族內整頓
“小淵,你去準備一下,等會大哥要召集我們商量一些事,你陪我去一趟,幫我拿一些東西,去吧!”“好嘞,小的這就去。”在龍宮中的一條走廊中上兩個人在那輕聲細語的交談中,其中一位身着暗紫色的皇族錦袍,腰間圍繞着銀色條紋皮帶,披着滿頭灰白色的髮絲,清澈明亮的眼睛盯着前方,手裏還拿着一把折起來的紙扇,隱隱約約這紙扇的側面好像還刻着什麼字,全身都是一股書香氣息,臉上還總是露出和藹的笑臉。讓人不自覺的就信任他。另一位穿着一身藏藍青衣衫,一對極小無比的龍角之下披散着墨黑色的長發,身軀修長,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好似看穿一切,腰間普普通通的腰帶里還別著一卷整理起來的長鞭,整個人也顯得十分精明,只見這人半彎着腰向那紫衣公子做着鞠躬狀,應了一聲后便離開了此處。
至於剛才那位紫衣公子便是龍族內大名鼎鼎的八皇子,八爺,平時喜好詩詞,也有着一個聰明的讓人嫉妒的善於計謀的腦子,所以平時沒有願意招惹他的,我呢也習慣於稱他為“八爺”。而後面這個人就是我。我是誰?我叫龍穆淵(有人好奇,龍族不都是姓敖嗎?害,那都是後來改動的,原姓都是龍姓,我怎麼知道?咳咳,我是作者,我說的算)我就是八爺手下的一個小卒子,是一個毫無法力的一個龍族武學廢材,但憑藉著精明幹練的行事風格和過目不忘的腦子成為了八皇子負屓的親信兼職管家,過目不忘怎麼辦到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到的,天生就這樣,嘿嘿,這就是天賦,看不慣?看不慣咬我啊,老子有靠山,龍族八爺,排行老八為啥那麼牛?這不急咱們等會再說。
話說龍族在龍漢大劫后躲到了名為龍潭的小世界中,在大太子囚牛的帶領下,按照原來龍城為原型,也就是龍族在洪荒大陸的棲身之所,建造了一個以龍宮為中心的小城池,並繼承原來的名字為龍城,而龍宮則是幾位太子的皇族居住之所,龍宮中的御鱗殿則是龍族商量族中大事的地方,也就相當於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我呢有幸和八爺去過幾次,這個地方沒有很大,而且殿中除了祖龍老爺子坐的椅子外下面還有九把椅子,是供幾位太子一同商議時的座位,至於其他的臣子自然只有站着的份啦。
說著我慢慢就來到了八爺的書房,找到一些空白的獸皮紙、一支龍鬚筆以及一盒硃砂還有一個八爺特意讓我拿着的盒子,就見到那盒子通體黝黑,盒子四周有着一道道的藍色龍紋雕刻,最上方還有個帶有紫色圓形把手的淡藍色蓋子,看上去十分的神秘,不過我知道不管裏面有什麼都是我所不能看見的,因此像供祖宗一樣小心地將它包裹好,又準備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和那個盒子一起放在了一個包裹裏帶在了身上。
將東西都準備好后我便隨着八爺一同去往御鱗殿,剛進入御鱗殿就感覺整個大殿的氣氛都很糟亂和不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祖龍失蹤后他的九個兒子雖然帶領着龍族剩餘子弟回到了龍潭,理論上在龍潭中外人也進不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所以整個龍潭都充斥着壓抑的感覺,都怕那些曾被祖龍侵略過的種族中的強者追殺過來。而且畢竟祖龍曾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之一,所以龍族之中不乏那些仗勢欺人的小人物,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的種族。而最為悲催的是龍族並不是所有族人都有和祖龍一樣的強大,甚至因為多年在祖龍的庇護下生活,還有着紙醉金迷的生活習慣,有些族人還不如現在那些整天宅在家中打遊戲的宅男,所以現在龍族整體的實力並不是很強。聽八爺說今天大太子召集他們就是商討關於龍族實力、生存以及修行的問題。
畫面一轉只見龍宮御鱗殿內,就聽見其中亂鬨哄的,幾位太子不知在聊些什麼,正中央穿着暗金黃色的綢織錦蟒袍的大太子囚牛坐在正對宮殿門口的本應為祖龍的椅子上,其他幾位龍子坐在下面的椅子上,還有兩個位置空着。
囚牛看了他們二人一眼,一雙深邃的眼睛中透露出疲憊和憂愁,明明並不年邁的他此刻讓人看了卻不禁讓人心生憐意,但同時也有些無法避免的讓人畏懼,而且後者明顯居多,八爺鎮定自若沒有什麼異動,他知道大哥對他們並沒有惡意,那個眼神也只是習慣性的動作而已。可龍穆淵卻變得有些膽寒,雖然之前也來過幾次但這種恐懼卻始終無法消除。囚牛向他們招了招手,讓他們快進來后,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二人進來后囚龍再也沒有了動靜和任何動作。
大家都在鬧哄哄的說著呢。突然有一位穿着一身銀白色甲胄的人清了清嗓子站了出來走到囚龍面前抱了抱拳,直到此時殿中才頓時安靜了下來,這個人穆淵認識,是七太子狴犴,隨後七太子滿面愁容地向著大哥囚牛說道
“大哥,您拿一下主意吧,接下來怎麼辦,父皇的神魂不知去向,族中現在可以上戰場的族人也總計不到兩萬,要是有仇家找上來怎麼辦?而且族內那些不爭氣的還時不時的鬧事,這兩天我的屬下都解決了好幾個雞毛蒜皮的傢伙了”說著將食指和中指合併向龍潭秘境入口的方向指了指,說完也是眉頭緊鎖地坐了回去。
穆淵在心中暗自的嘀咕到“終於有站出來說正事的了,吵死了。”然後還用手去撓了撓耳朵
“哎~”囚牛輕輕地嘆息了一聲,看了一眼坐下的各位然後將兩手交叉而起,放在了雙腿之上,只見他緩慢的張開嘴剛要說話
這時另一個聲音從一旁傳了過來“什麼怎麼辦,打他丫的,有敢找來的直接帶着所有兵力和他們拼了,我們龍族什麼時候受過這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