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砦古城敘(代序)
吳砦古城敘(代序)
文/艾葉
寶天之會、渭之濱,有古城焉,曰吳砦。斯地也,北控渭水,南臨鶴峰,綰轂寶鳳,通貨巴蜀。昔為兵家爭戰之地,今為商貿通達之埠。史載,南宋紹興之際,吳璘率部抗金。為阻金兵自成、階南下,於此置砦屯兵,憑險據守。復壘石為牆,斬土成壕,築城垣,修戰具,藉以屏障隴右,保全川蜀。其時距今,已八百六十年矣。迨至明、清,承平日久,關防之塞,人口漸聚,煙井成墟,市廛成衢。乾隆二十五年,復設三岔廳署,加固城垣,為秦州東部防禦要塞。其城周遭三百五十餘丈,東、南各闢城門,上建戍樓。殆然至淸季,國運日衰,攻掠之劫,不計於數。嘉慶白蓮教、同治初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部皆陷城。至民初以來,兵匪相仍,滋擾尤多。舊有城垣,頻經兵燹,兼之風雨侵蝕,殘毀殆盡。至上世紀末,唯東城門及戍樓僅存。惜乎昔日雄武之姿蕩然,殘垣之上,幾不堪擱人吟懷之目矣!
世紀更新以來,政教親和,經濟繁榮。民生久安,政府益有發展文化旅遊之思。故此近年,三岔鎮黨委政府,立足民生,着眼發展,挖掘開發宋代吳砦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先行規劃,分步實施,引進資金,全力營建。自二零一三年始,歷時三載,耗資逾二百萬元。治理古城東、北面被毀護坡,恢復建設古城牆、戍樓及東西城門牌坊。今城東一帶,石壁新砌,樓閣竣起,崇階縈紆,雉堞森列,雄峻氣勢,迥勝疇昔。春秋佳時,日浴渭波,月移女牆,人多登臨縱目之想,又多情懷激蕩之思。紅葉飄零,詞客懷鄉關之情;河山壯闊,志士抒捍衛之慨。昔日關隘,今成旅遊勝地矣。故吳砦古城之修復,事具體而其意良殷。期間,市區領導多方重視,鎮之主事者殫竭精智,民眾配合支持,方成其功也。往昔殘垣,今為高城。四海賓客,登臨懷古,攬勝尋幽,得半日之暇,償平生之願。故其於提升地方知名度、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之作用,亦有不待言之者也!
今有古城晚生,後起之秀,渭水河畔二公子,滿懷赤子之心,筆耕不綴,連更《吳砦傳說之拯救秦腔》於起點,描繪家鄉三十年滄桑之變化,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之傳承,以秦建孝李桂英之愛情為主線,合秦腔小說為一體,繪現實百態,寫人間真情,所撰之物皆有跡可循,乃嘔心瀝血之作,當鼓之,勵之,閱之,傳之,是以為序也。
作者簡介:艾葉,原名趙跟明,1966年生,甘肅天水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GS省詩詞學會理事,TS市詩詞學會副會長。
詩詞作品入選《中華詩詞》等各種刊物,多次參加詩詞大賽並獲獎。多副楹聯、碑文在全國各景點鐫刻懸挂,書法作品為多家機構收藏。著有《七步齋詩文選》、《天水名人百傳》、《天水名勝百景》、《麥積人物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