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4章 鬼谷子現世
“系統,使用紅色專屬召喚卡,側重的話武力值好了!”王晨直接開口繼續召喚了。
【叮咚,消耗紅色專屬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南北朝名將楊大眼!
植入身份為:宿主侍衛軍中的大將!】
【叮咚,掃描完畢!
楊大眼
武力值:109點
統帥值:102點
智力值:86點
政治值:55點
技能一膽氣:楊大眼在戰場之上時,武力值提升7點,楊大眼在戰場之上廝殺時,武力值額外提升7點。
技能二統軍:楊大眼在統兵時,武力值提升7點,統帥值提升5點,楊大眼在統兵出征時,武力值額外提升7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三震懾:楊大眼在面對異族大軍時,武力值提升7點,統帥值提升5點,楊大眼在和異族廝殺時,武力值額外提升7點,統帥值額外提升7點。】
楊大眼(生卒年不詳),武都郡(今甘肅省武都區)人,氐族。北魏時期名將。后仇池國主楊難當之孫。
楊大眼少有膽量,以行走迅捷着稱。
北魏太和年間,楊大眼被選為軍主,后遷統軍。從魏孝文帝元宏南征時,屢建軍功。
景明初年,南齊大將裴叔業以壽春降魏,楊大眼與諸將率部接應,搶先入城,后以功封安成縣開國子、拜直閣將軍。后遷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
正始三年(506年)四月,梁江州刺史王茂領兵數萬攻魏荊州,誘魏邊民及蠻族民眾另立宛州,遣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等襲取魏河南城。
時楊大眼任平南將軍,奉命督諸軍反擊,大破梁軍。
正始四年(507年),楊大眼與中山王元英率眾圍攻南梁鍾離,但連戰不克,終被梁軍擊敗。
同年八月,免官徙往營州為兵。
永平年間,北魏朝廷重新起用為試守中山內史,繼任太尉長史、持節、假平南將軍、東征別將。
延昌四年(515年)三月,奉詔督諸軍鎮荊山,后出任荊州刺史,以武力威懾蠻眾,安定地方,在荊州兩年卒。
王晨笑道:“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這楊大眼絕對是一員猛將啊,而且也是一個專門對付異族的猛將,這接下來對付的那些的國家也都是相當於異族了,可以將楊大眼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
“繼續吧系統,接下來使用特殊人才召喚卡!”王晨笑道,現在的王晨心情非常的好,今日召喚的人才都是極為不錯的。
【叮咚,消耗特殊人才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特殊人才鬼谷子!
植入身份為:姜子牙的師弟,目前已經跟在了宿主身邊,此刻正在跟袁天罡一起探討百家學問!】
【叮咚,掃描完畢!
鬼谷子
武力值:???
統帥值:???
智力值:???
政治值:???
縱橫學:???
道術值:???
陰陽術:???
技能一謀聖:鬼谷子在出謀劃策時,智力值提升10點,鬼谷子在為天下而出謀劃策時,智力值額外提升10點
技能二修道傳奇:鬼谷子在修道之時,全屬性提升10點,鬼谷子在禦敵之時,全屬性額外提升10點。
技能三鬼宿:鬼谷子在招收和培養弟子時,全屬性提升10點,鬼谷子的弟子學習效率提升2倍,出師后,全屬性提升1-5點!】
鬼谷子,王氏,名詡,別名禪,生卒年不詳,又稱王詡,王禪、王利,道號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戰國時期傳奇人物。
着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諸子百家之縱橫家創始人,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
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在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常入山靜修,他被上天賜予通天徹地的智慧,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
鬼谷子,被後世尊為“謀聖”,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與孔子、老子並列的學術大家。
他隱於世外,將天下置於棋局,弟子出將入相,左右列國存亡,推動着歷史的走向。
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等重要作品,其着作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歷代列為禁書。
“哈哈哈,鬼谷子啊,雖說自己滅掉了縱橫家,但是系統給鬼谷子的身份是姜子牙的師弟,這就說明這一代的鬼谷子是道家出身了!”
王晨直接笑了起來,這一點系統就做的不錯,非常之到位啊。
.......
《鬼谷子》作為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隋書》中說:“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
“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
歷代雖然存在着對縱橫之學的偏見和歧視,但我們不能因為某種事物能用於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價值。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他被道教作為祖師之一,又是縱橫家的鼻祖,學識廣博。
史書說他是長短縱橫的謀略家;傳奇中說他是神通廣大的智者;宗教故事中說他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民間流傳中說他是預測吉凶的命相家。
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孫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
鬼谷先生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培養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一批傑出人才。
與墨子並稱為春秋戰國時期最神秘的思想家。
鬼谷子無偏無黨,無門無派,虛懷若谷,集諸子之學,納眾人之智,是當之無愧的智謀雙聖。
鬼谷子智慧廣大,通曉五行八作各種手工技藝,有鬼斧神工之譽;
他知存亡,明利害,通權達變,善於經營戰略,因此被人們奉為縱橫家鼻祖、兵法家大師、謀略家泰斗、術數家尊長、道家神仙人物,開百工匠作先河。
(10號-11號就可以穩定更新了,到時候會爆更一波!)
......可跳轉下一章了......
......可跳轉下一章了......
......可跳轉下一章了......
鬼谷井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
一日,王瑞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
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
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斗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
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夜識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
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着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
可又如何睡得着,輾轉反側,老是想着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捲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
索性爬將起來,點着松明火把,藉著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縱橫家書
一時興緻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
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
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
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
如果反反覆復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着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
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着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
第六篇大意說:主教練要修身,單獨修道、修行。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
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嚮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嚮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着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只有對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話就要採用什麼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
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兵法研習
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
鬼谷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卧榻之上。
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
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內洞上榻休息,只見金書閃着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谷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谷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乃曠世奇書。
鬼谷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
怎麼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麼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鬼才”。
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說:分合合,這是自然。破身之仇、殺身之仇,資源分配問題,被人挑唆。
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懾。
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面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測,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測是計謀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
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
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面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
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只有這樣才不會窮困。
鬼谷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裏,相輔相成,鬼谷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谷子主張以圓略(國策)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攻守)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發現奧秘
鬼谷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秘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裏面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谷子傳給計然、呂不韋、白圭等人。
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裏面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弘景諸人。
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面術,裏面講天武經;命數、面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谷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谷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斬草為馬撒豆為兵
過了一段時間,鬼谷子見二人的基本功已紮實。他將孫臏和龐涓叫到身邊說:“你二人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今天,我教你們排兵佈陣。”孫臏和龐涓相互對視了一下,面露難色。鬼谷子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就說:“你們是不是想說:沒有兵將,如何排兵佈陣。”
“正是。”
“你們看。”鬼谷子指着桌上說,“這不是兵將嗎?”
孫臏和龐涓往桌上看去,見只有一碗綠豆,心裏覺得好笑,可又不敢笑。鬼谷子知道二人的小心思,於是帶着二人來到演兵嶺上,手抓一把豆,口中念念有詞,說了聲“疾!”隨手將豆撒了出去,說來也怪,這些綠豆一落地,都變成了活的兵將,並且分成了赤、皂兩隊人馬。演兵嶺上頓時人聲鼎沸,戰馬嘶鳴。三人已經站在高台上。孫臏和龐涓都看呆了,連先生叫他們都沒有聽見。鬼谷子命孫臏為赤軍帥,龐涓為皂軍帥,各領已軍與對方交戰,鬼谷子在一旁指導;有時鬼谷子為赤方帥,孫、龐為皂方帥。經過多次演練,孫臏和龐涓的本領大長。稍事休息,鬼谷子又教起佈陣來。鬼谷子說:“佈陣之要訣在於進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備。攻則摧枯拉朽,守則固若金湯。先看此陣。”說著,鬼谷子隨手一揮,兵將排列出一陣,婉蜒起伏,猶如長蛇一般。鬼谷子說:“此陣以其象形而名,叫長蛇陣。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中則首尾俱至。其它陣法,大致如此。你二人可細心研讀兵法,將書中所言,與實際運用結合,融匯貫通,方能得其真諦。”
孫臏、龐涓在鬼谷子的指點下,在演兵嶺擺開了各種陣法。有風后握奇陣、黃帝八卦陣、周易師卦陣、鬼谷子的顛倒八門陣。斬草為馬,撒豆為兵,雲夢山演兵嶺成了孫、龐鬥智斗勇的戰場。
墨潑天書崖
相傳,雲夢山中的天書崖,原來是一方字跡清晰、洋洋數萬言的天書。白天藏在崖壁右上方的藏書閣內,晚上層鋪在石崖上,專供有心人閱讀。
花果山中的白猿猴,聽說雲夢山上有此寶書,想來領略一下天書的真諦。一天深夜,它來到天書崖,站在崖下一塊巨石之上,抬頭上望,洋洋一片,一時使它眼花繚亂,抓耳撓腮,無從下手。心想:天書這麼大,在這裏閱讀,勞神費力何時讀完,不如把天書帶回洞府,細心閱讀,好不自在。它左右環顧,沒有發現人跡,於是一個筋斗躍進藏書閣,慌慌張張找了一遍,卻不見天書的蹤影。撓撓腮幫,定睛四顧,發現天書崖下一池碧水,清瑩如鏡,一輪明月映在池中,像一個潔白的玉盤,貪玩的白猿,頓生奇心,想撈出水中的月亮玩一玩。把盜書的事卻忘得一千二凈。於是伸直雙臂,縱身一跳,欲去池中撈月。
鬼谷子在水簾洞中閉目打坐,突感心血涌動,掐指一算,忙把孫臏、龐涓叫到跟前說:“花果山上的白猿前來盜取天書。此白猿並非等閑之輩,天書若被它盜走,天下就不會安寧。為了匡世濟民,天書不僅不能讓其盜走,而且看也不許它看。趁它欲去池中撈月嬉戲,你們多備神墨,潑上天書崖,將真跡匿蓋,好好看守。我再施個定身法,將它定在壁上。”
孫龐倆師兄弟,遵照師傅的安排,速趕到天書崖,見白猿正向池中跳躍,他們二話沒說,手持神墨,一股腦兒潑向天書崖。從此,天書崖上只留下斑斑墨跡,一個字也看不到了。於是就成了無字天書。
時至今日,天書崖上仍然保留着當年的墨跡,而白猿猴卻被永遠定在天書崖上,始終沒有跳入水中。後人評說:
白猿盜天書似水中撈月,
孫龐潑神墨如釜底抽薪。
鬼谷子絕世秘笈
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鬼谷子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一生並未下過山,收過兩位弟子蘇秦、張儀,在小說《東周列國志》中,龐涓和孫臏也是鬼谷弟子。[14]
進山前他們都只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五百弟子運用鬼谷子傳授的道家絕學、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着戰國亂世的政局。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鬼谷子的言傳身教。
天下時勢
所謂天下之時,就是天下大勢的運動趨向。所謂天下之勢,就是推動天下大勢的各種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風向是時,因風而動的潮流是勢。把握時勢,就是弄潮。天下時勢,撲朔迷離,神鬼莫測,瞬息萬變。聖人知時識勢,因時用勢,因而治世。奸賊逆時生勢,因而亂世。
揣摩天下
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若是揣人,則要察其言,觀其色,聞其聲,視其行,然後推知其心之所趨。若是揣天下,則要透視國情,觀其貨財之有無,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險易,軍力之強弱,君臣之賢愚,天時之福禍,民心之向背,然後推知其國運是盛是衰,是興是亡。
謀定而後動
弈棋離不開棋子,你們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塊棋子,置於盒中永遠都是死棋,只有置於局中,才會生動,才會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錯,輕則失地損兵,重則全局皆輸,是以任何落子,必謀定而後動。
機心與道心
機心是術,若無道心統御,術越高,行越偏,到頭來不僅難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難能。世上多少人沉迷於此,禍及自身,殃及他人。
悟道的四重境界
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為聞道,次為知道,再為見道,終為得道。春秋魯人仲尼聞道,但不知其所以然,於是不辭勞苦,趕赴洛陽,問道於先聖老聃。先聖論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見,「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術與道
任何學問都有術道之分。就兵學而言,用兵之術在於戰勝,用兵之道在於息爭。故善用兵者,並不好戰,用兵之道,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在於化干戈為玉帛,以四兩撥千鈞。
何謂善言
善言者,言則口若懸河,旁徵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則神定如山,勢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墜五里雲霧中。此所謂不言即言,無聲勝有聲。
心觀天下
觀天下就如觀這遠山,不能單靠眼睛,要用直覺,要用心。觀遠山,不必上遠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過來說,若是真的上了遠山,你只會觀不見遠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鑽進林中,但見樹木,不見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處絕頂,用眼望下去,用直覺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天、聖、人三道
天道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萬物的生克變化之理;聖道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國、天下大同之理;人道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樂業、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輔相成,失此離彼。遠天道,聖道困;遠聖道,人道難。
何謂摩意
所謂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誘其心情。譬如說,對方廉潔,若說以剛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對方貪婪,若結以財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對方好色,若誘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臨淵釣魚,只要用餌得當,魚必上鉤。
捭闔道術
捭闔道術,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權,則可決定如何出言。一般說來,當因人而言。與智者言,依博;與博者言,依辨;與辨者言,依要;與貴者言,依勢;與富者言,依高;與貧者言,依利;與賤者言,依謙;與勇者言,依敢;與過者言,依銳。
人心之治
天下不治,在於人心不治。人心不治,在於慾念橫溢。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亂象。治亂不過是個手段,治心才是務本正道。若是我等只為治亂而治亂,只以強力統一天下,縱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會更亂。
天下均勢
所謂合縱,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無力,縱親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張勢蓄力,保持強大,三晉才有危機感,才樂意合縱。三晉只有合縱,秦人才會產生懼怕,才會努力使自己更強。秦人越強,三晉越合;三晉越合,秦人越強,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勢,方能制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決斷
天下諸事,皆因選擇,亦皆由選擇。人生之妙,正在於此。萬事萬物,涉及決斷的只有兩種,一是易決之事,一是不易決之事。易決之事就是當下可斷之事,天下諸事,大多屬此。易決之事可分五種: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費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雖費力卻不得不為之事;五是趨吉避凶之事。不易決之事,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妄念
這個世上,只有兩種人心無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兩者都不是,有此妄念,為何要控制它呢?
劍道
就劍道而論,天下只有三劍。聖劍又名天道之劍,以道為背,以德為鋒,以陰陽為氣,以五行為柄,上可斷天光,下可絕地維。賢劍又叫天子之劍,以萬民為背,以賢臣為鋒,上應天道,下順地理,中和民意。俗劍又叫人劍,以精鋼為鋒,以合金為背,以冷森為氣,上可斬頭顱,下可剁雙足,中可破腑臟。
天下分合
天下分合,可有兩種,一是名分實合,二是名合實分。武王分封,當屬名分實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勢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禮,諸侯皆受王命,禮樂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東遷之後,情勢有所變化,周室式微,諸侯坐大,天下大勢開始走向名合實分,終成今日不治亂局。
審時度勢
一個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定要做到「審時度勢」,審天下之時,度天下之勢。所謂天下之時,就是天下大勢的運動趨向;所謂天下之勢,就是推動天下大勢的各種力道。把握時勢,就是弄潮。天下時勢,撲朔迷離,神鬼莫測,瞬息萬變。聖人知時識勢,因而治世;奸賊逆時生勢,因而亂世。
捭闔之術
捭闔之術,捭即開,即言;闔即閉,即不言。捭闔之術,就是張口閉口之術,習口舌之學,知捭知闔,最是難得。難於何處?難於你必須知道何時應該張口,何時應該閉口;你必須知道應該張口時如何張口,應該閉口時如何閉口。常言道,福從口入,禍從口出,講的就是這個理。
情心與道心
情心與道心其實並不衝撞。道既存在於萬物之中,自也存在於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陰陽,禽獸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陽陰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與修道,二者並無相礙。不悟情心,難通道理。緣到情到,緣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凡人皆有心障
常言道,人無完人。此話是說,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現為此,或表現為彼。目中無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騖遠,爭風吃醋,自作聰明,凡此種種,心障在於自負;行為孤僻,極少說話,也很少與人合群,此心障在於無自信。修道之本,就在於去除心障。
覺他
去除心障,在於自覺,自覺之至,在於覺他。自覺不易,覺他也就更難了。也就是說,他障易除,心障卻是難除。人無自信,他人怎麼能使他自信呢?無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負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龍;讀書不在多,在精,在領悟,故此能修得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