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陽奉陰違
畢竟他現在只需要讓朱標自己打破朱家作為皇室的尊嚴和正當性,只要朱標自己聽話,他也就沒必要費心思去用朱棣等人來要挾朱標。
更何況如今自己離成功只剩一步,就算放了朱棣他們,在城門緊鎖的情況下誰都出不去,他們更不可能出去請救兵!
自覺萬無一失,胡惟庸決定同意朱標的要求。
「王大人,將諸位王爺放了吧。」
胡惟庸雙手背後,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隨後示意王志明讓士兵們放了朱棣等人。
聽到胡惟庸的話,王志明雖然心有不滿,但是依舊下了命令。
朱棣等人被鬆開后,也沒莽撞地直接衝上去和胡惟庸等人拚命,而是低下頭匆匆離開,迅速鑽入人群之中,徹底沒了蹤影。
至於他們接下來會去哪兒,胡惟庸一點也不關心,他才不覺得這些人會威脅到自己。
而現在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朱標開口。
「我已經滿足了你的要求,現在該你開口了,太子殿下。」
胡惟庸向後退了一步,神色十分傲慢地等着朱標開口。
他清楚朱標是一個言而有信的君子,頂多就是性子軟了些,但絕對說到做到,因此並不擔心朱標會反悔。
而朱標則又上前一步,在低頭確認朱棣等人已經隱入人群后,這才將目光投向了在不遠處望着自己、神色各異的百姓們。
「諸位百姓,本宮依舊記得父皇以及諸位開國功臣們,為了從那些傢伙手中打下大明付出了多少努力。」
「本宮也記得,正是因為不少百姓的鼎力相助,才有了今日大明的一片繁華。」
「若是沒有諸位,只怕也沒有今日的大明!」
「父皇素來體恤百姓,自然希望自己提出的改革措施能夠真正惠及民眾,讓百姓們享受到應有的福利,只不過方式也相對更為直接,可能還沒辦法迅速被大家所接受。」jj.br>
「但是請諸位相信,父皇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能夠讓大家真正地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被階級、被思想、被那些用來馴化你們的言論所束縛!」
「儒學思想固然被歷朝歷代的帝王所推崇,但是並不代表它真的有利於百姓!有利於民生!」
「高尚的精神或許值得推崇,但是你們大多數是人,還是需要養家餬口。」
「需要照顧一家老小的人,又怎能因為一些他人研究出的條條框框而隨意取捨你們的性命?」
「士族也好,百姓也好,都是人,毫無高低貴賤之分!他們又怎麼能肆意壓在你們頭上,不讓你們讀書寫字做官?」
「縱然是身居皇位的我們朱家,也從未將百姓視為貧賤之人!」
「水能覆舟亦能載舟,這是自幼父皇便教給我們的道理!」
「而父皇和我們,更不會讓你們在女干臣佞相的手下受苦受累!」
一開始,胡惟庸沒覺得哪裏有問題,畢竟一般在講自己錯在哪裏之前,都會先交代一下背景。
然而後面的話,胡惟庸卻覺得越來越不對勁。
他突然反應過來,這哪是罪己詔,分明就是在講為什麼改革,給朱家正名的!
好傢夥,敢陽奉陰違?
「來人啊!給我把朱標抓起來!」
胡惟庸衣袖一揮高聲喊道,眼底儘是怒意。
原本以為這太子仁厚老實,但是如今看來,小心思也是不少!
而一旁的王志明多少也聽出了點不對勁,一聽胡惟庸下令,更是迅速讓士兵們趕緊抓人。
然而朱標是何許人也?
他早就在說話的時候趁機挪動着步子,慢慢來到了百姓的邊上。
而在胡惟庸一聲令下準備抓人的時候,朱標更是下意識鑽入人群迅速逃跑。
百姓們也早在朱標的演說下醒悟了過來,有些改革雖然讓他們看得一頭霧水而且似乎和他們無關,但陛下怎麼可能會脫離百姓?
這些年來,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就是最好不過的證明!
幡然醒悟的百姓們見胡惟庸和王志明派來的士兵已經準備鑽入人群抓朱標,更是十分配合地阻擋着士兵們前進的腳步。
雖然他們懼怕那些士兵們手中的武器,但是為了能夠讓天下清明太平,為了自家的子孫後代,現在就算是見點血又如何?
等到大明有朝一日脫離了此等困境,他們便可以驕傲的對着自己的子子孫孫說,當年你老子我也是救過太子的人!
「鄉親們,攔住他們!」
隨着人群中不知道是誰話音的落下,在場的百姓們可謂是一呼百應,紛紛開始用自己的身體阻擋着那些試圖抓住朱標的士兵們。
見百姓們如此積極地攔着他們,士兵們見狀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強闖。
雖然名義上是宮變,但是倘若真的因此和民眾發生了衝突,最後萬一真出了什麼事,自己一方成了敗者,再加上自己傷了人,只怕皇帝和太子也不會放過他們。
更何況說到底他們也是大明的百姓,基本上也都是出身奉天城。
誰知道自己今天傷的百姓是不是自己的哪家親戚?
萬一真的傷了認識的人,今後自己還怎麼做人?
因此士兵們只得隨便划幾下,做做樣子,不敢真擠進去。
胡惟庸和王志明見狀更是氣的不行,他們怎麼著也沒想到朱標死到臨頭竟然還敢嘴硬,甚至煽動這些愚民來幫助他脫身!
甚至這些士兵們竟然也被愚民攔着不敢前進半步!
「這群傢伙難不成是瘋了嗎?要敢跟我們作對?」
王志明氣急敗壞地咒罵著朱標和面前的這些百姓們是有多麼的不識好歹。
然而胡惟庸的臉色雖然難看,但並未對此發表任何意見,他只覺得這一切都顯得相當不對勁!
特別是朱標和朱棣的等人的種種行為,越琢磨越發覺處處都透露着詭異。
他們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現狀,現在整個奉天城都是自己的士兵,城門更是緊閉,根本就不可能有逃脫或者搬救兵的可能性。
胡惟庸此時整個人的思緒都在思考是哪裏不對勁,以至於並未注意到周圍愈發躁動的人群和已然瀕臨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