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革風暴來臨,老編輯鄧林準備投毒

第4章 改革風暴來臨,老編輯鄧林準備投毒

時間回到武陽大地震前一年的金秋10月。

劉平原從清水市副市長的任上調回報社做社長、總編輯。前任社長、總編輯年齡到了,正常退休。

48歲的劉平原,血脈僨張。

劉平原1982年2月從京華大學直接分配到清江日報,在經濟部做記者。3年後,由於業務拔尖,被提拔為副主任,是特殊年代後進清江日報的大學生中第一位被提拔為中層幹部的。上世紀90年代初,升為主任,后又調到時政部做主任,同時升任編委,90年代末期,升為社委、副總編,幹了幾年副總編,被調到地處省會的清水市,做了4年多的副市長。家則沒有搬,仍住在報社。

劉平原分配到報社的第一年,同時分配來的一些大學生采寫新聞練手都沒有練熟的時候,便迅速上手,采寫了《清水市火柴脫銷原因何在》。這是一篇經典的新聞調查。當時主要還是計劃經濟體制。采寫這篇新聞的起因,是清水市火柴脫銷了,市民意見紛紛議論紛紛。劉平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題材,一頭沉下去,採訪了一個星期,終於把問題搞了個一清二楚,原來並不是真正的火柴短缺,而是某些人責任不到位,導致了供應鏈的斷裂。報道一炮而紅,被評為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問題也在報道出來后,很快便得到了解決。

京華大學一位著名的新聞學教授認為,這個報道有3大特點:一是有很好的新聞敏感;二是調查研究功夫不一般,材料扎紮實實;三是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這篇報道,后被編入一部大學新聞專業的教材。

劉平原在超過20年的新聞生涯中,寫出了相當多的優秀新聞作品,其中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兩次,二等三等獎更是一大堆。

劉平原的第二個一等獎作品,是系列報道《富裕縣的簡陋縣委大院》。一看標題便可以看出角度刁鑽且正能量爆棚。這是他在做編委兼時政部主任時采寫的作品。有評委後來爆料說,這個作品深受評委好評,全票通過。某位新聞界大牛評委甚至說:這個作品,就是在當年一等獎的作品中,也鶴立雞群。

劉平原是奔做傑出媒體人而來的!

劉平原還以善寫歷史大散文著稱,享譽全國,他的歷史大散文收在一本厚厚的集子裏,書名叫《大風起兮》,由京華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個集子在散文界有相當的影響。

劉平原在清水市副市長的崗位上也表現得很是搶眼。他負責城市建設管理這一塊,同時兼管過一段時間的教育。

他的前任為了所謂的市容市貌,寒冬臘月里,不但把流浪漢等從橋洞裏趕出來,而且,放肆將他們往城外趕。劉平原接手后,處理流浪漢等的作派與前任截然相反。在寒冬臘月里,不但不命人把流浪漢等從能遮點風避點雨的橋洞裏趕出來,還派人到城市的各個橋洞等流浪漢聚焦的地方,動員他們到收容站過冬。收容站比之橋洞等地方,條件顯然好很多的。對於不少怕不自由,不願去收容站過冬的流浪漢等,則發給棉被和一些餅乾一類的可以保存一段時間的食品。

他還在數個瑞雪紛飛的深夜,帶頭去查橋洞什麼的,把溫暖送給都市裏那些最卑微但也最需要關心的人。

眼光犀利的新華社清江分社的記者得知此事後,進行了採訪,寫出了通訊《一座城市的溫度》,感動了無數人。劉平原開始是不願接受採訪的。他不願做事太張揚,引起同僚的嫉妒什麼的。但拗不過記者的死纏爛打,同時,他也做過記者,知道記者的甘苦,體諒他們不容易,因之後來接受了採訪。

他被稱道的政績還有不少。此前,清水市的城建也如全國大多數都市一樣,這裏那裏到處拆房子建高樓大廈,還有,一條條古老的街道被擴寬,一些街道被開膛破肚拉直拉通。都市,這裏轟隆轟隆,那裏也轟隆轟隆,成了一個永久的大建築工地。對古城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擾民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好像永遠也沒有盡頭。

到了劉平原手裏,這事兒也徹底變了個樣兒。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主要領導,改變了城市建設管理辦法。古城核心區盡量少動,城區快速向四周發展。核心城區既有的重要商圈,不是強化而是弱化,而在周邊新城區努力創建多個新的商圈。核心城區商圈弱化了,擁堵狀況明顯好轉,而新商圈群的崛起,又為都市外圍的繁榮創造了條件,發展趨向於均衡化的良性循環。城市的整體發展不但沒有放緩,而且是大大地加快了。這種發展模式被善於總結的新華社記者譽為“清水模式”,用大篇幅的報道向全國作了推廣。

劉平原調回報社后,沒有下車伊始即指手劃腳,而是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畢竟離開報社4年多了,有些情況不是很清楚了。

一天,劉平原正在處理稿件,科教部主任苛國慶走了進來,遞上了辭職書。劉平原與苛國慶與私交很好,問起原因,苛國慶告訴他,清江時報社長朱厚道近期多次遊說,想讓他去給他做副總編輯,主管新聞采編業務,年薪25萬,待遇跟他現在的待遇比,翻了一番,他動心了,準備到清江時報干。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對他的選擇,劉平原表示理解。劉平原竭力挽留,並許下諾言,給他一些時間,他不僅能讓他的年薪不低於朱厚道給的,還能讓他大有用武之地,才能充分釋放,如果做不到,到時再走不遲。苛國慶礙於劉平原的面子及他的許諾,十分爽快地答應了。

劉平原到任一個月後的一天上午,召開社委會,討論改革問題。

總編室主任范大為列席會議並做記錄。

會議室是新裝修的,中間一個空心的長條型桌,兩頭是半圓形的,暗硃色的漆發亮。周圍圍着一圈皮椅,約有20張。再外圍,靠牆又圍了大半圈皮椅。長條型桌的空心處,特意放了4盆生機勃勃的美人蕉,大片大片綠油油的葉子,加上紅得如火一樣的大片大片的花兒,透出一些熱烈的氣氛來。第一圈進門靠講台一頭的位置,一般是一把手坐的。劉平原坐在這個位置上。

劉平原先讓大家議一議要不要改革?

大家七嘴八舌議開了。

趙超群說:“我們這張報紙,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臭魚爛蝦爬上了版面,新聞卻少得很,說得輕一點,是報紙可讀性差,說得重一點,是老鼠藥。我老婆就曾對我說,他們的同事,清江時報、清水日報來了搶着看,清江日報丟在那裏,誰都不去看一眼。作為辦報人,我們臉往哪裏放?再不改革,完蛋了。”他的老婆在清水市委辦公廳工作。

張火說:“老鼠藥可以葯老鼠,報紙沒人看,衛生紙都不如。改,改得越快越好。”

社委們問題講了一大堆,改革願望迫切。

劉平原要求大家接着議議改革目標。大家覺得,扭轉頹勢,非常需要一個振奮人心的改革目標,但議來議去,都不到位,劉平原提出將目標定為——辦最好的省報。有人摩拳擦掌;有人擔心目標太高,怕做不到,但劉平原沒有讓步的意思。

當下清江報業的格局是:清江日報社的清江日報及屬下的清江都市報與省出版局辦的清江時報、清水市委辦的清水日報同城競爭。清江日報辦得較為死板,缺少叫響的新聞,缺乏可讀性,在與清江時報和清水日報的較量中,明顯處於弱勢,總收入、利潤、員工年薪等重要指標,差距很大。清江日報的訂數,多虧了各級宣傳部門強制訂閱,不然,發行會相當困難。報攤上的清江日報,根本賣不出去,而清江時報與清水日報則賣得比較火。清江都市報雖好一些,但與前兩報比,也明顯地處於弱勢。

接着,劉平原說:“剛才,我們討論了要不要改革及改革目標等問題,下面,開開藥方。”

趙超群說:“我看,大幅度提高編輯記者待遇是主葯。”

趙超群的本意不得而知,但這正中劉平原下懷。

也確實,清江日報員工的工資,是同城報業中最低的。據了解,他們人均年薪只有7.5萬元左右,而同城的清水日報,達到了11萬元,清江時報更達到了12萬元。報社的效益比同城的兩家競爭對象差了一大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員工提薪欠債較多!報社大報這一塊,編輯記者有120多人,非采編人員70多人。總共大約200人。目前的年度薪金總額為1500萬左右,人均年薪具體到人,大概情況是這樣的:社長、總編輯20萬元,社委、副總編輯17.5萬元,編委14萬元,部主任12萬元,副主任10萬元,編輯記者人均7.5萬元,非報道部門人員人均7萬元。

劉平原說:“大幅度提薪是主葯,趙總說得非常到位。我覺得,大幅度提高編輯記者待遇,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好處,一是穩定隊伍防止人才流失,二是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盟,三是極大地激發編輯記者的工作積極性。”

對人才流失與吸引不到優秀人才加盟,以及沒能激發現有人才的積極性等,大家憂心忡忡,覺得大幅度加薪,確是牽住了牛鼻子。

劉平原說:“近幾年,由於比較待遇越來越差,我們的好些極為優秀的人才,被清江時報等媒體高薪挖走了,令人痛心。我來報社不久,便又有一位優秀人才,在對方高薪的誘惑下,向我遞交了辭職信。我好說歹說,才暫時穩住了他。如果我們的待遇不能迅速大幅度提高的話,他還是會走的。”

有人問是誰。劉平原說,這是人家的私隱,恕我不能告訴大家。大家便不問了,各自在心裏猜測着。

劉平原說:“看來,大家對大幅度加薪意見比較一致,那怎樣才能做到呢?”

趙超群說:“我們的蛋糕就這麼大,要拿出更多的錢來給員工做收入,有困難。我們可以走這樣一條路子,精簡30%左右的人員,然後大幅度提高在崗人員的收入。”

趙超群也是特殊年代后第一批大學生,畢業於著名的震旦大學新聞系,一畢業便分配來了清江日報,其資歷,與劉平原半斤對八兩,一點也不遜色。他的能力也不錯,抓新聞是他的拿手好戲。只是,他的創造性才華遠不如劉平原。趙超群也是以高中應屆畢業生的資格考的大學,上大學時19歲,比劉平原大兩歲。

省委如果不把劉平原調回來,從內部選拔一把手的話,他是很有希望的,李青春、張火不管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談不上是他的勁敵。如果劉平原不社長、總編輯通吃,另配一個總編輯,那趙超群也是大有希望的。做二把手雖然沒有做一把手爽,受制於人,但大小也是個正廳,結結實實上了一個台階!

大家接着議。

精簡人員,在許許多多單位,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誰碰這個地雷,誰就有可能被炸。有心計的改革者,不到萬不得已,一般是不去碰這個地雷的。這個道理劉平原懂,因之他說,精簡人員的事兒以後再說。

之後,劉平原丟炸彈了,說:“大幅度加薪,我非常贊成。我考慮了一下,能否加薪一倍,一步到位。”此事他早已琢磨好了。

眾人嘩然,質疑有沒有這個財力。

趙超群也吃了一驚,但沒有吭聲。

劉平原提出了保障措施,報紙擴版50%,即每周擴版48個。他說:“我們現在的年利潤,大約是5000萬元,在同城幾家媒體中是最低的。擴版50%,可以增加1.1億元左右廣告收入,除去成本,可增加6000萬的純利,支付增加的約1500萬工資成本,還剩4500萬。我提議把報社明年廣告年利潤指標定在9500萬。”

劉平原不但有提薪百分之百的設想,還有年利潤一舉追上甚至超越同城對手的雄心壯志!

李青春頗為擔憂地說:“胃口太大了太大了,簡直是鯨魚胃口,得考慮風險。如果哪個環節不到位,比如說,廣告有限,收入沒有預期的好,而成本又居高不下,那就會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到那時,你會很難堪的!”

趙超群很是興奮,他說:“李總,總是這也擔憂那也擔憂,還能幹成什麼事?”

劉平原說:“李總說的也是我最擔心的,為此,我覺得首先得把報紙辦好,增強吸納廣告的能力。其次,應該公開招聘廣告部主任,選拔最優秀的經營人才,簽訂責任狀。廣告超額完成年利潤指標的,超額部分重獎,部主任獎5%,其他員工也有相應的獎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要有詳細方案。”

看到劉平原說得滴水不漏,李青春知道劉平原可能是深思熟慮的,也就不說什麼了。

分管經營的副社長李川則主張分兩步走,先爭取提薪30%至50%,這樣財政壓力更小一些,如果財力允許,到時再加到100%也不遲。

李川說的分步走的意見,劉平原先前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他覺得不如一步到位,那樣,更能產生激勵作用,一鼓作氣把報紙搞上去。

清江日報雖是事業單位,但實行的是企業化管理,自負盈虧,只要財力允許,大幅度提薪沒有任何問題。

劉平原提出的提薪建議,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但贊成的為多數。

劉平原說:“人盡其用,也很重要。能不能搞一次編輯部的大規模雙向競聘,中層及以下幹部全部重新洗牌,將最適合的幹部聘到最適合的崗位上。普通編輯記者也自由選擇崗位,選擇自己的頭頭;頭頭也可在一定條件下選擇手下的員工,雙向選擇,並強化考核。廣告部也納入競聘範圍。”

趙超群說:“這想法好,能把合適的人選聘到合適的崗位上來。”

張火也說:“是個好辦法。”

李青春說:“這個把戲怕不好玩,弄不好會出亂子的。”

李川說:“報紙要翻身,必然要有大的改革舉措出台,競聘還是有必要的,”

劉平原說:“競聘要善待老編輯記者,人家老了,弄不動新聞了,一腳踢開,那不人道,也不得人心。50歲以上的老編輯記者如果沒有聘上,一律由報社安排工作,一時無法安排的,薪水照發。”

大家都說這樣好。而後議到了要有一個嚴格的考評方案。

領導活動、會議新聞報道是個老問題。

一些社委認為,領導活動與會議新聞過多,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報紙形象,敗壞了讀者的胃口。

趙超群接口說:“我認為大家說得有道理,天天版面上充斥領導活動與會議新聞,讀者厭惡。”

劉平原沒有順着趙超群的竿子爬,對這個問題,他已深思熟慮,他說:“我認為,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要活動與重要會議新聞,不但不應該看成是我們報紙的負擔,有絲毫削弱,而且應該看成是優勢所在,大大地加強。我們現在坐在金山上而不識金山,而同城的清江時報等媒體,則削尖腦袋拚命想搞這類新聞。一些省主要領導的活動與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會議不讓他們的記者參加,他們還意見很大,找人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說情。我們的問題不是領導活動與會議新聞多了,而是我們沒有把領導活動與會議新聞報好,從中挖掘出富有新聞價值的新聞來。”

還有句話他沒有說,那就是這些不鉚足勁報,那省委還要你這個報紙幹嘛呢,歇菜去吧!當然,這話不便明說。

有人提出,應該把毫無新聞價值的臭魚爛蝦趕出版面,抓取更多的真正的新聞送上版面。大家都很贊成。

有人還提到了取消記者拉廣告吃回扣的事,說這一方面腐蝕了那些碼頭好,有能力拉廣告的記者,他們搞新聞報道心思不足,而挖空心思替廣告主搞報道,以致廣告新聞泛濫成災。同時,也嚴重挫傷了其他沒有拉廣告便利的記者采寫新聞的積極性。

之前,編輯記者拉廣告,可得到10%左右的回扣。拉10萬元的廣告,可得到1萬元左右的回扣。廣告額打折多一些,回扣率則相對低一些。一些肥水碼頭的編輯記者,賺得盆滿缽滿,一年搞個幾十萬元,還是沒有鴻鵠之志的。有誇張的傳說說,某某記者用書包裝回扣,書包撐得像胖豬崽一樣。

還有社委提出來,能不能改變目前按部門劃分報道區域,部門的編輯記者再分一條幾條線的報道方式,每個報道部,確定兩三個人跑日常的領導活動、會議等新聞,而其他的編輯記者則騰出手來,打破戰線、部門杠杠,八仙過海,搶抓各種各樣的鮮活新聞?

最後,劉平原交待范大為,根據社委會議的討論結果,3天內起草一個報紙改革方案,交社委傳閱審稿修改後,報省委宣傳部並省委審批。

范大為是劉平原的死黨,多年前關係就很好。

一個神秘人物的一個電話,把鄧林招了去。

鄧林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清江日報社時政部工作,他內向,社交能力一般,智商也平平,不過,年輕時還是寫過些有份量的報道的。但年過50以後,中老年病頑固地纏上了他,什麼高血壓,什麼冠心病,什麼糖尿病,一個也沒有少,弄得很痛苦。更要命的是,他的腦動脈硬化嚴重,記憶力、思維都大不如前,再也難以采寫或編輯出好的稿子。

他還是報社的老困難戶,妻子蔡麗下崗多年,每月只發有很少的生活費。兒子才考上外省的一所二本大學。

按理說,窮人家的孩子應窮養才是,但偏偏鄧林是個特別疼兒子的爸爸,他把窮孩子當富二代富養,別人家的兒子有什麼,他也想給自己的兒子什麼。別人家給孩子星星,他也想着給孩子星星,別人家給孩子月亮,他也想着給孩子月亮。兒子呢,也不怎麼懂事,看着別的同伴有什麼,眼饞,不時要這要那。他身上腳上穿的,都不是低檔地攤貨。別人有手機,他也要手機,別人有平板電腦,他也要平板電腦。

鄧林自己有一個抽煙的習慣。他曾想過要把煙戒了,但戒了幾次,最後都敗下了陣來。也許,煙癮,是他燒愁的一種不錯的方式吧。他那愁苦的靈魂,或許能從煙癮的滿足中飄出些許的快樂。不過,他抽煙從來不敢放肆,一般只買最便宜的香煙,而且,一包煙要均着抽兩三天。如果放開來的話,他一天一包煙還少了。他抽煙時,為了多吸幾口,煙蒂不燒到極致烤痛了手指,是決不肯丟棄的。

兒子上高中時,便在校寄宿,只有到周末,才回來一天,上大學了,只有放假了才回來。兒子不在的時候,他把生活費壓低到了最低程度。他買菜,都是選擇到下午下班后,這時,菜市場一些攤販開始大甩賣,他則選中間最賤的菜買,花很少的錢便能買一袋菜。不過,兒子回來了,他便立即給買好吃的,生活水平一下從楊白勞升格為黃世仁。

前不久,兒子打電話回來,要錢買手提電腦,說是寢室里人人都有手提電腦,只有他沒有,很不方便。鄧林知道兒子還有個很沒面子的理由沒有說,但知兒莫如父,他能感覺得出來的。他絲毫沒有猶豫,答應儘快寄錢給兒子買手提電腦。但湊來湊去,只湊了六千來塊錢。本來,買一台很普通的國產手提電腦,六千塊錢綽綽有餘了,但兒子提出想買蘋果或三星手提電腦,要萬把塊錢。他沒有勸兒子降降電腦的檔次,他想給兒子最好的。

也不知鄧林與這個神秘人物談了些什麼,回來后,鄧林心境越來越差,進入了抑鬱狀態。他想,自己也曾經有本事過,為報社寫過不少有份量的報道,現在老了不中用了,他劉平原就想把自己一腳踢開,太絕情了吧!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氣憤。他到地攤上買了一包毒鼠某藏在柜子裏,心想如果劉平原做得太過火,不惜與他同歸於盡。他連步驟都想好了,先在劉平原的茶杯里下毒,他觀察過了,那很好下手的,等確定劉平原被毒死之後,自己再喝下一杯毒水,一了百了。這個灰暗的世界,他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社委會一個星期後的上午9點鐘左右,改革方案還正在社委間傳閱審看,劉平原正在辦公室審看一篇社論,突然,姚茜茜闖進來報告說出事了:老記者鄧林倒在了辦公室里!劉平原的辦公室在2樓,時政部的辦公室在3樓。

劉平原心裏一驚,馬上跟着姚茜茜咚咚咚來到時政部辦公室。

鄧林斜靠在沙發椅上,臉色慘白,顯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口裏的涎水順着嘴角流了出來,額頭上掛着細細的汗珠,右手捂着左胸口心臟的位置,人已半昏迷。

辦公室亂做一團,但沒有人去動鄧林,因為大家知道,此時隨便亂動病人,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宋曉斌已分別撥了報社醫務所與120的電話。

這時,醫務所的譚所長旋風一樣提着急救箱沖了進來。譚所長一看便知,病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了。他很專業地以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打開急救箱,取出硝酸甘油片,迅速往病人嘴裏塞了一片。而後,囑人幫忙,一起把病人輕輕地抬着移到了旁邊的長沙發上躺着。譚所長畢業於清江大學清雅醫學院,已在報社服務10多年,不僅醫術好,而且很敬業。

這時,樓下傳來了尖利刺耳的警報聲,120車到了。等候在門口的由宋曉斌派出的記者,把扛着擔架的急救醫護人員引了上來。於是病人在做了必要的處理后,放上了擔架,抬下樓,送上車,一路呼嘯,直奔省會最好的醫院清江大學清雅醫院而去。譚所長隨車而去。

旁邊辦公室的苛國慶聞訊也來了。

劉平原知道他跟院長很熟,忙交待說:“快給清雅醫院院長打電話,告訴他報社一名記者突發重病,可能是心肌梗塞,正在趕往清雅醫院途中,請他們急診科做好準備,不惜一切代價救人。我們隨後就到。”

苛國慶立即撥了電話,按劉平原說的說了,並告訴院長,他和報社社長隨後趕來。苛國慶長期搞科教報道,醫院是他們報道的部門之一,久而久之,與清雅醫院院長成了好朋友。

院長很買賬,立即打了招呼。

清雅醫院在報社的北邊,離報社一站地,約1公里。救護車幾分鐘便到了。到醫院時,病人已昏迷。

劉平原、宋曉斌、苛國慶等隨後也乘車趕到醫院。

權威的心內科教授楊明親自接診,他根據病情判斷,基本上可以確定為心肌梗塞,果斷地在第一時間便打上了溶栓吊針。

苛國慶與楊明也很熟,他向劉平原介紹了楊教授。楊明只是禮貌地點了點頭,而後繼續忙他的。名教授,矜持一點最正常不過了,如果過於熱情,反而不正常了。他能來接診,已是天大的面子了。像楊明這樣的名教授,一般是不出面的,只有特殊人物如省級領導人等,才有可能享受到如此待遇。這一點,劉平原與苛國慶都心知肚明。

鄧林的妻子蔡麗接到宋曉斌打的電話后,隨後也趕了來。蔡麗在市檢察院辦公室工作。

后經心電圖、彩超等檢查,充分顯示,病人繫心肌梗塞。最後診斷,心肌梗塞。

劉平原與宋曉斌、苛國慶、譚所長守在急救室的病床邊。

兩個來小時后,鄧林終於蘇醒了過來。看着坐在病床邊的劉平原等人,渾濁的老淚從眼角慢慢地滾了下來。護士發現鄧林醒了對着劉平原等人流淚了,告訴劉平原他們,病人病情有了好轉了,但還沒完全脫離危險期,請他們到外面椅子上休息,以免影響病人情緒,造成病情反覆。

劉平原等便出了急診室,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下來。

又過了一陣,苛國慶對劉平原說:“劉總,你事情多,先回去,有我在,該做的我都會做的。萬一有什麼事,我會立即電話告訴你的。”

劉平原確有很多事等着處理。他叮囑苛國慶等一番后,方才離開。

鄧林的病迅速好轉,4天後,轉到了普通病房。

趙超群也到醫院看望過鄧林。他們是大學同班同學。就鄧林那腦子,能考上名校,憑的是苦讀。

兩個星期後,鄧林便出院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醫生開了醫囑:全休3個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傑出媒體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傑出媒體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改革風暴來臨,老編輯鄧林準備投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