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閑言碎語
本書的設定之前在群里和朋友討論過,關注主角的武力也是很早就頂下了的,當時和朋友討論名字的時候他們還起了諸如《史上最強二代目》《莽出一個大宋朝》之類的名字,我本來是想叫《昭宋》去碰瓷的,後來想了想還是起了這個名字。
首先感謝各位一直以來的支持,讓我有更大的動力一直寫下去。
然後關於書中的許多問題,能修改的我也都儘可能地做了修改,一些不太好改的,也請各位見諒一下,鹹魚作者實在是找不到什麼合適的替換修改方案。
接下來本書會進入第二卷的伐蜀之戰內容,裏面有很多的情節應該會和大家所想的不太一樣,所以鹹魚作者決定先說上兩句。
首先就是關於主角的身份問題。從一開始我就說了,主角和趙匡胤的關係並不好,而且這種不好的關係眾人皆知,再加上主角母親賀氏的勢力很弱,所以主角的影響力是很差的。哪怕是在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改變,也最多只是讓趙大、趙二稍微有了印象改觀。在其他人眼裏,主角依舊是不怎麼受待見的邊緣人物。
還有就是我認為在這個時間節點裏的宋朝一就只能是作為一個軍閥集團,而並非是一個王朝。並不是說宋朝沒有統一其他地方,而是在宋朝的內部,其實各種軍閥頭目依舊是存在的。
所謂得杯酒釋兵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持續了大約十年之久,一直到了969年左右的時候,趙匡胤才算是收攏了宋朝內部的大部分軍權。我認為到了這個時間,宋朝才正式的從軍閥集團演變成為一個統一王朝。
所以在我看來969年之前的宋朝還應該算作時期,970年開始,才能算是有統一政權的王朝。所以在這之前,宋朝的各種制度都是非常混亂的,既有唐朝的延續,也有戰亂年代的特別條例,而不能直接的參照宋史來定。
一直到趙匡胤收攏權力之後,宋朝的政治制度才開始逐步的統一起來,再歷經了太宗、真宗的不斷修改,才變成了宋朝的定製。
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把趙光義寫的那麼好,要知道趙大很早就出門闖蕩了,趙德昭可以說是趙二親眼看着長大的,你捫心自問,要有個侄子從小看着長大到了十三四歲的,只要不是特別熊的那種,你對他也不會差吧?更別說在特別注重家庭的古代了。
隨着趙大收攏權力之後,趙二的處境就開始尷尬,外部敵人消減之後,以趙普為首的正統黨自然而然的就會排擠他,再加上自己羽翼豐滿,兒女也大了,野心自然膨脹起來,黑化就不可避免了。
而時期的軍閥有多狂妄,參考北漢就能知道了,因為一時不忿,一個將軍就能當庭擊殺了國主。皇帝這個東西十國的時候真的不算什麼,你指望用什麼皇帝的名頭強行壓迫軍中的將領簡直就是做夢。
哪怕是此時的宋朝軍隊也沒好到哪裏去,王全斌亂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違抗趙匡胤的命令,擅殺俘虜,燒殺搶掠,剋扣軍餉,趙匡胤召他帶兵回朝他都不肯回去。王全斌身為禁軍統帥都尚且如此,那些地方軍閥會是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軍隊裏面肯定會出現不拿主角當回事的事情,大家不要到時候說‘啊,***作者***情節,一個地方將領也敢這麼對皇子?"
因為這個年代並不是什麼大一統王朝的時候,在地方軍閥們看來,你一個不受待見的皇子連個屁都不是,哪怕是找個機會暗中殺了都不會有太大關係的那種,你要敢深究我就敢造反。而並非那種承平年代,殺個皇子抄家滅族的那種。
大體上我參考的是北洋政府期間軍閥割據的情形,這一點我覺得還是在第二卷前面說明一下的好,不然怕會被噴到自閉。
然後就是關於主角的歷史知識也說過了,主角就知道一些大概,還是從楊家將系列了解到的。所以關於這次伐蜀之戰的細節主角是不清楚的,所以一些事情的發生主角是不知道的。
這是一本刨掉了主角的上帝視角的書,畢竟主角不是什麼歷史研究員,也沒有什麼系統提示「宿主將於X日後穿越到X年X月X日」之類的。像普通人你去問一句關於北宋你知道什麼?沒有特意關注過的話,也就知道楊家將、寇準、包拯、岳飛、蘇軾之類的,估計連知道趙普的都沒多少。
還要說明一點就是關於王繼濤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王繼勛的兄弟,我沒有查到相關資料,然後我就默認他們兩個是兄弟了,沒辦法,名字太像了。
如果不是的話,也不好再改了,請大佬們見諒。
終歸這就是我這麼一個對歷史沒多大研究的鹹魚作者胡亂編出來的一個故事而已。我並不是在寫正史,也不是在考究歷史,純粹的瞎編亂造罷了,能把我想到的故事講出來,講完整最重要。用我最近一直循環的那首歌《說書人》裏面的那句歌詞來說就是:
書中故事是人間蹉跎,各人心中自有評說,看完這段,您一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