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次成書
13初次成書
不一會兒,馬師傅敲門進來。“廠長,你找我呀”
“老馬,你過來,把這三本筆記馬上安排拍照製版,生產單下料40克的膠板紙,每冊1萬本,馬上安排。”
這時小朱拿了幾本教輔的封面進來了。
李勇轉身對張課說:“你封面要怎麼設計?”
“我想請師傅給我拍一張照片,然後在打個標題就好了”
“老馬,你帶小張同學去拍封面照,拍好交給小朱修改設計”
張課起身與老馬走出去。老馬問道:“張同學,你照片要怎麼拍?”
“馬師傅,我想拍一張我在寫作業的照片,你從傍邊靠後的地方拍,能看到我臉的輪廓,見過我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我,正臉不要拍到就好了。衣服就穿這個校服就好了,後背上我們學校的名字“陳縣一中”四個字要拍清楚。”
“好的,我多拍幾張,洗出來選好的用。”
張課說:“小朱姐姐,封面的標題:他的成功你可以複製,封面分好高一,高二,高三就可以了。封底定價10元,其他的你看着弄就好了。”
張課談好這一切,與何運輝剛離開印刷廠。
何運輝就迫不及待的說:“我的乖乖,3萬6呀。你確定要印1萬套?萬一賣不出去,我們倆這輩子都要還債了”
“別怕,山人自由妙計”
“有什麼好辦法,先說給我聽聽,不然我晚上睡不着”
“你知道今年我國有多少考生嗎?”
何運輝搖搖頭。
“我們省呢?”
“不知道,好幾十萬吧,查分時我看見我的名次15萬多”
“今年全國283萬考生,光我們省就有20萬,這還不算沒有參加高考的,也就是我們省高三學生超過30萬人。學生每年都在增加。”
“你怎麼知道每年在增加呀?你統計局的”
“笨蛋,總人口在增加呀,學生肯定在增加。”
何運輝望向張課的目光逐漸發光。
張課接著說:“其他省遠的不算,光我們省整個高中學生超過100萬,而我們的教輔材料少的可憐,全是人教社出的。與正式的課本有什麼區別,區區1萬套,百分之一的市佔率就賣完了,這還不算初中的市場。”
一番分析下來,何運輝又有了信心。
第二天,張課找到許孝先:“許伯伯,我們學校想借站里的小飛虎用一段時間,主要是跟着我做報告帶點東西,大概要半個月,你看看行不行?我們學校付租金的”
“要什麼租金,儘管用,我讓人把油加滿”
“還要讓長子哥跟着一起做司機”
許孝先站起身走到辦公室門口喊了一聲:“大長子”
一個大高個的小伙跑過來:“站長,你叫我?”
“你安排一下,過幾天你開小飛虎跟着張課出差,大概要半個月時間,你聽他安排。”
“好的,站長。”
“你去財務上支費用,不要讓他們學校加油。”
張課趕緊說:“油錢肯定要學校出的,我們不能占公家便宜。”許孝先看張課這樣說,也不再堅持。
張課離開林業站直接去學校找黃老師。
黃老師帶着張課找到曹校長立刻安排一次會議,主要討論市局視察與巡迴演講的安排。
張課拿出自己寫的演講稿遞給黃老師。黃老師大致掃了幾眼就交給曹校長審核。
曹校長看張課自己可以寫演講稿,心裏頗為讚賞,心想只要大概還行,就用他自己的,畢竟找人代筆傳出去還是要被人詬病的,這在狀元的光環下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污點。
曹校長接過演講稿認真的看起來,
張課的演講稿主要分幾點,對學校,老師的感恩。對大學生活的嚮往,對學弟學妹們的殷勤希望。並着重介紹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
其核心觀點其實只有簡單的五個步驟:目標、理解、輸出、回顧、簡化。
通過這五個步驟,提高學習內容的記憶效果,讓自己順利達到掌握和應用的目的。
我們學習的很多新知識,並非無中生有、憑空地出現,而是建立在以往大量的知識基礎上。
傳統的學習方法,是“死記硬背”的輸入模式,通過機械背誦,在短時間內記憶新的知識內容。
不但記不牢、容易忘,而且記得慢、比較辛苦,也難以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費曼主張的“以教代學”輸出模式,是用最直白的語言去闡述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時大腦會從記憶庫中自動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舊的知識和新的概念中產生強大的關聯,使新知識容易得到大腦徹底的理解。本質上,是利用大腦的有機聯想,將新的概念插入到舊的體系中,把舊的信息或知識串聯、拼接起來,組成新的概念、理論和信息,再傳遞到負責記憶和行動的部分,在動態學習和教學輸出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重要的是,我們重複這一過程時,就會促使大腦更多地進行創造性的聯想,學習能力會隨之變得更強。
可以看出,費曼學習法是把傳統死記硬背式的輸入學習法,變成了以教代學的輸出學習法,化被動灌輸背記為主動理解強化。
具體是1,目標
學習不只是為了記住什麼,而是我們通過學習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思維框架,並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清晰的目標,有高效能的學習計劃,帶着強烈的興趣去思考,還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則。
2,理解
首先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理論”,其次才是教你學習的具體技能。方法理論的核心是系統化:即對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和概念進行歸類對比,系統地理解這些內容,建立篩選和學習的原則。按照歸納類比、建立思維導圖、嘗試一次複述的思路,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3,輸出
設定一個傳授的場景,當我們要輸出這些知識時,才會真正清楚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發現那些還需要強化和加深理解的內容。輸出,其實就是一個強化提升的過程。
從學習方式與內容留存率分析可以看出,輸出是最強的學習力,這種“以教代學”模式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所謂留存率,就我們記住知識點佔總知識的比例。比如,十頁的書你記住了一頁,留存率是10%,記住了九頁,留存率就是90%。留存率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4,回顧
回顧其實就像我們平時考試后的檢查,這是一個查漏補缺、消除盲維的糾錯過程。“盲維”是一個專業術語,即我們沒看到、未想到的地方。就像大海里的冰山,埋藏在深邃海面以下的部分。回顧的過程,正是我們懷疑那些令自己感到困惑的知識,探索那些仍未搞清楚的知識,是主動地查找與總結、反思和修正。
5,簡化
無論我們的精力有多旺盛,大腦的存儲能力有多強,時間有多充裕,都不可能趕上知識的增長速度。
因此,只注重數量和速度的碎片化學習對我們幫助越來越小,甚至有點浪費時光。
所以,學習必須要簡化,儘可能地簡化——只學習我們需要的、對我們重要的,只學習知識之中“最核心的知識”。
最後總結幾點規律:
主動的學習遠比被動的學習重要;
系統的學習遠比碎片式的學習重要;
向內的學習遠比向外的學習重要;
專業的學習遠比跨界的學習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