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土埋忠骨,鮮花祭英烈

熱土埋忠骨,鮮花祭英烈

8月8日,驕陽似火。

我有幸參加騰訊公益“迴響計劃”、閱文集團聯合關愛抗戰老兵基金聯合發起的公益活動,陪蕭敬芳老人前往台兒庄尋找她父親蕭讓行烈士的足跡。

蕭讓行烈士,江西萍鄉人,黃埔十一期,出身書香門第,且為家中獨子,原本可以不上前線,但在國家危亡之際,一畢業就奔赴戰場。

有國才有家,臨行前修書懇請妻子黃惠蘭理解,並懇請妻子幫着侍奉家中的兩位老人。

生死赴國難,一別成黃粱。

黃惠蘭從那之後再也沒見丈夫,只等到了一封丈夫在臨城台兒庄戰役殉國的陣亡信,犧牲時年僅二十三歲。

在那個時代讀過私塾的女子可謂鳳毛麟角,黃惠蘭就是其中之一。

她上過私塾,斷文識字,知書達理,完全可以改嫁,但她一直牢記着丈夫的囑託,決心守節,幫丈夫侍奉公婆。

她與蕭讓行烈士成婚之後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一年,沒有孩子。

公婆有她侍奉,她老了誰給她養老送終?

姐姐見她不改嫁的決心已定,於是把小女兒過繼給她,從那之後,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個家,下地幹活帶孩子,洗衣做飯,端茶倒水,侍奉公婆。

這個孩子就是蕭敬芳阿姨。

八十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蕭阿姨已成為白髮鬢鬢的老人。

她從來沒見過父親,但從小就聽媽媽講父親的事,長大后親眼看着母親收集整理證明材料,四處奔波,為父親正名。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九八三年八月,民政部門經過認真審核最終認定蕭讓行同志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批准為革命烈士,並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丈夫從無名烈士終於變成了有名字的烈士,黃惠蘭老人完成了夙願,也兌現當年對丈夫的承諾,把這個家照應的很好,給公公婆婆養老送終。

有首歌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蕭敬芳阿姨侍奉母親,送走母親之後又送走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伴兒,想到母親生前的遺憾,都已經八十高齡依然冒着酷暑趕到台兒庄,想知道父親當年是怎麼犧牲的,在哪兒犧牲的,遺體又埋在哪兒。

那是一場慘烈的戰役,從1938年3月23日正式打響,到4月8日取得勝利,歷時16天。勝利的時候,台兒庄已是一片廢墟,一片焦土。日軍的鐵帽子堵塞了運河的水流,城內手榴彈的木柄碎片達到三寸多厚。

老輩人形容大戰過後,台兒庄天紅、地紅、水紅。

我中國軍隊以弱勝強,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戰利品,但也付出了沉重代價,3萬多將士為國捐軀,但能查找到名字的英烈只有四千多位。

英雄殉國,魂兮他鄉。

蕭讓行烈士犧牲時年僅二十三歲,雖是黃浦軍校的畢業生,但能想像到只是一個連排級軍官,沒有檔案,沒有記載,甚至不知道犧牲時在哪個部隊,在哪位將領麾下作戰的。

紀念館牆上的名字密密麻麻有四千多個,就是找不到蕭讓行烈士的名字。

有名字的烈士又變成無名烈士了,蕭阿姨只能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頂着烈日、冒着酷暑步履蹣跚地趕往台兒庄戰役無名烈士紀念碑拜祭。

之前的遺憾在拜祭時得到極大的安慰,我和關愛抗戰老兵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們深受感動。

過往的車輛紛紛停了下來,路過的行人得知蕭阿姨是來拜祭蕭讓行烈士的,提出既然是烈士他們一樣應該拜祭,自發地加入了我們的行列,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歷史,不能沒有英雄。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一個敬重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事實上證明,人們並沒有忘記那些在國難當頭的緊要關口,選擇“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奮勇前進,在寸土寸血的鏖戰中捨命拼殺,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烈。

他們,是父親,是丈夫,是兄弟,也是兒子。

他們,可能千古留名,或者永世無名。

但他們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用血肉譜寫的抗戰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支撐我們克服險阻,戰勝未來。

而蕭讓行烈士、蕭讓行烈士的妻子黃惠蘭老人和蕭阿姨的幾代家國情懷,不但會深刻地影響蕭阿姨家晚輩的成長,也深深影響了有幸參加祭拜的我。

接下來我將採訪更多參加過抗戰的英雄和他們的後輩,重返烽火歲月,打撈抗戰記憶,記錄他們、書信他們,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家國情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字句無聲,迴響不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字句無聲,迴響不息
上一章下一章

熱土埋忠骨,鮮花祭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