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張清河僥倖問世,溯族譜祭奠亡叔

第2章 張清河僥倖問世,溯族譜祭奠亡叔

1994年9月30日上午10點30分,農曆八月廿五,JS省CZ市武進區嘉澤鎮成章鄉龔家大隊周家村,一戶貧困人家迎來一個新生命。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新生命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踏上了和命運鬥爭的旅程。眾所周知,嬰兒出世,護士一定會拍打他的背部和屁股,然後隨着一聲啼哭,宣告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個人。說來也是奇怪,這戶窮人家的孩子,出生的時候並沒有啼哭,任憑醫生護士怎麼拍打,就是一聲不吭。一時之間,眾人都緊蹙着眉頭鐵青着臉,夫妻倆也只是嘆着氣做着最壞的打算,提前給自己一些心理準備的時間——因為家庭環境實在貧寒,平日裏連吃飽喝足都有問題,更別說什麼營養補給了。於是,在這個嬰兒降生之前,已經有兩個倒霉蛋半路夭折了。正當夫妻倆絕望之時,這嬰兒突然大哭起來,一時間,哭聲和笑聲、喊聲混雜在一起,張清河就這樣得到了生命的力量。現在想來,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爭取的,老天給了一次機會,能不能活下來,一半靠運氣,一半靠自己。誠然,運氣這種東西是一種資本,而這種資本並不由自己決定;自己能不能拚命,才是生存的關鍵。於是,張清河大哭一聲得到了生機,不然就錯過了老天給的機會,只能變成死掉的棄嬰,然後去見上帝或者見閻王。不過呢,這賣力的啼哭,似乎用盡了他絕大部分的眼淚。這便是張清河的出生。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張清河一家吧。爺爺張海根,奶奶王全妹,生下兄弟二人,哥哥張衛國,弟弟張衛星。張衛國娶了陳玉華,這就有了張清河;張衛星娶了郭臘琴,生下女兒張香。所以,嚴格來說,這不是張清河一家,這是張氏三家。張清河本身也不叫清河,他不記得自己本來的名字,只是想做個傳統的人,順便追溯個族譜,就從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入手了——據說張姓的祖先是張揮,青陽的第五個兒子,黃帝的孫子,因為發明弓箭被封為“弓正”,賜封地於清河。根據《史記》的說法,黃帝生青陽和昌意,昌意生高陽(顓頊),高陽死後,青陽的孫子高辛(帝嚳)繼位。這麼說的話,張揮和顓頊是同一輩,比帝嚳還高一輩。所以,屈原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那張清河就想着說自己是“帝青陽之苗裔兮”了。當然,張清河對於“爺爺輩”的事情並不了解,只是單純想找個理由標榜一下罷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列出來也沒什麼壞處,反而能夠更好地梳理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

聽爺爺奶奶說,衛國、衛星兄弟二人小時候沒過過一天好日子。當時,農村以生產大隊的方式聚居,村民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來掙工分,用工分換柴米油鹽,可以說是“多勞多得”。另一方面,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並不是每個農民一出生就理所應當的膂力過人。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爺爺奶奶這對底層勞動人民,賣着命辛勤勞作,而年幼的衛國、衛星兩兄弟,沒人照看,只好用狗鏈子拴在桌腳上。就這樣,一眨眼幾十年過去,張衛國初中畢業就去當油漆工、泥瓦匠學徒,跟着師傅到處刷油漆、作瓦工;張衛星籌了筆錢做起了沙發買賣的生意,日子過得也算平靜。

自古以來就有“異爨”的傳統,所以才說這不是張清河一家,這是張氏三家。爺爺奶奶住着平房,兄弟二人成家前在馬路對面建了一棟兩層半的樓房,從中間一分為二,一人一半。如此一來,就算是徹底安家落戶了。

有件事不得不提,當年張清河父母的婚事也算是歷經磨難。那年,張衛國跟陳玉華兩情相悅,而陳玉華的父母嫌棄張家的條件,怎麼也不願意把女兒嫁出去,最後陳玉華隻身一人跑了出來,這才有了後來的事情。不過,也正因為這些前情,張衛國一直對陳玉華的娘家人不滿,而這種情緒一直延續到張清河身上。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陳玉華的父親姓陳名金林,母親姓梁名海鳳,住在西城大聖堂村,兩人精打細算,出了名的一肚子小算盤;陳玉華還有個哥哥,姓陳名召華,小名喚作“小狗子”,嗜酒如命,娶了四川的羅淑瓊,生下獨生子陳陽。關於這些家族內的事情,另尋機會再作補充,在這裏暫且羅列一番,也算是對基本關係結構作個梳理。簡單來說,張清河的爺爺叫張海根、奶奶叫王全妹、父親張衛國、母親陳玉華、叔叔張衛星、嬸嬸郭臘琴、堂妹張香、外公陳金林、外婆梁海鳳、舅舅陳召華、舅媽羅淑瓊、表哥陳陽,這便是張清河所能記起的絕大部分了。

那麼,讓我們回到張清河出生后不久的階段。先前講過,這孩子能平安降生,本身已經是一種奇迹,而“生”和“活”並不是同一碼事。父親張衛國因為長期從事油漆工作,肺部感染且患上肝炎,一時之間家中的頂樑柱岌岌可危,家庭經濟情況只需要用“家徒四壁”這個詞就能精確地形容。剛來到世上的張清河,本是渾身帶着希望的,現在卻連奶都喝不上——母親每天只能吃點粗糧、喝點醬油湯,哪有什麼奶水呢?終於,嬰兒體質急劇下降,開始生病,家裏卻拿不出錢去醫院,只好用土辦法:喝水、睡覺。最後東拼西湊買了一瓶“龍虎壯骨粉”,一勺下去加上滿滿一壺水當奶粉用,不知不覺中,不知道該說是命不該絕還是意志力頑強,張清河活了下來,就這樣活了下來。等到滿月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舉行“抓周”,張清河看了一眼身邊的各種東西,順手拿起了一支毛筆。按照當地的習俗,抓周的結果意味着孩子長大后的人生方向,而抓着毛筆自然就意味着“從文”了。這還不算,請來算命先生判了生辰八字,這孩子竟是文曲星下凡,錯投了武曲之相,因此以後必然虎背熊腰而文采斐然。事實上,當時的張清河只是個孱弱不堪的嬰兒,誰都不相信這孩子以後會變成大將軍的模樣,至於“文曲星”“武曲星”之類的話,不過是討個吉利罷了。

張清河還不滿三歲,父母便讓他分房睡了,這孩子躺在床上看着黑漆漆的天花板,不哭也不鬧,腦子裏什麼也沒有。白日裏,爺爺有次抽着煙抱着張清河玩,煙灰燙傷了張清河的額頭,有次單獨把張清河留在院子裏,公雞把張清河啄得遍體鱗傷。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於是,張清河的父母極不放心將孩子留給爺爺照看,而爺爺以“孩子太調皮”為理由,自此對他的親孫子心存芥蒂。在爺爺看來,孫女張香安靜聽話,比孫子好多了。等到再大一些,張清河的五官漸漸明朗,方正飽滿的額頭,炯炯有神的眼睛,讓人覺得和傳說中的“伏羲大帝”有些相像,或許那算命先生所說的話並不完全是胡謅的吧。

之前說到父親張衛國病了一場,不能再做油漆工作,只好重新當起農民維持生計。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當生活的磨難和貧困的家境結合到一起,得來的就是無止境的矛盾。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夫妻二人一邊攜手努力,一邊“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動不動就是摔盤子踢凳子。事實上,這並不單單是張清河一家的情況,整個村子都是這樣。每當父母爭執甚至動起手來,張清河就一個人坐在屋子中間大哭,引來周圍的村民前來勸架,紛紛說著“小孩子太可憐了,先讓娃娃吃點東西吧”。如此一來,暫獲平和,然而不出幾日,又要再重演起來。在農村,夏夜是要揚稻的,找來幾個排風扇呼呼地吹,那些空殼或者不飽滿的穀子就被吹得到處飛,張清河喜歡聞穀子的味道,也喜歡那一陣陣大風,更喜歡跑到邊上的草叢裏抓螢火蟲。晚風把這世上所有的渾濁和哀愁都吹散了,那時候涼爽的夏夜裏只有知了和青蛙不停地叫着。就這樣往地上一坐,就算剛剛才哭過,現在也無憂無慮了。在星光的陪伴下,一下子幾年就過去了。

隔壁人家在上海開了個公司,房子裝修得像個超級大別墅,各種豪華的傢具見都沒見過。五六歲的張清河跟堂妹一起,趴在隔壁人家的窗戶口偷看電視。電視裏正在放《鐵甲小寶》,一個小男孩拿着棒子大喊“卡布達,啟動超級變化形態”,然後那個機械人就倒過來,把腦袋夾在屁股里。毋庸置疑的是,倆孩子根本不認識字,也不知道什麼機械人,更聽不到房間裏的聲音,只是遠遠地看着,一個東西倒了過來,然後拳打腳踢,直呼過癮。又到了揚稻的晚上,大風吹啊吹,把快樂也吹走了。屋子前面的空地叫作“場”,平時稻子麥子都平鋪在場上曬着,某天張清河正在家傻坐着,突然隔壁的嬸嬸大罵著闖進來,對着襠部就是狠狠幾腳,好像是在說“你居然敢欺負張香”,又好像在說“你個兔崽子踩了我家場上的稻子”,又好像在說“要你斷子絕孫”。事實上,小孩子在一起玩,哭鬧或者打鬧本身就很正常,根本沒有大人所認為的那些動機,而踩稻子之類的說辭,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當時,張清河的父母都在地里幹着農活,這嬸嬸進了屋子對着一個小孩子又罵又踹,張清河只好在地上趴着往廚房角落裏躲。不一會兒,叔叔也來了,端起板凳就把廚房的玻璃砸得粉碎。可能是聲音鬧大了,村民紛紛過來,有人上前拖拽,有人去地里給小孩的父母報信,卻沒人過來護着這個倒霉的可憐孩子。張清河就這樣蜷縮在角落裏發抖,一聲都沒有吭。

嬸嬸郭臘琴,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家裏擺着蠟燭香案,每天誦經念佛。後來跟村西邊一個已婚男人勾三搭四,事發后那男人喝百草枯自殺了,這郭臘琴也跟着要服毒自盡,卻喝錯了葯,送到醫院洗了胃撿了條命,然後改名叫郭愛華。在這之後,大家都說她神經不正常,是個瘋婆子,但張清河覺得,一個瘋子應該不會有這麼清晰的邏輯思維吧,莫非這就是所謂的天才瘋子一念之隔?還有人說,這女人的脖子上有塊紅色的胎記,那是上輩子做了壞事留下的印記,一臉的刑克之相,晦氣。儘管如此,嬸嬸還是每天誦經念佛,然後大口吃着肉。張清河能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離她遠點。叔叔張衛星,做沙發生意破了產,就跟着村上一戶做鋁合金生意的老闆混了,這一混就是一輩子。不管怎麼說,那天叔叔嬸嬸闖進張清河家裏的情形,像極了十八層地獄拷問小鬼的模樣。

後來,叔叔在工作中不慎墜亡,張清河才意識到,人這一輩子,不論爭些什麼、搶些什麼,到頭來總是一場空的。人生在世,親人就那麼幾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從來都沒有什麼完完全全的好人壞人。只可惜,這些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可惜,有些想法總是來得太晚,自然也就失去了意義。當叔叔墜亡的消息傳來,已經長大的張清河頓時百感交集,提筆寫下《祭叔文稿》——庚子年七月十六,九月三日,吾叔墜亡。祖父生吾父叔兄弟二人,名為國、星,取其以護衛之意。吾叔終其畢生,恪盡職守,勤勉恭謹,而卒於五十有一,此實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斷齏持行而勞苦終身,此實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吾祖父母,吾妹與幼,孰奈之何!此實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吾有美酒觥籌,吾有詩書棋弈,而後無與之共,此實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追逝者而苦思憶,憶逝者而苦往昔。今俱塵埃落散,無嗟久客,且與雁行罷!

摘錄張清河當天的日記,以作祭奠吧。

當我接到堂妹的電話,第一反應是,出事了。

很多時候,人都會有一種神奇的預知感。在我出行之前,總覺得路上會發生車禍,總覺得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但是,我沒想到,當我還在回來的路上,聽到的竟是堂妹在電話里的語無倫次。斷斷續續,大概是說叔叔工作的時候從樓上摔了下來,在醫院搶救。

大概過了半小時,我在回家的車上,堂妹又給我打了個電話,不停重複着說,直線了,直線了,怎麼辦?然後就是哭聲。我愣了一會,沒有說話。幾秒過後,我給爸媽打電話,沒有打通。

大概又過了半小時,我到了家門口,透過玻璃門,看到爸媽在家裏到處轉。我爸不停在說,今天幹活的時候,一直覺得心煩,整個人都不對勁,出事了,出事了。

折騰了幾天,我早已經精疲力竭,給朋友打了個電話,帶我爸媽去醫院。爺爺奶奶似乎也知道發生了什麼,奶奶坐在客廳看着外面發獃,爺爺趴在桌子上一聲不吭。我看了看老爸,說,你們去看看吧,爺爺奶奶就在家獃著,我看着他們,別到時候去了醫院受不了。

爸媽剛坐上車,爺爺奶奶就在門口來回走,絮絮叨叨地說,這孩子怎麼能這麼不小心?唉,這孩子怎麼能這麼不小心呢?要死了,要死了。

我想,這是難熬的一晚。

爺爺奶奶不停重複說著同樣的話,站起來,又癱坐在地上。而我,擔心的事情比這更複雜。

爺爺奶奶生了我爸和我叔,我不知道他們兄弟二人從小關係如何,但從我有印象以來,兩家人的關係就很不好,甚至用恩怨來形容也毫不過分。或許是因為性格原因,我爸外向而擅長交際,叔叔內向而擅長精細工作。二十多年前,我爸學油漆工和泥瓦匠,叔叔學鋁合金裝配,結果我爸油漆過敏還得了肝炎,從此就成了地道的農民。叔叔的鋁合金裝配技術很強,成了地道的手藝人、老師傅。

後來,我爸娶了我媽,叔叔娶了我嬸,兩家人兩棟房子靠在一起,對面是爺爺奶奶家。很多問題也就從這時候開始了。我之前在一篇文章當中寫到,嬸嬸是個佛教徒,可她吃起肉來比我還厲害。

童年的記憶中,我始終記得這麼一件事:我和堂妹才幾歲大,兩個人在一起玩,結果堂妹哭了。嬸嬸上來就衝著我襠部猛踢,說要斷子絕孫;叔叔拿起板凳,把我家大門和廚房所有的玻璃都砸了個稀爛。

從那之後,我一直覺得嬸嬸是個神經病,叔叔很可怕。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和堂妹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雖然兩家就靠在一起,兩家之間的距離卻隔了天涯海角。這應該是我能記起的童年兩家人關係的全部縮影了。

直到高中,我在外地上學,每個月回來一趟,發現關係變得緩和。其實我也想過這些問題,在我爸和我叔那個年代,吃飯是最嚴重的問題,即使是親兄弟,談到錢也毫無感情可言。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媽經常為了錢的問題吵架打架,而這種現象絕不只是我家。也許是因為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兩家人的矛盾也漸漸緩和。也可以換句話說,兩家人幾乎沒有關聯,自然也就沒了矛盾。

我很喜歡下象棋,我爸不會,叔叔卻很擅長。於是,我總是帶着棋盤去隔壁找叔叔陪我玩。叔叔沉默寡言,但確實很擅長這些動腦子之類的事情。沒過多久,我已經能和叔叔打個平手。可學習越來越緊張,這項樂趣漸漸地也沒時間去做了。

前幾年,叔叔招呼我去他家,神秘兮兮地讓我上樓,然後拿出一個箱子。他翻了半天,小心翼翼地從箱子裏拿出一瓶酒,讓我嘗嘗這酒怎麼樣。我呡了一口,洋河夢6啊!我開玩笑地跟他說,現在都喝這麼好的酒了嘛!叔叔也笑着說,這酒怎麼喝着上頭啊?香香買回來給我的,晚上我們去奶奶家弄一杯喝!我連忙擺手,這酒你還是留着自己喝吧!叔叔把酒瓶捧起來往樓下走,沖我說,沒事的,自己家人隨便弄點喝喝。

叔叔在村上一個老闆家幹活,平日裏中午都在老闆家吃午飯,晚上就到奶奶家坐着喝點酒。我大學畢業后,也總是喜歡去奶奶家吃飯,總覺得灶台上做出的飯菜更香。叔叔的酒量很不錯,有段時間我總是跟他兩個人就着花生米喝點小酒。米酒兩三碗,或者白酒半斤,兩人喝得七葷八素回家睡覺。

我爸喜歡釣魚,我也喜歡釣魚。可我爸總是在忙,跟我幾乎沒有同步的休息時間。於是,我也經常趁叔叔休息,叫上他一起去河邊釣魚。不過,我只是喜歡釣魚這件事,對於魚本身並沒有任何興趣,也不喜歡吃魚。所以,每次我倆出去垂釣,我總是會特意把魚都給叔叔。

畢業之後我辦了個培訓學校,辦公室的移門壞了,我就找叔叔來幫忙修。兩個人到處去找材料,然後把門整個拆下來搗鼓了半天,一邊修一邊給我解釋原因。我想,他一定是個好師傅。

有時候,我覺得,可能我們都長大了,本來就是一家人,有什麼事情能比血緣之親更重要呢。其實,他們上一代之間有着太多的恩怨,我也根本不在乎。時間總是在往前走,終於會走到我們這代人。祖上可能都是兄弟多人,可他們兄弟只有兩人。而到現在來看,我們這代人都是獨生子女,根本就沒有親兄弟了。

我只有一個表哥和一個堂妹,除此之外,再無堂、表兄弟。而我堂妹,只有我這個堂哥。因為各種原因,嬸嬸那邊的親戚並沒有來往,叔叔這邊也只有我家。每年過年,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奶奶家吃飯;每年年初六,我都會叫上叔叔一家來我家吃飯。我不能決定他們老一輩的人怎麼想怎麼做,但我始終都希望,所有的事情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得到解決。堂妹結婚了,生了個可愛的女兒,我們都很喜歡,叔叔也很開心,或許寶寶是他這輩子最開心的希望。可是,寶寶還沒學會叫外公,也沒有學會叫舅舅。

後來,拆遷了。爺爺奶奶跟我家住在一起,叔叔另外找了個住處。前段時間,堂妹一家來我家看望爺爺奶奶,我找出一瓶珍藏的紅酒,一家人其樂融融。我還跟堂妹說,你爸一頓喝掉了我幾千塊啊!當時我正在吃藥,不能喝酒,現在想來,也算是一個遺憾。

堂妹跟我說,過段時間再回來玩,帶着寶寶一起回來看看爺爺奶奶。可是,回來聽到的卻是這樣的消息。

我來到叔叔的住處,家裏只有鹹菜和榨菜,十塊錢的煙和酒。堂妹跟我說,叔叔的生活一直都是這樣,甚至工作受了傷都不捨得買葯。我們都曾經歷過窮困不堪,可是以叔叔現在的條件,絕不至於這樣。

突然想到莫泊桑小說里的那句話,他是我的親叔叔,我父親的親弟弟。

父親一直在忙着處理叔叔的工傷賠償和後事,而這世上,只要談到錢,一切都會變成矛盾。

我從未有過這樣懇切的願望——所有的事情都不重要,我只希望能給我苦了一輩子的叔叔安排風風光光的葬禮,然後讓他入土為安。我只希望我堂妹能夠陪她父親最後一段安穩的時光,然後跟我們這些僅有的親人一起,繼續好好生活。

這個現實的世界,美好而又不美好。只希望在另一個世界,叔叔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再也不用害怕失去。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會再相聚,我們會再成為一家人。

而現在,願這俗世凡塵的紛擾,都只留給我們。而今後,願在幸福美滿的世界裏永安。

二零二零年九月五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張清河的三十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張清河的三十歲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張清河僥倖問世,溯族譜祭奠亡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