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的師父郝連城
這位名叫郝連城,當年來村裏的時候也快四十歲了,長的是濃眉大眼,人高馬大,一臉正氣的!很有點當年朱.時.茂的樣子。一看就是那種正面人物,到哪都沒人把他往壞人堆里想,不像禿頭挎槍的那個佩斯大爺,怎麼看都不像個正經玩意!
據說郝連城來的時候正是東北的寒冬臘月,滴水成河的季節。東北的冬天那是真冷,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出門尿尿都得帶個棍。為啥?邊尿,邊砸,要不容易給你連在地面上!
東北這旮瘩自古以來地廣人稀,在古代那絕對屬於蠻荒之地!電視劇里辮子戲的大臣犯點啥錯誤,坐龍椅的那位,往往都是大嘴岔子一咧:發配寧古塔!可想而知,東北人少的原因了。
人少它就有人少的好處,東北這地方物產豐富,棒打狍子瓢舀魚真不是開玩笑,以前隨便找個泡子(泡子就是所說的小水坑),裏面都能撈出個幾十上百斤魚!
野豬野雞啥的有的是,冬天裏那野雞賊拉好抓,一場大雪下來后,小孩子就跑去野地里,看見野雞就大聲喊叫,野雞一受驚嚇,撲棱撲棱的飛起一段距離后,經常就一個猛子扎雪堆里去了,把腦袋往雪裏一埋,反正它是覺得你看不見了它了!走過去拽着野雞尾巴輕輕鬆鬆的就抓到了。
狍子那玩意就更多了,長的萌萌的,和鹿有點像,挺缺心眼個動物,好奇心還特彆強,獵人朝它打一槍,要是沒中,也別著急,不用追,你就站那裏等着就行,一會功夫,它自己就嘚瑟的跑回來。
什麼東西?咋這麼大動靜?不行,我得回去看看!狍子就是這麼想的,要不怎麼叫傻狍子呢!這玩意能在大自然中存活到現在,也算是挺神奇的,可能應了那句話:傻有傻福!
你說就這麼地大物博的好地方,往這裏跑的人,太多了。郝連城就是其中之一,郝連城的人生用一個字就可以形容:衰!老百姓的話就是點真背!
郝連城出生沒多久父母就雙亡了,被正一教龍門派的一個雲遊道人帶回了道觀,收做了弟子,過去道觀也不富裕,不像現在有些廟,香客那個多啊,可勁的往功德箱裏塞鈔票,收入嘩嘩的,主持出門開個國產車,都讓人笑話,咋的也得百萬起步啊!
郝連城在道觀里長大,白天跟着師父師兄弟們打柴種地,晚上還得誦讀道經,打坐修行,日子過得挺清苦。
清苦點就清苦點吧,習慣了也就那樣,就這麼著,郝連城在道觀里混到了三十多歲,說人家混也不對,他的悟性還真高,二十多歲的時候名氣就挺大了,簡單點說,就是挺有道行的!加上自己師父在道觀里輩分也高,都已經是內定的下一屆掌門人選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當掌門位置向他招着小手的時候,道觀黃了!散攤子了!為啥?不知道,別問!
反正別管你郝連城道行多深,前程多大,都得下崗再就業了!你說這點子!
不當道士后,郝連城東跑西顛的到處轉悠,也沒個目的地,糊裏糊塗的就這麼來到了東北,來到了李三追出生的那個屯子。
東北人還是很熱情的,郝連城來了以後,和村裡輩分最高的李三太爺一頓嘮,李三太爺驚為天人,人才啊!是個有大學問的!留下,必須留下!
李三太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不認識字!在他心裏,能用筆把自己名字寫出來的,那都屬於文化人!郝連城這後備掌教忽悠劉三太爺不手拿把掐的!
李三太爺一聲令下,村裏的後輩們就齊刷的出動了,為啥他在村裡說話這麼好使?不但他歲數大,威望高,這個村子裏的人還基本上都是親戚!甭管你姓李還是姓王,繞幾個彎,肯定能拉上親戚關係!
這時候正是貓冬的季節,村裡人一個個閑的五脊六獸的,李三太爺一聲令下,人烏泱烏泱的,全出動了!
正巧村旁邊有個破土地廟,荒了多少年了,門窗啥的早沒影子了,趁着人多,大傢伙給簡單收拾收拾,拿點舊報紙把窗戶糊上,又不知道從那個旮旯里翻出塊破門板給裝上,村東頭的老錢太太又從家裏拽出個多餘的火盆,給郝連城提溜過來了(火盆這東西是用泥巴做成個大盆形狀,冬天的時候取暖用的,把快燒沒的草木灰裝裏面,能挺好幾個小時,缺點是沒事就得扒拉扒拉灰,要不容易滅,因為裏面裝的不是煤,自然不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大傢伙你拿個被子,我給個褥子,老王家給五個碗老李家送兩個盆,反正不到小半天,郝連城的住處算是收拾出來了!
從那以後,郝連城這個老跑腿子(光棍的意思)算是在村子裏落了腳,在村裡當了個車老闆子(相當於現在的大車司機),在過去車老闆子可是個技術工種,地位在村裡僅次於電工!
趕車的同時,也割草喂馬喂牛,不要覺得這活挺輕鬆,生產隊連牛帶馬的七八匹,這些大牲口餵養起來工作量也不小,牛還強點,晚上不用管,但馬這玩意不行,得半夜起來給添草喂料,要不掉膘成快了,所以才有那麼句:馬無夜草不肥!
等李三追長成半大小子的時候,郝連城也七十多了,那時候也沒人叫他郝連城了,都叫他郝瞎子,因為雙眼得了白內障,兩眼珠子白蒙蒙的一片,看人的時候得把眼珠子往上翻愣翻愣,才能看的清楚一點。
夏天的某個傍晚,李三追正躺在離村子幾百米之外打穀場的麥垛里,翻看那本太姥爺留下來那本《煙波釣叟歌》,這麥垛是前幾天脫粒的小麥秸堆成的,能有三人來高,因為小麥秸稈在脫粒的過程中被反覆摔打,秸稈都變得鬆鬆軟軟的。過去在農村,麥秸跺可是小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因為又大又喧,隨便怎麼在上面折騰都不會傷着。
而且麥秸垛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因為鬆軟異常,只要扒拉幾下,就可以鑽出一個洞來,青年男女約會的時候,麥秸垛肯定是首選之處,兩人往裏面一鑽,再划拉幾把麥秸擋住洞口,那隱蔽性,杠杠的!你就是圍着麥秸垛轉圈,都不一定能發現!至於人家為那麼喜歡鑽麥秸垛,咱也不知道為啥啊?
這時候當然沒有個小閨女跟李三追一起鑽麥秸垛,才十二三歲,懂個屁啊!就是以後長大了,也沒哪個瞎了眼的姑娘和他相約麥秸垛,自然從沒體會過鑽麥秸垛的樂趣,這也成為李三追一生中最遺憾的事之一!史稱麥秸垛之殤!
聞着麥秸特有的清新味道,翻閱着破舊發黃的手抄本,李三追樂在其中,還是這裏好啊,爹媽想打自己都找不到地方。
誰不望子成龍,李三追作為老劉家將來接戶口本的唯一傳人,自然被爹媽寄予厚望,可惜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只要班裏那個傻子不缺席,班級第二把交椅的位置,穩如泰山!
棍棒底下出孝子,同樣,我就不信這個邪了,棍棒底下出咋就不能出成績?小三追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考試后,男子單打!考試后,女子單打!考試后,男女混合雙打!考試后,大姐打!考試后,二姐打!考試后,兩個姐姐一起打!
在挨過無數次暴揍后,成績,還是穩如磐石!倒數第二!
因為這個,民辦老師的老爹和把一手鞋底子耍的出神入化的老媽,也只能仰天長嘆,無奈的說出一句:家門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