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土著和新莞人

063土著和新莞人

均均幼兒園畢業那年的暑假,賴金鳳和小蔡請了一周假,專程將均均送回了瑞城,託付給公公婆婆照管。

金鳳倒不是沒有想過將均均留在身邊上學,兒子是娘的心頭肉,金鳳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從此長年難相見,感情也會淡漠。連外公外婆也主動說要承擔外孫的學費,讓金鳳將均均留在這邊上學。可是金鳳父親去年查出高血壓和膽結石,一直在服藥,兩位老人本就過得不寬裕,金鳳哪裏捨得讓父親更加操勞?

紅創財務部的經理曾小姐,為了女兒在東莞能上公辦學校,辦理了人才入戶落戶到東莞,俗稱“新莞人”。按曾小姐的話說,新莞人的重點在這個“新”字上,只能算是入了東莞藉,勉強有個公辦讀了,可是處處跟東莞原居民沒法比,處處辦事不方便。

東莞原居民多半依姓氏分村而居,也按村分紅。通常他們不需要有什麼專門的職業,每家都有幾棟樓專門用來收租,個個原居民每年的人均分紅,都堪比有些外地人家庭全年的收入。當然了,不止分紅,在任何政策面前,他們還永遠享有最優先的待遇、最大的福利。村裡設有公共停車場,卻只對原居民免費開放,新莞人和外地人一樣,必須交停車費。村裡不時會應節氣派發一些節日小禮品、各種慰問品。流行疾病泛濫期間,村裡也響應政府號召,發一些醫療防護用品,比如洗手液、口罩這些,統統都與新莞人沒有半毛錢關係,想都不用想,問都被人嘲笑,那都是原居民們專有的福利。

政府設立有專門的居委或街道管理這些“新莞人”,無論是要辦什麼事——入學、轉學、升學、銀行開卡、保險……一律都要去街道排隊拿“戶主頁”證明。連小孩進初中后乘坐的校車,都只有東莞“土著(原居民)”才可以乘坐,新莞人的小孩是沒有資格坐的,得自己接送,或者坐公交車。初三學生更是可憐,晚上九點才放學,連公交車都沒得坐。這種公然的不平等待遇,可以說處處存在,處處叫你無可奈何。

新莞人無論去哪裏辦任何事情,即使你報的戶籍地是“東莞……”,篩選條件內總另有一項“入戶時間”或“籍貫”讓你必須再“排一次隊”。新莞人子女的公辦學位,也是沒法挑的,只能入讀指定的村小學。尤其是插班生可憐,一個鎮區往往只指定一所比較偏遠的小學作為新莞人子女的插班學校,無論你原先住哪,你都得將就學校的位置搬遷吧?大人跑跑沒關係,孩子才是第一位的呀。當然這已經算是好的了,入戶晚一些的,連村小學都沒得讀,插班更是根本沒有學位,得自行去申請私立學校讀,年底再向鎮政府申請拿回一點象徵性的補貼。

自從開始辦理這個新莞人入戶手續和子女插班入學手續以來,自認為精明強幹的曾小姐,在這條道路上倍受冷遇。一遍一遍地跑社區、學校、人資局、銀行……一次次苛刻條條款款,跑一趟說一個問題,下一趟又有新的問題。“出生證有塗改不行!”“出生證名字與戶口本不一致不行!”“戶口本掃描的不行,必須一比一複印!”“配偶身份證原件沒帶不行!”……跑一次預約一次、排一次隊,一遍遍地折騰,時常弄得曾小姐煩躁不堪、焦頭爛額。為了辦妥這件事,曾小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請假,時常憤恨地發願說:“等我小孩讀完書,我要立馬把戶口遷回老家去,幸好我當時聰明,留了老公的戶口在老家沒遷過來。”

這也是很正常的考慮,在自己的地方上,鄉音鄉情,找政府的人辦個事都要人性化太多、方便太多。上次曾小姐回老家將戶口遷出來,當時已經下午四點半馬上就要下班了,次日就是五一勞動節。政務大廳公安局戶政科的一位大姐看完她的資料,告訴她說還欠一項證明。曾小姐眉頭擰成了一團:“那可怎麼辦?如果今天辦不了,我過兩天就要回東莞了,票都買好了,沒辦法再親自跑一趟。”資料是提前檢查過的,估計是在哪一個環節掏來掏去給弄丟了,這下必須得補辦一張了。文件上也確實寫着要本人親自去辦證中心辦理。公安大姐安撫她先別急,轉頭跑到辦公室去請示了一番,帶了一位“領導”過來,領導看完資料跟她說:“這樣吧,你們在外頭回來一趟也不容易,這些資料我們當是審過了,今天先備份一份,原件你可以拿回去,然後你寫張委託書給我,到時資料齊了,你委託你家老人拿上缺的那項證明過來代辦,好吧?”曾小姐感激得熱淚盈眶,這種事情在外地你是想也不要想的。缺就是缺,不辦就是不辦,要本人來就必須是本人來,他們才不會管你呢。還是家鄉人親啊,曾小姐當時心中便瞬間生出了幾分慚愧——對自己拚命要將戶口遷出去的舉動。

至於有些人說,遷了戶口到大城市,以後老了可以多領點養老金,這理由就更加搞笑了。哪個打工人沒在外面買個十多年社保?戶籍根本就不是社保養老金標準唯一的依據。再說了,誰又願僅僅是為了幾十年後一點社保養老金的差異而將戶口轉到這陌生的地方呢?現在年紀輕輕在這裏都糟嫌棄,以後老了要辦點事還不更加困難?對於曾小姐這種情況來說,落這個戶,完全只是為了落實孩子的學位,才暫時不得已而為之。

在賴金鳳心中,東莞農村的一個村辦小學的教學質量能好到哪裏去?更何況金鳳還沒有入戶資格——以金鳳的學歷,目前根本入不了戶。但是瑞城的實驗小學,卻是整個瑞城最好的小學,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接近一千五百人。加上自家小叔在實小任教,隨時隨處可以照顧到均均,別人家的孩子哪有這樣好的條件?

所以無論是從自家經濟狀況考慮,還是從孩子的教育環境出發,金鳳都覺得送均均回瑞城實小上學,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排。大不了每年多跑幾趟,一放假就回來看他,光是車費,並花不了太多錢。

為了以後能天天看到兒子,以解相思之苦,金鳳專門給婆婆換了台智能手機,又給她裝好了微信,花了幾天時間,細心教會老人拍照、接視頻、發語音。均均學得比奶奶還快,還下載了一堆的表情,和媽媽不停地斗表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豆蔓兒青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豆蔓兒青青
上一章下一章

063土著和新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