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童話(下)

成長的童話(下)

孟皓宇明白身處世俗之人所患的最大弊症,便是很難做到感同身受知行相合。

人的感性與理性常是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約的。多數時候感性佔據了上風,它決定了我們想要去做什麼、喜好什麼,人的一時興起多源於此感。而理性是道關驛,它如一個限制器,負責在你被一時意動沖昏頭腦後澆盆冷水來讓你清醒一下。

多少人是看了軍旅片便萌生出應徵入伍的想法,看了商戰片便動了混跡職場的念頭,古裝劇讓他們幻想自己能白衣飄飄仗劍行俠一襲戎裝血染沙場,青春劇又讓他們起了校園嬉鬧牽手熱戀的心。

很多上了年歲的長者都難做到不為一時意動所影,我們卻要強求稚童在喜極玩鬧的年歲醉心校舍,明明我們也都經歷過被課業和分數標囚的痛苦時光,卻不能做到推己及人。我們當時多麼厭棄,現在就多麼想讓我們後輩去認同和接受,談來何其可笑荒唐。

世人似是習慣了引古論今,常拿老話說事。老話說吃虧是福,老話說孩子從小就得吃些苦頭,唯有這樣長大才不至於被社會毒打。可這些觀點本身便是錯誤的,虧屬於災厄,它從本質上便和福氣毫不沾邊。至於否極泰來這種說法,孟皓宇不做認同。

有的人家三代貧農,塵間疾苦幾已被其歷盡,至第四代依不見能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囧境。有的人家數載榮華,每日揮金如土錦衣玉食,傳至玄孫輩仍不見府內資產減上數分。若虧事真含福分,為何富者鮮享,唯貧者尋日得嘗。所以歸根結底這句pua意味滿注的古語,不過是富者說於貧者聽的。緣之為何,不過是欲讓貧者更貧,富者更富罷了。

至於苦頭嗎,無非也就被偷、被搶、被騙、惡了人、被人陷這幾種。

隨着流動支付普及人們鮮帶包囊,難道竊賊消亡了嗎?沒有,他們將目光重新瞄向了人們隨身攜帶的流動裝置。走了掛帆賣葯的大仙后,又迎來了傳銷洗腦,傳銷被嚴打后網絡電話、短訊連結詐騙泛濫成災。搶劫的量刑一再加重亦有匪徒為之亡命。這世上總有人玻璃心,總有人在以為你好的名義對你pua,總有人摒棄良知為了利益找尋各式各樣的理由和借口害你。

的確得歷苦難后更易讓人存長記性,再遇時不至於同處栽跤。可相對於去把所有苦難嘗盡的這個方法,提高自身見識、談吐和素養,到最後得擁明辨是非趨吉避凶的本領才當是最優解。求一理想結果,不惜讓過程變得苦痛艱辛,甚至偏執的邁入歧途。殊不知依託錯誤的過程求導,除了少數幸運兒外,絕大多數人得到的結果必然不會如初時所願。久而久之,堆砌的失望多了,人們便染上病症,開始違逆初衷。為避苦難而歷苦難的做法本就是種有違初心,行知難符的荒唐舉措,談不上以毒攻毒。

誠然現實世界不似童話,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病態社會滿斥血腥,我們畏於陳規苟且度日,在不做抵抗的同時又何必再拉起條條框框去圈縛後輩,讓他們如我們般屈膝謀生,讓長大成為他們人生必經的潰爛。

在孟皓宇看來,沒學歷和沒文化是兩碼事,掌握知識亦不等同於測試滿分。社會的供給本就不公,非是你學的什麼就能去做什麼。多少人學的企業管理,可哪怕你博士畢業也未見就業時真分家企業交由你去打理,電子廠的普工中依舊混跡着本科畢業的高才生,大多公司的客服也不限專業出生。理論知識僅是基礎,多數時候個人的實際能力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同樣的兩人共竟一翻譯職位,一人在國外呆了十年英文流暢口條清晰卻只有高中文憑,另一人重本畢業英文水準差強人意,面試官會更願去選擇前者。所以高學歷僅是塊敲門磚罷了,他並不能保證你就業后定能得獲高額薪金邁向美好人生。

既是如此又何必存續執念,未來的苦難便待未來再為得嘗。在此之前,何妨為其撐起片天來,圓了她成長的童話。別人說什麼,怎麼看自己都不重要,孟皓宇只知道女兒昂揚着趣意和活力的可愛模樣要比其同齡人耷臉愁眉的苦態看來悅目的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 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夢 魘
上一章下一章

成長的童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