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把山下磨劍郎
晨曦間,有一清瘦少年早早起床,來到了溪水邊。
少年放下背後的竹簍,取出了一塊磨刀石,一根被打磨得鋥亮一尺長鐵條。
少年用手舀上溪水,打濕磨刀石,開始磨一尺鐵條。
這是少年與父母親的約定。
當有一天少年能將這根一尺鐵條磨成劍時,就可以離開村子去找他們了。
少年姓吳,名昊。
村裏的某個讀書郎,打趣吳昊,說他姓吳,名昊,字日天。
吳昊的爹娘在他五歲時,就離開了村子。
吳昊這些年,都是靠着吳家村的本家們照料着,可以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吳昊用心磨着劍,十年下來,磨刀石都不知道用壞多少塊了。
幸好,吳家村旁的這座小山裡,就盛產這種磨刀石。
磨刀石壞了,吳昊進山裡再挑一塊好的就行了。
這山上產出的磨刀石,遠近聞名,十里八鄉的老農民們都用這山上的磨刀石。
用這磨刀石磨過的刀是特別的鋒利,不說削鐵如泥,砍個牛骨什麼的,是絕對不會崩刃。
有生意頭腦的村民,還會特意上山挑好的磨刀石,專門用來磨菜刀。
再隔三差五的,將磨好的菜刀送到縣城集市上去賣錢。
咔嚓!
吳昊腳下的磨刀石碎裂。
“又壞了,今天進山,一定要多挑些好的石頭回來。”
吳昊沿着溪水,往小山前進。
這座山名叫劍把山,說是從天上掉下一把劍,劍刃刺入大地,就留了一小截劍柄在外面,所以才叫劍把山。
劍把山的四周都有一個村子。
東邊是吳昊住着的吳家村,西邊叫王家村,南邊是鄭家村,北邊是秦家村。
日上三竿,吳昊從劍把山上下來,挑了五塊不錯的磨刀石。
並不是吳昊找不到好的磨刀石了,而是背後那竹簍子承重有限,再放多就要垮了。
“小昊子,又去山上撿石頭了。”
吳昊正好碰到從溪邊洗衣服回來的隔壁家胖嬸娘。
胖嬸娘抱着木盆遠遠的就看到了吳昊,就站在原地等他。
“磨刀石用完了,就去山上再挑些。”
吳昊笑着答道。
“今晚,來我家吃飯,嬸娘家要殺雞!”
胖嬸娘笑着說道。
“是沐春大哥要回來了嗎?”
吳昊激動的問道。
胖嬸娘十分肯定的點了點頭。
“我一定會去的!”
吳昊高興的答應下來。
吳沐春是胖嬸娘的長子,大吳昊四歲,是村裡少有的讀書人。
吳沐春三歲就能寫出自己的名字,《三字經》更是讀的朗朗上口,沒人教沒人管,就自己翻書竟然就學會了。
無師自通在十里八鄉里流傳了一段佳話。
吳沐春十二歲開始就到鎮上去讀書,晚上就借住在一位吳姓本家那裏。
...
吳昊父母剛離開的那幾天,吳昊晚上一個人都不敢睡覺。
還是吳沐春主動過來陪着吳昊。
在那十天半個月裏,吳沐春給吳昊撐起了一片天。
...
回到家中,吳昊將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禮物拿出,是一竹制的書箱子,吳昊用心擦了好幾遍,保證書箱子乾乾淨淨的,沒有一絲灰塵。
平日裏,吳昊除了每日磨劍。
剩下時間就用來編麻繩、編草鞋、做竹簍子...拿去換些小錢維持日常用度。
還有就是遵守與吳沐春,每日看半個時辰的書,多認識些字。
吳沐春每次回村,都會對吳昊考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