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烽火玉帛
龍朔元年(195年)春,楚王楊陵以虎賁中郎將楊延嗣為先鋒,趙云為征北將軍、兵部侍郎荀攸為軍師,錦衣衛指揮使張三符為三軍鎮撫使,魏徵為後營都統,周瑜為參軍,並陳慶之、甘寧、辛棄疾、李存孝、楊延昭等楚國大將,親領大軍四十萬在漢水之畔的玄鳥台誓師北伐。
而與此同時,楊陵也給魏侯曹操、齊侯君忘塵、燕侯王虎發出詔令,命三人響應王師起兵討賊。
同年初夏,西路軍統帥、武英殿大學士諸葛亮以魏延為先鋒,漢中太守黃忠為大將,并行軍主薄馬良、以及張任、嚴顏、傅彤等將,率大軍十萬出漢中,往岐山道而去。
巨大的玉輦在雄壯的虎賁騎士的簇擁下行駛在武關道上,輦車內的楊陵望着張三符送來的摺子眉頭緊鎖。
本來楊陵的詔令是命曹操與君忘塵合兵一處抵禦劉備,自己則專心攻略雍涼。
曹操倒是大度的修書一封,送到青州願意與君忘塵冰釋前嫌。
但君忘塵卻不敢,畢竟徐州之戰曹操的長子曹昂被君忘塵的軍師王猛設計斬殺。
結果曹操獨自在官渡設下營寨,而君忘塵則在青州起兵打算攻打平原郡。
中平十一年,劉備與君忘塵在平原郡爆發激戰。
由於君忘塵糧草不濟,又隔着黃河補給困難,面對關羽的兵鋒,君忘塵只能讓平原郡駐守的王鎮惡退回青州。
而同年冬,努爾哈赤大舉進犯幽州,齊皓與王虎聯軍與努爾哈的八旗軍血戰居庸關。
雖然聯軍擊退了努爾哈赤的進犯,但齊皓在巨鹿郡以北的城池盡皆被劉備所奪。
如今的劉備北漢的疆域幾乎佔據了整個冀州,勢力大漲,並與晉王張天邦、秦王皇甫麒結成盟約討伐楚王楊陵。
本來楊陵是打算直接前往官渡與曹操合兵一處北上攻打北漢的,結果大軍行至宛城之時,長安發生了一件大事讓楊陵改變了行軍路線。
龍朔元年夏,秦王張天邦在長安擁立長安王劉協登基為帝,並發佈詔令封劉備為北漢王、張天邦為晉王。
因為皇甫麒手中也有一枚璽印,劉協同樣也是漢室親王。
經過皇甫麒的一番騷操作,不僅從法理上認可了劉備與張天邦的王爵,而且楊陵手中的漢天子的價值也頓時大打折扣。
儘管劉辯是皇長子,且稱帝多年,但不管如何一國出現兩位天子,那任何一方的威望都會被削弱。
從劉協登基為帝起,楊陵的楚國除了軍心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之外,幾乎被疊了一堆負面buff。
要不是有伏羲像的加持,說不定各地也會爆發叛亂。
官道之上,鑲金墜玉的華貴馬車被六匹健壯的駿馬牽引向前。
玉輦之中,楊陵嘴角帶着一絲冷笑望着眼前的主線任務捲軸。
【第四章:宰割天下】
第三環:烽火玉帛
說明:龍朔元年(195年),北漢王劉備發佈《討楊檄文》號召天下諸侯討伐楚王楊陵。楚王楊陵遂起兵七十萬,兵分三路誓師北伐。同年夏,長安王劉協在秦王皇甫麒的擁立下,在長安登基為帝,並頒佈詔書冊封張天邦為晉王、劉備為北漢王。
【任務選項】
1、鑄劍為犁:以漢帝名義發佈詔令,冊封劉備為北漢王、張天邦為晉王,認可獻帝劉協的帝位並退兵。三年之內,楚國之兵不得越過進入雍州、涼州、并州、冀州之地。楚國人口增速提高60%,糧草產量提高60%,商業繁榮增速提高70%,文化繁榮提高50%,文化與科技類特殊人才(詩人、詞人、畫家、書法家、發明家等)出現概率提高60%。
2、國無二主:龍朔三年春之前,攻陷長安。基礎獎勵,【君威】擴張速度、深度提高60%。國界開啟;獎勵提升:根據攻破長安時效、擒獲獻帝、擒獲或擊殺皇甫麒等戰役結果發佈。
楊凌收起任務捲軸,撩開車簾,對着騎馬護衛在側的典韋說到:「傳令三軍!全速向武關進發!」
「諾!」
典韋拱手領命后,兩隊虎賁衛騎士一東一西奔馳而去。
領頭的騎士舉着令旗一邊奔馳一邊高呼道:「楚王令!全速向武關進發!」
「楚王令!全速向武關進發!」
·······
隨着軍令的下達,南陽盆地中蜿蜒的大軍如同一條巨龍匍匐,陡然遊動向西北面的武關疾馳而去。
而與此同時,身在長安的秦王皇甫麒也得到了楊陵兵分四路北伐的情報。
自從任命王安石為相推行改革之後,雍涼之地商旅繁盛,西域的商客匯聚於長安,帶來了稅收與戰馬,這也是皇甫麒敢於稱王,並聯合劉備、張天邦與楊陵叫板的底氣所在。
但此時,在皇甫麒心底卻生出一絲後悔。
「楊陵沒有去官渡,而是往潼關來了?」書房之內,皇甫麒蹙眉問道。
一襲黑色僧袍的姚廣孝頷首道:「確實如此。根據探報,岳飛的大軍已至函谷關,而楊陵的四十萬大軍將在五日後抵達武關休整。」
「此外,諸葛亮自漢中出陽關,兵分兩路。一路走陳倉道,一路走岐山道,虛實未知。」
皇甫麒不自覺的握緊了拳頭問道:「杜如晦與呂布在何處?」
姚廣孝沉吟片刻道:「不久前呂布在奢延城下擊退張天邦的兵馬,但張天邦並未遭受太大損傷。」
「五日前的探報,杜如晦在無定河西岸設立了十餘座營帳,囤積糧草,日日操練。或許是打算作為偏師牽制晉軍,以緩解官渡戰場的壓力。」Z.br>
「至於北地郡的匈奴人,他們在河套被后金重創。但盤踞在北地郡,確實是個隱患。」
皇甫麒沉聲道:「胡人重利,可派遣使者攜重金籠絡,封個北地王也不是不可。」
「他楊陵手中的是天子,孤手中的也是漢家血脈,先帝骨血。」
姚廣孝不置可否的念了一聲佛號低頭不語,而皇甫麒則抬頭望向長安城繁華的夜色。
他凝望良久后微微抬起頭,望向東面潼關方向。
而此時高大的潼關城頭,之上明月高懸夜如白晝。
潼關都督常遇春全身披甲,神情凝重的望着潼關之外拔地而起的點將台與綿延的營帳。
點將台之上,一面【岳】字大旗迎風翻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