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酒樓議政
關於主線任務【后金的崛起】楊陵並未立即做出選擇,他的本意自然是選擇【席捲之勢】,但昭告天下他楊陵同意匈奴人南遷這就讓他非常膈應了。
要是一着不慎,五胡亂華的悲劇可能會提前上演,有太多的不確定了。
若楊陵還是十年前的那個愣頭青,多半會毫無顧忌的直接選【席捲之勢】了,封王誰不眼紅。
當如今心思深沉入海的楊陵,自然不會這麼做了。
他得把這件事拋到大庭廣眾之下,然後讓一個人替他說出來。
如此一來,即便後面有什麼大的變故,他自然可以甩鍋給替他說話的那個人。
畢竟,他是要當天子的人,天子怎麼能有錯。就算有錯,那也是受到了女干臣的蒙蔽。
楊陵的表情遠沒有房玄齡想像中的欣喜,他淡淡的說道:「匈奴人想必也有條件吧?」
房玄齡聞言,收斂了笑容道:「新任的匈奴單于於夫羅請求內遷長城以南·····」
楊陵打斷道:「滋事體大,三日後廷議吧。」
·······
出了楚公府邸,房玄齡與荀彧拱手分別。
等到荀彧走遠,等在門外的房遺愛恭敬的問道:「父親大人,楚公可有決斷?」
房玄齡望着荀彧的背影道:「先回府。」
房遺愛扶着房玄齡登上馬車后,房玄齡嘆道:「三日後廷議。」
房遺愛觸眉道:「這有什麼還廷議的?胡人歸附,此大漢將興之兆啊。」
房玄齡的臉頓時冷了起來:「不學無術!為父讓你好好讀書,你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嗎?」
「軍國大事你當街詢問也就罷了,劉備割據冀州、張天邦虎踞并州,長安故都雍涼之地為皇甫麒佔據,這叫大漢將興嗎?」
「只是幽州歸附,匈奴南遷,可以拿來做些文章罷了。至於如何做文章,全看楚公想要什麼了。」
房遺愛連忙拱手誠惶誠恐的說道:「父親教訓的是。」
次日清晨,楊陵以巡查軍務為名離開襄陽城進駐了漢水大營。
而河北三方來使,王虎、齊皓請降,匈奴內附的消息一夜之間便傳遍的襄陽城。
「景濂兄,你說楚公會同意匈奴內附嗎?」
襄陽東城一處酒樓之上,靠窗的位置一個長着一張圓臉的蘇軾望着宋濂問道。
而與他們同桌的,還有兩人。其中一個與蘇軾長相有些相似,但身形消瘦的便是他的弟弟蘇轍。
另一人身形高大,濃眉朗目,正是新科榜首范仲淹。
自從楊陵開科取士之後,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同科的進士志趣相投的人關係會比較要好。
按照楊陵的要求,高中的進士需要下方放地方歷練后才能進入中樞為官。
只是昨日才放榜,這些准官老爺們具體要去哪搬磚目前還未下來。
宋濂如同歷史上一樣,出身寒門,但敏而好學。
陸淵執掌江東之時,宋濂在會稽郡給顧氏做工為生。
一起做工人的人只要銀錢飯食,但宋濂卻只要有飯吃不要銀錢。
顧雍聽聞之後覺得新奇,就將這個年輕人召來相見,問他為何不要銀錢。
但是二十有餘的宋濂說「聽聞老爺家中藏書汗牛充棟,可否借閱以償學生之工?」
顧雍見宋濂儀錶不凡,談吐得體,心中遂起了愛才之心。
當時陸淵在江東也是廣納英才不吝金銀官爵,顧雍便問起宋濂的出生。
但聽聞宋濂只是生於破落的農戶之家,父親早亡,全靠母親替人養蠶洗衣換些錢糧。
村中一個私塾先生見宋濂聰慧,便讓其旁聽,所以學了些字而已后,便對宋濂失去了興趣。
中平七年楊陵東征江東,顧雍去了建業之後便將這些好學的年輕人給忘了。
而吳郡的范仲淹雖然算不上出身豪門,但父親也是在朱氏手下做小吏,倒不用像宋濂一樣靠做工換些書來讀。
但陸淵麾下的官職多把持在江東豪族手中,范仲淹的父親雖然有些才學,但也無法得到提報。
對此年輕的范仲淹雖然在縣裏少負才名,但面對宗族豪門魚肉百姓,范仲淹直接拒絕了朱氏的徵召。
若是陸淵泉下有知,得知自己錯失了兩個安邦定國的大才,估計墳頭都得漫出淚水來。
鴻圖世界中,很多其他朝代的歷史人物其實已經存在於這個世界。
只是系統通過一些調整影響到了這些人物的想法,導致行蹤軌跡出現變化。
即使不開科舉,范仲淹也許也會出仕,但有很大的可能只是在吳郡做個小官。
等到楊陵知道他的名字之時,也許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人了。
同樣,玩家的行為也會影響到任務的軌跡。
就像跑到河北去投靠劉備的龐統,他本是荊襄大族。jj.br>
但楊陵當年瘋狂的打壓荊襄大族,黃氏如今還得靠諸葛亮庇護,蒯氏溫順如羊羔。
加上楊陵麾下名臣猛將多如過江之鯽,很多有才學的人也會覺得難有出頭之日便投向他處。
龐統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漢末的世家大族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最出名的就是諸葛氏,魏蜀吳三家都有諸葛氏的人。
面對蘇軾的提問,宋濂沉吟片刻道:「王虎、齊皓請降這是天大的好事,但匈奴內附還需謹慎對待。」
蘇軾撫掌笑道:「英雄所見略同!誠如景濂兄所言,王虎、齊皓請降,幽州歸附,此乃天大的喜事。」
「然匈奴狼子野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是允其內遷必為禍患!」
蘇轍頷首道:「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軍滅義渠設北地郡,郡治義渠縣。而雲中郡、九原郡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趙國。」
「武帝雄才大略,北伐匈奴設雲中、九原、上郡,又划北地郡,四郡並為朔方刺史部。」
「但我朝以來,北地四郡數次內遷。黃巾之亂北地四郡已被胡人佔據。」
博學多才的蘇轍侃侃而談,將北地四郡的淵源侃侃而談。
范仲淹笑道:「子由賢弟果然學富五車,令人敬佩。」
「但若是能以胡制胡,未嘗不是良策啊。只是得謹慎籌劃才是,否則會有非議。」
「我等雖有功名在身,但卻無官職,還是不要妄議的好。」
而就在此時,樓下的街道上傳來一陣喧囂。
蘇軾伸出腦袋望去,只見一名英武不凡,一身剽悍之氣的中年男子帶着一群體態魁梧的漢子往東而去。
這群漢子有人穿着甲胄,有人穿着常服,還有人穿着武官官服,品階最低的也是綉着熊羆的五品青袍。
「咦~那不是溫侯呂奉先嗎?」鄰桌的一個食客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