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那些事兒

第267章 那些事兒

“你知道在我們來之前安寧的米價有多高嗎?”孫啟道,“比尋常貴了十倍不止啊,那些賣米賣糧的商人聯合起來控制米價,受了災的百姓哪有錢去買呀?”

“而且還有一些搭不上話不入流的小商人,手裏捧着錢都買不到。

有膽大的,讓官府的人開倉放糧,可官府說安寧府的糧也不夠,隔壁府受災更嚴重,安寧的糧食要支援一部分過去,所以讓百姓們喝水充饑。”

孫啟嗤笑一聲:“狗屁的糧食支援,我去打聽過了,還留下來的百姓沒有看到大批糧食從安寧運出去。隔壁府沒有安寧受災嚴重,也根本沒有收到安寧支援的糧食。

你說奇了怪了,那糧食去哪了,安寧去年可是大豐收啊,糧倉怎麼可能沒有糧食呢?豐收之年的糧食足夠讓這些百姓在我們來之前吃飽,不說頓頓都是白米飯,但是喝碗稀粥是沒問題的。

後來我又去問了一個老伯,他說看到那些賣米的商人有那麼幾天晚上的時候,後門總是運來一車又一車的麻袋,袋口扎的很緊,但是他在那些人走了之後過去看,落下來的分明就是米粒。

安寧的糧倉裏面沒有糧食,賣米的商人後門卻運來一車又一車的糧食。這些糧食從哪兒來呢?以安寧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周圍的城池都受到波及,本府儲存的糧食只夠本府的百姓來吃,根本不夠四處支援。

那些商人哪來的門路運來那麼多的糧食?況且陳百瑛作為知府,糧倉里有多少糧食他是清楚的,就算真的安寧府儲存的糧食不夠,那麼他作為知府是能夠出手干預米價的,怎會讓那些米商如此猖獗的抬價?”

“因為他們是一丘之貉。”薛城淡淡道,“就算商人重利,可他們也怕死,他們也會害怕朝廷的法律。所以哪怕他們想發國難財,如果沒有人帶頭支持,誰會開這個頭呢?”

“對了,說到點兒上了。”孫啟道,“所以啊,咱們這個陳知府可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將糧倉的的米低價賣給那些米商,和他們打好招呼,米商們聯手哄抬米價,他趁機吃回扣拿孝敬,算下來吃的可不少啊!”

孫啟說的這些,薛城早有預料,此刻聽了,心中沒有太大波瀾,而是問:“你說那些流民是被逼走的,他們是怎麼被逼的?”

“這時候怎麼腦袋打結了?”孫啟嘖了一聲,“你想啊,因為地龍翻身房子倒了,家沒了,又因為發洪水沖沒了積蓄什麼的,哪來的銀子去買米啊?沒有米就沒飯吃,就要餓肚子,

陳百瑛又是那個德行,那些個商人又不是什麼有良心的,百姓餓死就餓死了唄,誰會去管?

所以這些百姓沒辦法,只能背井離鄉往別處去,他們能去哪呢?只會一路北上,往京城去,沿途路過哪些城市願意收留他們,那就留下來。

可是那些官員都一個樣,收一個可以,兩個也行,但是成千上萬就不行了,他們管不了,也不想管,就關閉城門趕他們走。

所以他們又繼續走,繞路走,走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直到遇到了我們,抱着那一絲微弱的希望,掉頭跟着我們又走了回來。

哎,可憐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麼遠的路就靠一雙腳走啊,走的腳都破了,大拇指都快走掉了,哪怕啃着草皮樹根也要走回來。

所以我說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被逼無奈,誰會背井離鄉呢?”

孫啟嘆了口氣,不管發生天災人禍還是兵難,最先受苦的永遠是百姓。

薛城也嘆了一口氣,他們兩人出身富貴,一出生便是錦衣玉食,何曾經歷過這種生活?

“陳百瑛作為知府,在安寧說一不二,他手下的官員不知有多少參與其中,包括造假幣這件事,京中肯定有人接應,我們現在不能打草驚蛇,要順藤摸瓜摸清他們到底有多少黨羽,好將這群蛀蟲連根拔起。”

“嗯。”

“我早已寫信將這件事告訴了聖上,也讓初六回京稟告王爺,不知何時能得到回信。”

“如無意外,快馬加鞭的話,也就這一兩日的事情了,再耐心等一等吧。”孫啟道。

“嗯。”

第二日初六就從京城趕了回來,和初五匯合后找到了薛城。

“就是我離京的時候,王爺給我的銀子,這是剛剛初五給我的。”初六將兩塊銀子放在桌上。

初五道:“這是屬下溜進銀礦里摸出來的,就是初六從京城帶出來的,這兩塊都是假幣,薛大人不妨看一看。”

薛城拿起兩塊銀子仔細比較,發現不管是顏色大小還是印記的深淺,都是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兩塊銀子都出自同一批模具。

也可以說是同一批人造的。

這也就意味着,安寧的假幣已經流到了京城,並且已經被人使用。

而安寧的這座銀礦就是假幣的源頭。

初六說:“王爺說他已經知曉安寧知府為商儉黨羽,每年提供大量的錢財和糧食供商儉養私兵。

身上的口語我也帶來了身上的意思是先將賑災落實,待安頓好百姓,建造好一切后,再秋後算賬。”

意思就是現在先放一放,還需要這群人出力,等這群人出完了苦力以後,再把他們抓起來。

薛城點點頭,示意他知道了。

“源源不斷的糧食正從京城送來,包括賑災的銀子,咱們王妃小坑了一筆。”初六含蓄的說。

“咱們王妃略施小計,就讓那些大官夫人,還有那些商人紛紛掏出銀子,喊着要賑災呢!生怕捐的少了或者慢了趕不上,所以啊,災后重建不要想着沒銀子,儘管放手去做,銀子有的是。”初六笑道。

孫啟搖了搖扇子,奇道:“什麼計謀,說來聽聽。”

於是初六就說給他聽,孫啟合了扇子,贊道:“妙,實在是妙!咱們這王妃可真是位妙人呢。當初在町安府就看出來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這不,不僅奪得了狀元郎,而且還成了靖安王妃,就是那麼幾年的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小夫郎發家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穿越小夫郎發家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7章 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