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新帝新政,何為天?
朱標道:「頭一個,忠勤伯汪廣洋如何?」
「陛下英明。忠勤伯跟隨太上皇多年,處理機要,屢獻忠謀,謹慎敦厚。若是入朝為相,對朝廷一定大有裨益。」
明朝開國,最牛逼的三個文人是誰?
在歷史記載中,是顯而易見的:宣國公李善長、忠勤伯汪廣洋,誠意伯劉伯溫。這三個人,是朱元璋唯三的授予爵位的功臣。而且,汪廣洋的俸祿是劉伯溫的兩倍,地位遠在劉伯溫之上。
朱標改變了歷史,劉伯溫成了青田侯,汪廣洋成為了開國功臣中的老三,爵位還是忠勤伯。
不管怎麼說吧,汪廣洋的個人能力,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了,汪廣洋有一個非常大缺點:性子太過綿軟,不喜爭鬥。說穿了,就是個老好人,沒有百官之首捨我其誰那種霸氣。所以,儘管汪廣洋的才幹不輸胡惟庸、李善長,卻一直被他們壓了一頭。
朱元璋的性子分外看不起軟蛋,洪武開國后不久,就把汪廣洋打發到廣東行省任布政使去了。
現在既然是群相制了,朱標也不介意把老好人汪廣洋塞進宰相班子裏來,調和幾個宰相之間的矛盾——宰相之間是要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但監督制衡太過激烈同樣不是什麼好事。畢竟,朱標的最終目標,是減少親自處理政務嘛。宰相班子的執政效率,還是非常重要的。
朱標道:「第二個,就是大明皇家銀行行長姚廣孝。」
「陛下明見萬里!姚廣孝器宇恢弘,性懷沖澹,博學多才,儒釋道三教皆通,諸子百家無不貫穿。自從擔任大明皇家銀行行長以來,兢兢業業,功勛卓著。老臣相信,姚廣孝如果能為相,當對天下大有裨益。」
朱標登基之後,姚廣孝就要做宰相了。別說李善長明白了,就是南京城遛彎的老大爺們都在議論。
完全是題中應有之義。
朱標道:「最後一個人選,就是孫立道吧!孫立道治理黃河有功,為相之後,可以綜合全國國力,為我大明興修水利。」
「呃……」
姚廣孝本來以為,朱標這最後一個宰相的人選,是朱標另外一個心腹,東北行省布政使王興宗呢。
沒想到,朱標提議的是修黃河的孫立道。
當然了,不提拔王興宗也是可以理解的。王興宗做事的風格跟諸葛亮差不多,「事必躬親」,太勤勉了,雖然年不到七十,但身體非常不好。從開元城到南京,舟車勞頓幾千里,王興宗的身體能不能撐得住都不好說。
不過,這孫立道可是在朱元璋禪位前才提的工部尚書啊!
現在就宰相了?
這也太快了吧?
李善長稍微猶豫了一下,就道:「孫立道任工部尚書僅僅三月,若驟然提拔為相,難免幸進之嫌。依老臣愚見,不如任命孫立道為行中書省丞相,兼工部尚書之職。待一年後,孫立道果然勝任此職,再行轉正。」
這就對了嘛。
朱標提拔孫立道,的確是有些過快了。李善長有三個選擇,其一,嚴辭反對,鐵骨錚錚。其二,全力贊成,趨炎附勢。其三,拾遺補缺,上下相安。
現在,李善長選的是第三條路。
「行」,就是暫時的意思。
「行中書省丞相」,既讓孫立道的中書省丞相之職沒那麼突兀,又實現了皇帝的目的。
如果他能一直以這個態度面對朱標,朱標又何必換他呢?
朱標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就這麼辦吧。宣國公老成謀國,朕心甚慰。」
「老臣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五人宰相班子成立,朱標的皇帝日常工作一下子就少了三成。
當然了,這距離朱標的最終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
比如,每天那麼早上朝,他實在有些不樂意。一年三天假期,這也太少了。
朱標都做了皇帝了,不求夜夜笙歌。起碼,朝九晚五,再來個雙休,不算過分吧?
另外,每天在奉天門處理國政。群臣整天在奉天門下的廣場上,風吹日晒的,也不太好。
什麼時候,興建一個巨大的禮堂,進行早朝呢?
早朝的人數,也可以減少一下嘛。四五百人,商量朝廷日常事務,就相當不少了。
這倒也不是朱標全然想躲懶,而是朱元璋這種勞模皇帝,古往今來只有這麼一個。
朱元璋定的朝廷制度,總歸是要改的。
君不見,歷史記載中,即便英明神武如永樂大帝朱棣,都建立內閣了嗎?君不見,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嗎?君不見,後來都有九千歲魏忠賢了嗎?
所以,還是由朱標制定一個,不算辛苦,張弛有度的制度為好。
當然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淡。
朱標剛剛登基,實行群相制,減少三成的工作量,已經心滿意足了。
其他的朝廷制度,還是要徐徐圖之。
朱標為帝后,乾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大明日報》上,親自署名,寫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題目,叫做《何為天?》
其實,關於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朱標、劉基、宋濂等人,創立的天元學說,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先有天理(萬物運行的基本規律),是為無極。無極生太極,是為氣之初(宇宙奇點)。太極遵循天理演化(宇宙大爆炸),化為世間萬物。
如今,這天元學說,早已成了當世顯學,大明科舉必考科目。
甚至於,近三十年前,朱標、宋濂、劉伯溫等人,就已經建立起地球、月亮、太陽的基本模型,明白日食月食的基本原理,也明白太陽和月亮就是一顆星球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們建立起這模型來,可一直沒往外傳。
而且,由「天元學說」到「我們頭頂上的星空是什麼」,這層窗戶紙,一直沒人捅破。
不是捅不破,而是沒人敢捅破。
很簡單的道理,皇帝號稱天子!
皇帝受命於天,是皇位的最大法理所在。
你研究上天,是想換皇帝?是想造反嗎?
所以,歷朝歷代,除了欽天監以外,研究天文的都是死罪。別說研究天文了,就是跟研究天文的術士聯繫,對於大臣、皇子來說,都能定一個謀反之罪。
直到現在,按照大明律法,都是禁止民間研究天文學的。
換言之,這層窗戶紙,只能由身為皇帝的朱標來捅破。
在朱標的這篇署名文章裏面,他先詳細介紹了天元學說的基本世界觀。然後,說明我們所居的乃是一顆星球。甚至根據三十年積攢的天文數據,推算出來萬有引律的定律。
既然如此,我們頭頂的天空,也就僅僅是空氣和無盡的星空罷了。沒什麼神秘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從今天開始,任何人都可以研究天文,朝廷不會加罪。
當然了,朱標身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革自己的命的。
緊跟着,他提出了天元學說對於「天」,或者「昊天上帝」的認識:昊天上帝,是「天理」的具現化、人格化。也就是說,昊天上帝,就是掌握世界萬事萬物運行規律的,那股冥冥中的力量。無極怎麼生太極的?昊天上帝的意志嘛!
這套學說,直到朱標靈魂穿越那個年代,都可以看做顛破不迷的真理,無懈可擊。
大明再過幾百年,科技更加昌明,恐怕會對朱標這篇《何為天》的文章地位無限拔高,進一步增強朱標文聖的地位。
不過,在這個時代,儘管人們早就接受了天元學說,但解禁天文學重新解釋昊天上帝,端的稱得上驚世駭俗了。
不僅民間議論紛紛,朝中重臣也陣陣不安大惑不解。
《何為天?》發表后的第三日,朝廷五位宰相就請求覲見,請皇帝明示這篇文章的深意。
朱標不僅允准了五位宰相的要求,而且將以及中山郡王徐達、安慶郡王常遇春,以及長安郡王朱樉、開封郡王朱橚、武昌郡王朱楨、青州郡王朱榑、長沙郡王朱梓、兗州郡王朱檀、成都郡王朱椿、荊州郡王朱柏,一起招來。
他將在皇宮的御菜園內,接見這些朝中重臣,商議朝廷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