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老帥的憂慮

第三百三十四章 老帥的憂慮

九月初十日,上午,伽藍和馮翊至神武川戰場拜見右武衛大將軍李景

李景曾擔任過代州總管,主掌過代州軍政今上登基之初漢王楊諒造反,李景誓死不從,據城堅守,從此贏得了皇帝的信任當時給李景做司馬的便是馮孝慈馮孝慈也是在那一仗中贏得了皇帝的賞識和器重,此後乃出鎮西土,建下累累功勛因為這層關係,李景對馮翊極為客氣,噓寒問暖,甚至談到了已經故去的馮孝慈,悲傷之餘嗟嘆不己“小說”最快,全文字手打

伽藍卻與羅藝相談甚歡雖然兩人在遠東戰場上一度橫眉冷對,就差沒有撥刀相向了,但袍澤之情難斷,何況伽藍最後帶着龍衛軍摧毀了高句麗,證明了他的能力,雪洗了帝**人的恥辱,對此羅藝還是欽佩至極,不過羅藝對伽藍的嫉妒之心也是與日俱增

皇帝的親戚多了,得到皇帝的信任並委以重任者卻寥寥無幾異軍突起的伽藍便是這廖廖無幾中的一個試想皇帝把決定中土命運的南北大決戰託付給這樣一個年輕的將軍,把自己的性命、聲譽和權威統統交給一個素未謀面的、與皇族有着很深仇怨的、剛剛從西土邊陲歸來的豪門子弟,這需要何等的信心和勇氣?而事實證明伽藍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他不但完成了南北大決戰的戰略部署,還正在把戰局一步步推向勝利百度搜索“小說”看最章節

這是中土人的決戰,是皇帝的決戰,也是帝**人的決戰,只待決戰打贏了,所有倖存下來的人都將在歷史上書寫下輝煌的篇章羅藝為此興奮、激動,也十分感慨他自問沒有伽藍的能力而伽藍經此一役后必將成為帝國萬眾矚目的英雄,為中土人所景仰,只是這對他本人和帝國來說是喜還是憂?隱約之中羅藝仿若看到了一絲不祥之兆,這讓他頗感惶恐,對帝國的未來充滿了憂慮

伽藍向李景和羅藝詳盡分析和推衍了戰局

之前薛世雄已經從全局角度進行了闡述,現在再聽伽藍從局部戰場到整個北疆戰場進行全方位的詮釋,李景和羅藝各憑自己的作戰經驗和政治智慧,幾乎在同一時間做出判斷,這場決戰已成兩敗俱傷之局,而白狼塞戰場上的軍隊必將承受巨大損失這一損失將會產生兩個嚴重後果:一是北疆鎮戍軍損失殆盡;其二帝**隊僅從數量上來說便無法佔據優勢,所以即便包圍了北虜大軍也無法將其全殲,北虜大軍肯定能撤走,這便給帝國的政治鬥爭埋下了重大隱患,而政冶上的激烈鬥爭則必將弱化因軍事上的勝利而帶來的政治優勢未來的東都必將掀起狂風暴雨,政冶風暴亦是不可避免

既然政治風暴不可避免那麼“站隊”就很重要你站在哪一邊?是支持皇帝,還是與皇帝抗衡,做他的政治對手?軍中統帥們隸屬於不同的政治集團,他們所掌握的軍隊,實際上代表着不同的政治集團所擁有的實力,亦是它們之間進行政治博弈的後盾皇帝對軍隊的實際控制程度代表着他的權威的大小而第三次東征的勝利,以及今日帝國在南北決戰中所取得的優勢,都得益於他對軍隊控制力的提高然而,此時此刻皇帝把所有忠誠於他的軍隊都調到了南北決戰的戰場,當雙方打得兩敗俱傷之後,忠誠於皇帝的帝**隊還能剩下多少?在功勛和榮耀的背後,卻是權威的崩潰,軍事上勝利了,政治上卻失敗了,這種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而後果是毀滅性的

李景想了很久,終於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伽藍將軍,陛下所擬南北決戰之策略,其目標是開疆拓土,還是維持邊疆的穩定?是傾盡國力摧毀突厥人,還是維持南北雙方之和平?”

伽藍神色凝重,久久不語李景終究是帝**中十二衛府大將軍之一,他對政治的關注要遠遠大於他對軍隊的掌控,他一眼便看出了南北決戰在政治上的利弊,出於對帝國未來的憂慮,老帥還是向皇帝的這一戰略決策提出了質疑

伽藍不知如何回答,他內心深處的無力感再度湧出,他真想衝著蒼天怒吼,為什麼某每一次改變歷史都未能拯救帝國於危難,反而把帝國快的推向了深淵,這到底是為什麼?是某錯了,是皇帝錯了,抑或還是帝國整個統治階層都錯了?

李景似乎看出了伽藍內心中的掙扎和痛苦,不禁黯然嘆息,“西征吐谷渾,東征高句麗,加上今天的南北決戰,其真正的目的都是為了中土之安全,但中土安全了嗎?今天的中土內憂外患,沒有安全,亦沒有安寧的未來”

李景看了伽藍一眼,又看看馮翊和羅藝,目露憂鬱之色,“為什麼現實與我們的願望背道而馳?為什麼無數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卻不是他們所期待的美好未來?年復一年的戰爭讓中土飽受創傷,而我們何時才能看到戰爭結束的跡象?”

李景這話說得很含蓄,很委婉,也很不合時宜,尤其是當著伽藍的面,這話有可能傳到皇帝的耳中是以馮翊很擔心,卻不知如何勸阻羅藝面無表情,抬眼望天,一副很不屑的樣子

伽藍卻是理解老帥的苦心中樞所擬的國防和外交戰略是正確的,錯就錯在執行上西征、東征,皇帝都是御駕親征,實際上皇帝既是決策的擬制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而由此導致的後果是,西征、東征的最終結果完全偏離了決策,其目標都由削弱和遏制對手,變成了摧毀對手,於是開疆拓土便成了戰爭的最終目標

因為戰略目標的改變,戰爭的性質也就改變了,戰爭的過程也就變得異常的複雜和艱辛,其最終結果是,因為受限於當前國力的大小,帝國本身並不具備在現階段開疆拓土的能力,於是當國力耗盡之後,戰爭的目標也就從摧毀對手開疆拓土,不得不重調整為遏制對手以維持均勢在西征戰場上如此,吐谷渾復國了,隴西邊陲還是維持雙方之間的和平;在東征戰場上亦是如此,高句麗王國必須保存,以維持遠東局勢的穩定換句話說,西征、東征的最終戰果還是“削弱和遏制”,但因為在戰爭過程中其目標有過重大改變,導致帝國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這些國力都白白浪費了

今日的南北決戰還是如此,對手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其軍隊數量和武力都遠遠過了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決戰期間,帝國的決策者試圖包圍對手,全殲對手,而投到決戰戰場上的軍隊卻沒有對手多,實際上這一仗根本就不能打,打了就是兩敗俱傷以今日帝國內憂外困之窘局,一旦與對手拼個兩敗俱傷,血流如注,奄奄一息,其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如果這一仗的目標是“削弱和遏制”對手,那此刻就進入了決戰末期,只待始畢可汗與北虜主力大軍撤離中土,這一仗就結束了雖然戰果不夠輝煌,皇帝和帝**隊不過把“入室搶劫”的北虜趕走了,但達到了“削弱和遏制”對手的目的,未來一段時間內北虜是絕無可能再次入侵中土了,而皇帝和中樞則可以集中精力,利用掌控的帝**隊,迅戡亂平叛以“安內”,如此則可緩解或解決“內憂外患”之政治目標

老帥不期望伽藍能聽懂他的話,但這話只要傳到帝國決策者們的耳中,諸如皇帝和裴世矩等人,他們一定聽得懂

伽藍深深一躬,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他現在能理解雁門戰場上始畢可汗的心理了,把到嘴的獵物吐出來,那需要何等的決心?伽藍自問做不到,或許皇帝、裴世矩、薛世雄、李景等帝國的鼎柱們能做到,但他絕對做不到,他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殺,不惜一切代價去殺,竭盡全力去殺

“請滑公坐鎮要塞,居中指揮”

伽藍向老帥發出了邀請,自願把戰場指揮權拱手相讓這實際上並不符合規矩,薛世雄是東北道的最高軍政首長,他沒有下達命令,老帥不能擅自接手白狼塞的戰場指揮權雖然老帥的品秩、官職都比伽藍高,但伽藍在名義上還是東北道的副大使,是薛世雄的副手,而重要的是,薛世雄為什麼沒有下達讓老帥接掌白狼塞戰場指揮權的命令?

伽藍這話一出口,馮翊、羅藝都略感吃驚,不知道伽藍目的何在,難道僅僅是出於對老帥的尊敬?

李景卻是不以為意,略略搖手,不假思索的拒絕了,“某聽伽藍將軍的命令”

伽藍還待再勸,老帥斷然揮手,“這是決戰,中土的決戰,聖主的決戰,不容失誤某堅守神武川,即便粉身碎骨,也決不後退一步”

伽藍大禮拜謝,與馮翊告辭而去

=(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隋帝國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隋帝國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四章 老帥的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