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一下現實中科學家的計算能力(轉載)
書友“肥土撥鼠”在書評區轉載的內容,頗為有趣,再次轉載:
我小學的時候,是我們學校的口算比賽第一名,在我童年為數不多的獎項里,這是值得讓我驕傲的一項榮譽。我一直覺得數學能力是IQ最為直接得呈現形式,這讓我的童年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頗有優越感。
每個人在童年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我就覺得自己智商上要高別人一點,因為我的數學計算能力很強。當然這種優越感到了高中學代數的時候就理所當然的很快破滅,因為我發現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智商是我的平方乃至立方級別。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異總是殘酷得讓人不能接受,特別是對於一個16歲的自戀少年來說,這簡直否定了他的人生意義。如果把大腦比作一顆CPU,那麼顯然我是586級別的CPU,而那些足以讓我倒地膜拜的科學家們則是奔四級別的……好吧,假如你對自己的智商很有信心的話,歡迎你了解下面的CPU頻率,希望你不會和我一樣萬念俱灰……
為曼哈頓計劃作出傑出貢獻的費米同學被稱為曠世奇才,他是20世紀唯一既擅長理論又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此人的CPU頻率相當牛逼,奧本海默爆炸原子彈的時候,他就站在很遠之外,手裏拿張紙,撕成碎紙片。原子彈的衝擊波來了,他把紙一扔,然後根據紙片被捲走的高度、速度和距離計算釋放的能量值。衝擊波走了,他就算出來了,而且和精密儀器測試的結果不相上下……
不過也有讓費米同學感到計算落後的人,那就是他的學生埃托雷-馬約拉納。這個人也是早期物理羅馬學派的代表人之一,很早就被稱為數學天才。馬約拉納的數學計算能力水平是: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沒有人會用計算尺和筆算。只要需要問他,請告訴我1538的對數,或者,243的平方根乘以578的立方根等於多少……費米同志和他曾有過一場計算能力PK,費米用紙筆尺,馬約拉納只用腦子,然後比賽結果是平局……
如果說一定要找一個人能和馬約拉納比拼計算能力,在當時世界範圍內應該只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那就是馮-諾依曼。馮老師是天才中的天才,成長軌跡是典型的神通路線:6歲時就能心算8位數的乘法,8歲就掌握了微積分,12歲就能讀懂數學家波萊爾的專著《函數論》。馮老師年輕的時候曾經碰到別人問他一個“蘇步青問題”,這是蘇老師有一次在德國訪問,一位有名的德國數學家在電車上給他出了一道題:“甲、乙兩人相向而行,距離為50km.甲每小時走3km,乙每小時走2km,甲帶一隻狗,狗每小時跑5km,狗跑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發,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又往乙方向走,這樣繼續下去,直到甲、乙兩人相遇時,這隻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這個題目的解法是:
設X小時后甲乙相遇。
3X2X=50
X=10
小狗跑的路程=5*10=50千米
和蘇老師一樣,馮老師也是瞬間給出了答案,提問的人很失望,認為馮老師肯定知道這個訣竅。馮老師說:“什麼訣竅?我所做的就是把狗每次跑得都算出來,然後算出那個無窮的級數。”……
成年之後,馮老師的計算能力一路飆升,很快就達到了奔4水準。IBM的卡斯伯特-赫德曾這樣形容一起共事的馮老師:“他具有在大腦中編製和修改長達50行的計算機彙編語言程序代碼的能力!”看到這段話,估計所有的中國程式設計師們可以去死了……有一次,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學生請教馮老師一道積分題,該生大概想破了腦袋。馮老師掃了一眼題目說是2π/5。該生估計很崩潰,但是又不好當場發作,所以追問說:“我知道答案,它在題的後面。但是我想知道過程。”馮老師只好再看了一遍題目然後說2π/5……該生終於崩潰了,說:“呃,先生,我……知道……答案……”然後馮老師也崩潰了,說:“小夥子,你到底要什麼?我已經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出這道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