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甘肅巡撫
同一時間,位於蘭州城正中的巡撫署衙內,一襲紅袍的甘肅巡撫洪承疇屏退了伺候的吏員,站在窗柩旁,盯着不遠處拔地而起的酒樓表情凝重,遲遲不語。
自從收到天子詔令,將其委任為甘肅巡撫之後,洪承疇便是領着幾名貼身的隨從在遼東經略派出的一小隊親兵護送下,星夜兼程的趕往了甘肅鎮,坐鎮蘭州城。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app愛讀最新章節。
縱然在來的路上,洪承疇已是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知曉陝北大地連年遭災,百姓苦不堪言,但他也沒有料到情況竟然糟糕至此。
他這一路上,竟是見到了不少百姓,迫於生計,拖家帶口的逃難,等到進入甘肅境內,甚至見到了餓殍遍地的末日景象。
待到進入蘭州城后,他第一時間接管了蘭州署衙,並且拜會了城中的肅王朱識鋐。
出於對大明宗室的"刻板偏見",洪承疇下意識的認為造成甘肅境內百姓生機如此不堪的根本原因便是城中的肅王朱識鋐所致。
但是當他親眼瞧見了肅王朱識鋐之後,這種"刻板偏見"卻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堂堂宗室藩王,非但身着打着補丁的親王袍服,就連王府中的下人都是寥寥,甚至因為常年無人照料的緣故,不少宮殿已是年久失修,落魄無比。
境況如此窘迫的肅王朱識鋐簡直顛覆了洪承疇對於大明宗室的認識,待到他派人於蘭州城中走訪以後,便是徹底打消了心中對於肅王的懷疑。
依着貼身隨從以及錦衣衛的番子來報,天啟元年才剛剛襲爵的肅王朱識鋐平日裏行事還算"乖巧",從未鬧出任何欺壓百姓的事。
與其形成強烈對比的,便是同樣位於蘭州城中的其餘幾家郡王府,這些人的口碑與肅王朱識鋐大相逕庭。
幾乎每一位郡王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幾件"罄竹難書"的市井傳聞,對於這些陳年舊事,洪承疇沒有加以理會。
這些"冤假錯案"自有與他一同來
到蘭州城中的錦衣衛去調查,不用他費心。
既然肅王朱識鋐洗清了嫌隙,洪承疇便是將目光對準了甘肅鎮的各級官員。
朝廷年年賑災,全國各地的糧餉源源不斷運抵陝北,為何甘肅仍是一副末日景象?
如若陝北大地盡皆如此也就罷了,偏偏三邊總督孫傳庭坐鎮的固原鎮以及作為省會的西安府卻是"安靜祥和"。
這其中,定然是有人從中作祟。
稍稍調查過後,洪承疇原本頗為熾熱的心便是涼了一半,這甘肅鎮的各級官員的確有問題,而且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甘肅鎮地處帝國邊陲,兼之自古以來便是苦寒之地的緣故,罕有官員願意來此做官,故而甘肅鎮的"官缺"竟是達到了一半以上。
一名普通官吏身兼數職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甚至有官員同時兼任十餘個職位。
如若少數人沆瀣一氣,貪墨餉銀,欺壓百姓,手握生殺大權的洪承疇自是會毫不猶豫的將這些人繩之以法。
但倘若整個甘肅鎮都是這種蛀蟲,縱然沉穩如洪承疇也不免有些遲疑,姑且不論天子是否會允許他在甘肅"大開殺戒",若是將這些官員盡數誅殺,是否會導致本就人心惶惶的甘肅愈發混亂,還尚未可知。
"督撫,榆林城的消息。"
正當洪承疇暗自失神的時候,耳畔旁突然響起的請呼聲將其重新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身前,一名風塵僕僕的錦衣衛番子在幾名親兵的簇擁下,行至洪承疇身前。
眼見得洪承疇抬頭望來,那名錦衣衛番子忙是自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雙手呈遞給洪承疇,隨後也不待其有所反應,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之後,便是自行退去。
深吸了一口氣,洪承疇緩緩打開了手中已然有些褶皺的書信,如若他所料不差,怕是榆林城外的"亂局"已解。
果不其然,正如他所預料的那般,書信乃是延綏巡撫陳奇喻所書,將發生在榆林城外
的"亂局"詳細闡述了一遍,並且提到了"剿匪總督"王在晉已然從榆林出發,不日便將趕到甘肅。
與其隨行的,還有靖北伯盧象升及靖南侯祖大壽等人。
對於這個結果,洪承疇沒有半點意外,姑且不說如今的女真人已是昨日黃花,只能躲在河套平原苟延殘喘,就連昔日其精銳尚在的時候,靖北伯盧象升麾下的天雄軍及靖南侯祖大壽麾下的關寧鐵騎也能與其不分伯仲。
有這兩支精兵在,化解榆林城外的"亂局"自然不是問題,但洪承疇有些好奇,總督王在晉為何沒有選擇對建州女真趕盡殺絕,反而領兵朝着自己的甘肅鎮而來?
難不成,陝北亂局的根源出在自己的甘肅鎮身上?
想到這裏,洪承疇的心中便是一動,依着錦衣衛這些天的調查,發現原本朝廷分撥給甘肅鎮的錢糧絕大多數都是被甘肅各級官員層層飄沒,落到百姓手中的不過十之一二。
但在調查的過程中,錦衣衛還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約莫從朝廷開始向甘肅鎮分撥糧食那時起,城中的幾家郡王府便是出手"闊綽起來",與落魄到有些"寒酸"的肅王府形成強烈對比。
此前他之所以沒有將城中的幾位郡王列入懷疑的對象,其根本原因便是根據錦衣衛的調查,朝廷分撥給甘肅鎮的糧食盡皆被各級官員層層飄沒,與蘭州城中的幾家王府沒有半點瓜葛。
眼下聽到總督王在晉即將趕至甘肅,洪承疇突然覺得腦海中的思路瞬間清晰,呼吸也是猛地急促起來,臉上更是湧現了一抹驚駭之色。愛讀app完整內容
如若他心中猜想為真,那蘭州城中的幾家郡王膽子膽子也太大了點。
深吸了一口氣,洪承疇不由自主看向遠處格外而起的那座酒樓,眼神寒冷的嚇人。
與此同時,酒樓上也有幾名看不清面容的漢子正立於窗柩旁,居高臨下的望着洪承疇。
一時間,雙方人馬心思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