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兩虎爭執 高麗之戰結束
白江口海戰結束,大唐完勝的軍報傳到了李德謇的手中。李德謇大喜之餘下令全軍進攻周留城。周留城守軍苦等倭軍援軍未到,又遭受李德謇部連日猛烈炮火攻擊,一時間人心惶惶,損失頗重。
這一日,得勝的大唐艦隊駛入周留城附近。唐軍將倭軍援軍統領秦田來津和倭軍的旗幟展示給周留城守軍,並大聲喊話:白江口之戰,倭軍援軍全軍覆沒,爾等已無外援,速速投降。
周留城守軍見狀恐懼莫名,士氣動搖。守城將領自知外援已滅,在唐軍炮火的攻擊下,自己不可能守的住周留城了。遂嘆息下令開城投降。..
唐軍順利佔領周留城,並獲得大量物資。李德謇心存仁善,見百濟軍隊投降,不忍殺之。副將尉遲寶林卻強烈反對。
尉遲寶林本不該來高麗戰場的,此時應該等待命令,率領玄武軍征伐倭國。可是尉遲寶林再得知李德謇要馳援高麗,實在心癢難耐,就纏着李德謇帶他來高麗。
李德謇被尉遲寶林纏的實在沒招,無奈同意。尉遲寶林給李承乾去了封信就通李德謇來了高麗,玄武軍暫由薛禮管理。
“德謇兄啊,大郎給你信上是怎麼說的。此戰不要俘虜,凡是敢拿起刀槍對抗大唐的,一律格殺。
再說了,這還有將近4萬的俘虜,那就是4萬張嘴。你這次放過了他們,後面投降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養的起嗎?你怎麼又開始迂腐起來了。”尉遲寶林不滿道。
“寶林啊,不是為兄一味仁慈。你想想,兩軍對戰殺多少都行。可是我們把這幫俘虜殺了,那後面誰還敢投降,這不是堅定百濟軍隊繼續與我們作戰的決心嗎?
而且,他們都是有家人的,我們殺了他們。豈不會讓百濟百姓對我大唐心生恨意,同仇敵愾的對抗我大唐。
如此一來,高麗一戰何時才能了結,我大唐在高麗之地又如何能長治久安。而且殺俘不祥,一旦傳出去,對大郎跟太子府軍團的名聲有損啊。我跟你還不得被言官給唾罵死。”李德謇耐心解釋道。
“我沒你會說,你是一軍主將,我管不了你。你要仁名不殺俘虜,老子不怕惡名,老子去殺。
李德謇,老子告訴你,不要忘了我們這些兄弟都是跟大郎從小一起玩大的。我們今天的榮耀和爵位是大郎給的,沒有大郎你我就是個混吃等死的勛二代。
老子不管什麼好名和罵名,老子只知道大郎是我的兄弟,也是我的主公。大郎於我有生死患難之情,更有提攜我的恩情。只要大郎說什麼,我就是死也要做到。”尉遲寶林怒道。
“尉遲莽夫,你為了愚忠,要陷吾主於不仁乎。你要敢擅殺俘虜,大郎名聲必定受污。將來大郎繼承大統,周邊蠻夷如何能服?豈不要說我等主公是兇殘暴戾之君。你我被外人怎麼說都行,我決不允許大郎的名聲,有任何一點被人所垢。”李德謇同樣大怒道。
“李德謇,大郎有明令,不留俘虜。這周留城俘虜,老子殺定了。有本事,你摘了老子的頭去,去向那些番邦蠻夷和言官搖尾討好去。”尉遲寶林大怒拍案而起,拔出佩劍扔於李德謇面前。
“你,你個混賬。你我兄弟二十餘載,你竟如此。”李德謇看着面前的劍,顫抖着手指指着尉遲寶林,傷心道。
“呦,我說二位。百濟之戰,勝利在望。舉國歡喜,軍隊士氣正旺的時候,一軍主將和副將卻吵起來了。哎呦呵,還動兵刃了。二位,這演的是哪出啊。”李崇義跟程懷亮走進大帳,李崇義一臉笑意,程懷亮則面如鍋底。
“哎,讓世子見笑了。我跟寶林因如何處置俘虜一事發生了爭執。”李德謇嘆道。
“我還以為什麼事呢。喏,大郎知你仁善,特地傳信於你。”李崇義笑着將信遞於李德謇,李德謇大喜,急忙接過信件,仔細查看。
“德謇吾兄,見字如晤。弟知以崇義兄和兄之能,取倭軍援軍和周留城,當如探囊取物。倭軍援軍一滅,周留城必望風而降。
弟深知吾兄為人仁善,斷不會輕殺俘虜。然,寶林性如烈火又執拗異常,必會為執行弟的命令,不留俘虜之命,跟為兄發生爭執。兄不必與寶林一般見識。
高麗之地,乃我大唐新附番邦之地,民心未順。蠻夷不識禮教,不明天數。今日,我大唐寬恕其附叛軍尾翼之罪,則民存僥倖。來日,若又有宵小尋機反叛,振臂一呼,民從其反,當如何?
弟以為,欲治化外之地,當王,霸并行。傳與教化,同其百姓,使其感念天朝之恩,心生依附,此乃王道。若其心懷謀逆,妄圖對抗天朝。則盡殺持兵之人,以血使其心生恐懼,萬世不敢生異心。此乃霸道。
高麗一戰自周留城始,傳弟太子教令於高麗和周邊各國。今後與我大唐為敵,凡我唐軍所到之地,開城迎軍者,見唐軍而降者,斬主事之人,余者不罪不殺。凡抵抗我唐軍者,縱降亦盡殺持兵之人。
兄乃世間英豪,當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理。望兄深思。弟李承乾敬上。”
李德謇看完沉思良久,慨然嘆道。
“大郎所思,吾不及也。”說完將信件遞於尉遲寶林。尉遲寶林急忙接過,看完大喜道。
“如此,即可全大郎仁善之名,又可絕後者謀逆之心。”程懷亮見尉遲寶林由怒轉喜,冷冷問道。
“尉遲將軍可還滿意?”
“滿意,滿意,有大郎手令。我定當從之。”尉遲寶林點頭笑道。
尉遲寶林剛說完,程懷亮一拳打出,將尉遲寶林一拳打翻。
“程二愣子,你幹什麼。”尉遲寶林捂着臉怒道。李德謇和李崇義見狀,大驚上前拉住程懷亮。程懷亮怒不可遏的罵道。
“我幹什麼?我告訴你尉遲混賬,我們是兄弟,是從小一起玩大,一起參軍,一起殺敵的生死兄弟。德謇乃我等兄長,歷來對我等關照有加。誰給你的膽子,敢向兄長亮刃,啊。
你受傷的時候,是誰日夜看護你的啊,你吃不飽的時候,是誰寧肯自己挨餓,也要把自己的口糧分給你的啊。你他娘的良心被狗吃了啊。
我告訴你,你他娘的還別不服。我來之前,大郎還專門跟我說,說你性如烈火,惟命是從,與德謇會因俘虜一事發生爭執。兄弟之間,有些許意見相左,實乃正常。不可因此傷了兄弟感情。若你對德謇兄不敬,讓我勸住你。我他娘沒想到,你竟敢亮刃。
德謇兄所做皆為大郎和我等好,你個爛脾氣,就你是忠心大郎,我等就不是了。你說你該不該打。”
尉遲寶林躺在地上捂着臉,面帶羞愧,過了半晌。尉遲寶林向著李德謇跪倒愧疚說道。
“兄長,小弟一時魯莽衝撞兄長。請兄長責罰。”李德謇急忙扶起尉遲寶林,拉住他的手說道。
“吾弟何必如此,都為了大唐和完成大郎的囑託,兄怎會怪之。吾弟性情中人,兄不怪。”
“懷亮兄,謝兄打醒為弟。”尉遲寶林又向程懷亮俯身一禮道。兄弟三人把手大笑,盡釋前嫌。李崇義在旁見狀,嘆道。
“大郎有此兄弟,我大唐有此猛將,何愁外敵啊。大郎好命啊。”
“世子前來,可還有他事。”李德謇笑問道。
“嗯,蘇將軍傳報,百濟之地已收復大半。下一步是否可以北上了。”李崇義點頭道。
“可以了,通傳蘇將軍。請其繼續掃蕩百濟,待百濟徹底平復,隨即揮軍北上。我大軍休整兩日,先行一步開拔北上。”
“末將願為前部先鋒。”尉遲寶林抱拳道。
“去一邊去,你連個兵都沒有,當個屁的先鋒。”程懷亮翻了個白眼說道。
“好了,別爭了。讓突厥狼騎軍為先鋒,好歹讓人阿史那賀邏鶻也掙點軍功。”李德謇揮手說道。尉遲寶林和程懷亮聞言也無話可說了。
援高軍休整兩日後,全軍開拔北上。高句麗境內三國聯軍得知倭軍援軍全軍覆沒,後方據點已失。聯軍如喪考妣,愁雲密佈,軍心大降,士卒皆惶惶不可終日。高句麗和百濟軍隊將士更是思家心切,厭戰和俱戰情緒在全軍蔓延。
“諸君,現在我軍境況,無須本帥多言了。我軍該如何應對此局面。”阿曇比羅夫面帶頹廢之色說道。
“哎,阿曇比羅夫閣下。唯今之計,只有在百濟唐軍到來之前,全力攻佔平壤,俘獲唐國三位皇子,方才有一線生機。”淵男繼嘆道
“還有可能打贏嗎?”扶余義慈一臉生無可戀的問道。
“八嘎,我軍尚有餘力,你怎敢再次動搖我軍心。如此貪生怕死,必會壞我軍大事。鼠膽之輩,留之何用。”倭將狄井檳榔大怒道,隨即拔出佩刀欲斬殺扶余義慈。帳內眾人急忙攔住。
此時,聯軍中,錦衣衛化妝成的士兵正在四處散播恐慌,挑動聯軍倒戈。
“哎聽說了嗎?我軍百濟大敗啊,援軍全軍覆沒,後勤補給基地都沒了。”錦衣衛扮作的聯軍士兵甲小聲說道。周邊士兵點頭道。
“聽說了。聽說了。”
“哎,完了,這還怎麼打啊。”一個士兵說道。
“我們不還有將近30萬大軍嗎?”另一個說道。
“有屁用,這幾日唐軍有多厲害,我們又不是不知道。聽說百濟唐軍北上打我們的有30多萬人呢。前面還有8萬唐軍呢。”錦衣衛扮作的聯軍士兵乙說道。
“我還聽說,唐國太子下令:高麗一戰自周留城始,今後與唐國為敵的,凡唐軍所到之地,開城迎軍者,見唐軍而降者,斬主事之人,余者不罪不殺。凡抵抗唐軍者,縱降亦盡殺持兵之人。”第一個說話的錦衣衛扮作的聯軍士兵說道。
“那該怎麼辦啊,打是死,不打也是死。我不想死啊。”一個高句麗士兵說道。
“傻啊!給倭人和扶余義慈那種人賣命,你看看倭人把我們百濟禍禍成什麼樣了。不如逃了算了,還能保條命。”錦衣衛扮作的聯軍士兵乙說道。
所有人都沒吱聲,但又若有所思。當晚幾名百濟士兵趁着巡邏逃跑了。很快聯軍高句麗和百濟士兵中趁機逃跑的人數甚多。
阿曇比羅夫得知情況后,將淵男繼和扶余義慈怒斥一頓。命令日後巡邏,倭軍監視。雖然沒有再逃跑的了,但是高句麗和百濟軍隊士氣全無,將士已無心再戰。
阿曇比羅夫見士氣低落,百濟唐軍即將到來,隨即硬着頭皮下令與平壤唐軍決戰。兩軍對壘,李恪策馬而出,高聲道。
“對面的高句麗和百濟士兵們,如今爾等糧援已絕,已毫無勝算。我大唐太子仁善,下令只要爾等此戰投降倒戈,皆不問罪。若能助我大唐殺倭奴,誅主事之人,有功。爾等家人還在家等着爾等回家團圓,爾等莫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兄弟們,倭奴殘殺我等親人,禍害我等家園。我們為什麼要幫着仇人作戰。兄弟們,既然大唐給了我們一條生路,此時不反更待何時。”聯軍中喬裝錦衣衛躲在人群中大喊道。
“反了,殺倭奴,誅主事之人。回家團圓。”另一個聯軍中喬裝錦衣衛躲在人群中大喊道。
一時間高句麗和百濟軍隊被錦衣衛暗樁帶反,向倭軍殺去。李恪見狀,揮軍掩殺。倭軍腹背受敵,被陣前起義的高句麗,百濟軍隊以及唐軍團團圍住,死傷慘重。
扶余義慈見狀揮劍自刎,淵男繼被亂軍殺死。倭將狄井檳榔被憤怒的百濟軍士剁為肉泥。阿曇比羅夫奮力廝殺,力竭被俘。
此戰李恪全殲高句麗境內倭軍。唐軍歷時一年,面對倭國來勢洶洶,唐軍以少敵多,奮勇作戰,最終取得了高麗一戰的勝利。倭國在高麗損失超過10萬兵馬,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