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成公英大病不起,老九軍煥然一新

第四百八十四章、成公英大病不起,老九軍煥然一新

軍師成公英在妻女被劫走後不久就生了大病卧榻不起,韓遂每日處理完公務回家前都要路過成公英家去探望一次。

在軍師府參軍的協助下,韓遂數日內終於將聯軍九軍重新整編,晉陞了許多將領,依然保持九軍,各軍領軍偏將軍重新做了任命,軍中各部有跨軍調動。

缺少一批曲長、中軍別部司馬,暫由上司兼任,待戰後再從百人長中選拔。

整編后,韓遂再從中抽調四萬戰力最強的士兵去潼關前線。

截止至今,聯軍漢兵二萬九千七百七十七人,羌、胡、氐兵七萬零五百六十五人,合計十萬零三百四十二人。

第一軍為聯軍扶風軍:

偏將軍麴演;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焓;

棠溪校尉部:

校尉麴冰,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麴光;

都尉麴芮,駐防司隸漢安郡杜陽縣、右扶風郡美陽縣及好畤鎮;

別部司馬麴匡,曲長麴泰、曲長郭佩;

別部司馬麴威,曲長王署、曲長姚嵩;

都尉麴燦,駐防司隸新平郡漆縣;

別部司馬麴連,曲長呂盧、曲長馬志;

別部司馬麴麥,曲長方山、曲長吳辟。

北地郡盧水胡,暫駐防北地郡泥陽縣;

牙門將彭析,兵力一百八十胡騎。

校尉彭冉、彭旁。

司隸部,轄新平羌騎校尉部、司隸羌騎一、二、三、四部;

中郎將韓銅,總兵力四千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左炅;

新平羌騎校尉部,駐防司隸新平郡栒邑縣縣城和豳鄉鎮,新平羌部落在漆縣;

校尉左威,兵力一千五百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校尉芒奢、注柯、東曄,各管五百羌騎。

司隸羌騎一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池陽縣谷口鎮;

校尉王布,兵力七百五十羌騎,不滿員,其中二百五十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胡,別部司馬且亮;

都尉良考,別部司馬梁留。

司隸羌騎二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池陽縣谷口鎮;

校尉黃髮,兵力七百五十羌騎,不滿員,其中二百五十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萬,別部司馬且山;

都尉良魯,別部司馬梁西。

司隸羌騎三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池陽縣谷口鎮;

校尉徐然,兵力七百五十羌騎,不滿員,其中二百五十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世,別部司馬且原;

都尉良飛,別部司馬梁衛。

司隸羌騎四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池陽縣谷口鎮;

校尉李悌,兵力七百五十羌騎,不滿員,其中二百五十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布,別部司馬且立;

都尉良繼,別部司馬梁條。

司隸水軍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池陽縣谷口鎮及三輔各重要碼頭;

牙門將李門,兵力五百名漢射手,二百名船夫漢步兵;

中軍別部司馬張繽;

校尉徐齊、曹冒、侯格、郛禮。

第二軍為聯軍京兆軍:

長陵令兼偏將軍蔣石;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具;

合伯校尉部;

校尉蔣理,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胡富;

都尉蔣貝,駐防司隸京兆尹長陵縣;

別部司馬蔣泉,曲長秦徽、曲長姚映;

別部司馬張繭,曲長馬亮,曲長應湯;

都尉蔣全,駐防司隸京兆尹長安縣;

別部司馬蕭立,曲長陳番、曲長李始;

別部司馬韋慈,曲長曹珀、曲長毛余。

第三軍為聯軍馮翊軍:

偏將軍陽逵;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壺;

太阿校尉部,駐防左馮翊郡臨晉縣:

校尉陽蓋,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陽豐;

都尉陽東;

別部司馬成公飛,曲長李發、曲長;

別部司馬池合,曲長上官虎、曲長;

都尉陽珀;

別部司馬陽琮,曲長彭育、曲長;

別部司馬馬彤,曲長辛預、曲長。

夏陽校尉部:

校尉韓餚,兵力二千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衛珀;

都尉吳棚;

別部司馬李黑,駐防左馮翊郡邵陵縣,曲長鬍賀、曲長蓋午;

別部司馬毛黔,駐防左馮翊郡郃陽縣,曲長謝山、曲長郭平;

都尉焦鍾,駐防左馮翊郡夏陽縣;

別部司馬上官乾,曲長侯恪、曲長史越;

別部司馬畢利,曲長蕭葛、曲長蘇邊。

夏陽守備校尉部,駐防夏陽縣:

校尉韓也,兵力二千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張復;

都尉樓尚;

別部司馬蘇運,曲長曾愈,曲長王侃;

別部司馬辛欣,曲長宋韋,曲長汜斌;

都尉弭迪;

別部司馬孟翼,曲長王渭,曲長趙勉;

別部司馬楊,曲長李欒、曲長張鍾。

高陵守備部;

牙門將韓迪;

中軍別部司馬宮勝;

高陵守備校尉一部,兵力一千漢騎,駐防左馮翊郡臨晉縣縣城和王城及芮鄉城;

校尉鄭珀;別部司馬劉約,別部司馬祁登;

高陵守備校尉二部,兵力一千漢騎,駐防左馮翊郡高陵縣;

校尉鍾覺,別部司馬祖封,別部司馬尚成。

第四軍為聯軍長離川軍:

偏將軍韓仁,下轄長離川羌騎部,兵力一萬一千六百一十六騎。駐防長離川、隴縣、汧縣的回城、番須口鎮和陽城等地;其中八千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梁緹;

校尉東伏、麻蓋、滇勻、那具、來申。

第五軍為聯軍左內史軍:

偏將軍閻行,總兵力一萬漢騎;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韓科;

韓師校尉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祋栩縣:

校尉閻斌,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竇河;

都尉閻淵;

別部司馬郭復,曲長錢憧;

別部司馬馬文;曲長孟賈;

都尉閻安;

別部司馬萬俊,曲長徐當;

別部司馬郭駱,曲長祁全。

幹將校尉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祋栩縣:

校尉江茂,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上官俱;

都尉韓陟;

別部司馬辛牟;曲長上官猛;

別部司馬李趣,曲長藉稼;

都尉韓麓;

別部司馬艾岱,曲長雙梧;

別部司馬王佺,曲長韋壺。

虎淵校尉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祋栩縣;

校尉田矛,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馬涵;

都尉田賀;

別部司馬劉練,曲長李齊、曲長田斌;

別部司馬田蜚,曲長竇喜、曲長郭段;

都尉田牟;

別部司馬田擎,曲長馬奎、曲長趙承;

別部司馬田儒,曲長竇定、曲長馬輔。

莫邪校尉部,駐防司隸左內史郡祋栩縣;

校尉朱旺,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韓遵;

都尉萬燁;

別部司馬趙發,曲長法愷;

別部司馬韓汾,曲長耿樂;

都尉文程;

別部司馬蘇胃,曲長辛柯;

別部司馬馬壘,曲長樂銳。

宛馮校尉部;

校尉紀牧,兵力二千漢騎,全部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韓介;

都尉於寒,駐防司隸左內史郡祋栩縣;

別部司馬薛河,曲長孫固;

別部司馬任飛,曲長涼方;

都尉孫葦,駐防司隸左內史郡雲陽縣;

別部司馬趙浹,曲長康惠;

別部司馬余巨,曲長程戊。

第六軍為聯軍涼州軍:

偏將軍田樂;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空缺;

金城羌騎校尉部,駐防涼州金城郡允吾縣:

校尉江惠,兵力七百五十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費准;

都尉梁虎

別部司馬梁益,曲長且庫;

別部司馬良喜,曲長梁安;

都尉良辟;

別部司馬且泉,曲長良文;

別部司馬梁牛,曲長且午。

允吾校尉部;

校尉韓蘆;

中軍別部司馬白朝;

都尉彭途,兵力五百漢騎,駐防允吾;

都尉蔣雨,兵力五十漢騎,駐防涼州金城郡金城縣。

涼州水軍部,駐防涼州水路各縣;

中郎將張海,兵力八百漢步兵;

中軍別部司馬侯銳;

校尉吳篷、王漁、黃軲、左剛。

狄道校尉部,駐防隴西郡狄道縣韓家塢堡;

校尉韓宮,兵力五百漢步騎;

中軍別部司馬張都;

都尉齊斌,別部司馬黃肅;

都尉祁登,別部司馬劉約。

冀縣東羌校尉部;

校尉東起,兵力一千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良珂。

安定郡三水縣都尉部都尉韓絳,一百二十二漢騎。

隴西校尉部;

校尉李方,兵力五百漢步騎;

中軍別部司馬吳賀;

都尉李環,別部司馬李鈞、李萌;

都尉韓定,別部司馬李甘、李度。

四名別部司馬乃從百人長中新提拔之人。

隴西郡首陽縣羌部落中郎將迷虎,五千五百八十五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隴西郡鄣縣羌部落中郎將餓何俾,五千五百八十二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漢陽郡略陽縣氐部落裨將軍楊千萬部下牙門將楊奎,九百氐騎;

漢陽郡略陽縣氐部落牙門將蒲方部下別部司馬蒲余,九十氐騎;

漢陽郡勇士縣羌部落中郎將迷貴,五千五百八十七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南安郡豲道縣羌部落中郎將燒戈頹,五千五百九十一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漢陽郡西縣皇家軍馬苑周邊的羌部落中郎將柯沭,五千八百六十五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安定郡都盧城、瓦亭鎮羌部落中郎將迷瑞,五千六百七十九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金城郡金城縣羌部落中郎將伐同伏,五千五百四十五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金城郡臨羌縣羌部落中郎將蛾遮璠,五千七百一十七羌騎,其中一千騎去潼關。

第七軍為聯軍弘農軍:

偏將軍楊寺;

中軍別部司馬周魁;

潼關守備校尉一部,兵力一千漢騎,全部在潼關;

校尉屠貫,別部司馬陽桂,別部司馬江威;

潼關守備校尉二部,兵力一千漢騎,全部在潼關;

校尉古廬,別部司馬池瑗,別部司馬郭並。

第八軍為聯軍荊州軍;

偏將軍孫威,自經營兵馬二千人,歸聯軍總兵力零人,總計二千人;

中軍別部司馬兼軍需別部司馬辛剛;

校尉韓聿,駐守豐鄉城;

別部司馬東桂陽,兵力五百;

校尉王間,駐守武關;

別部司馬東南陽,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南郡,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江夏,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武陵,兵力二百五十;

都尉孫狼,向弘農郡南部發展;

別部司馬東零陵,兵力二百五十;

別部司馬東長沙,兵力二百五十。

第九軍為征西將軍府中軍;

偏將軍尉遲延嘉,駐防司隸漢安郡陳倉縣陳倉城;

中軍別部司馬韓玦;

鐵騎部;

鐵騎一部中郎將尉遲鐵,兵力二千漢鐵騎,全部去潼關;

校尉衛廉;

都尉沈喬,別部司馬酈明、馮浠;

都尉羊兆,別部司馬蔣帕、陰溪;

校尉滕夏;

都尉焦盛,別部司馬南譜、翟石;

都尉師曇,別部司馬范委、庄熹;

鐵騎二部,暫不設。

安定郡高平縣和三水縣休屠各胡裨將軍兼安定屬國都尉郝全,二千九百八十四胡騎,一千四百騎去潼關。

中郎將郝節;

校尉郝真、郝曲、郝喬、郝尚。

隴西郡氐道縣麹山翅上和為翅一帶的氐部落中郎將楊浮,六百六十一氐騎,出二百騎去潼關。

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湟中盧水胡中郎將伊介及部落遷往祖厲駐防,九百二十三胡騎,出三百騎去潼關;

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休屠各胡牙門將金盛及部落遷往祖厲駐防,三百一十胡騎,出一百騎去潼關。

預備部,駐防涼州漢陽郡顯親縣;

牙門將樊霹,兵力六百零五漢騎,其中五百騎去潼關;

中軍別部司馬,暫不設;

校尉閻泊。

鍾羌部,駐防鍾羌四鄉、新地、西鎮;

牙門將尉遲銀,兵力一千五百羌騎;

中軍別部司馬良其;

校尉梁嘠;

都尉梁牙,別部司馬且皮、良合;

都尉良波,別部司馬梁竹、且木;

校尉且伊;

都尉梁溫,別部司馬且牛、良巒;

都尉良付,別部司馬梁備、且司。

西羌部,自經營;

中郎將韓賁,四百羌騎

校尉韓也。

益州部,自經營;

牙門將韓葉;

洮水南岸白馬羌騎都尉部;

都尉辛理,四百羌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驍雄韓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驍雄韓遂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四章、成公英大病不起,老九軍煥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