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諸生函谷出關,七雄傑弘農同棧

第一章、三諸生函谷出關,七雄傑弘農同棧

東漢漢桓帝劉志延熹七年(公元164年)春農曆三月的一天初夜,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睡得正香,晴朗的夜空中突然出現巨大的爆雷聲,一道道閃亮劃過天空,一顆來自二十八宿星的神秘流星化作隕石雨,墜落於長安城附近的司隸右扶風郡鄠縣(hù,陝西戶縣),民間風傳鄠縣與先帝園陵相近,不有大喪,必有畔(pàn,叛)逆。也有些零星的隕石散落在京城洛陽城外、涼州以及并州北部等地,多有人夢異物入體。

洛陽的太學諸生韓約(字文約,后改名韓遂,為方便看官,全文直接用韓遂)也夢到異物入體,第二天醒來察覺才思和力量彷彿不可思議的增大了。也有人醒來得了輕度偏頭痛;也有婦人天亮時生下異於常人的孩兒;也有人撿到隕寶石。

洛陽太學(大學)有三萬多諸生(大學生),正是東漢太學頂盛時期。諸生又稱博士子弟、游士。

洛陽,本朝稱雒(luò)陽,洛與雒同音。戰國時,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雒陽。秦始皇按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認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應為水德,因此改雒陽為洛陽。本朝開國皇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尚火德,複名雒陽(本小說為方便看官仍寫為洛陽)。

五月,京城雨雹。六月十三日,河內郡野王山(焦作市)上有數十丈長的莽蛇壽終了。七月,辰星(水星)犯歲星(木星)。八月,熒惑(火星)犯二十八宿星之南方七宿之第二星鬼宿星,歲星(木星)犯軒轅大星:軒轅十七星之軒轅十四。“犯“者”遮“也。太史令單颺(shànyáng)如實做了記錄。

迷信天象的單颺對這種非常罕見的星象互犯微微感到不安。本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庄在洛陽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開國功臣二十八員大將的畫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意在上應二十八宿星,也代表了支撐大漢的朝臣和望族。

冬至(農曆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元164年12月24日)這天,京城洛陽的太學放寒假了,大多數諸生紛紛早早收拾行囊回鄉過年,也有少數太學諸生選擇留下繼續苦讀。前朝漢武帝欽定春節,從那時起就有了正式的春節。

尚在做春秋大夢的韓遂被家丁韓宛叫醒,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鄉涼州金城郡(甘肅省蘭州市和青海省西寧市)。約定的啟程時間到了,住在同街道所租宅府的太學同窗涼州武威郡(甘肅省武威市)賈詡(字文和)帶着家丁賈豆來到韓遂租的宅府門前匯合,兩人啟程騎馬并行一同回父母涼州住地,韓宛、賈豆騎馬牽着馱運食、水、衣物等的馬跟隨。

街道兩旁覆蓋著柔絨白雪,屋頂佈滿潔白素裝,樹枝披掛晶瑩銀條。從宅府出來,過太學北門,沿洛陽南城牆外西行,走到廣陽門東大街,遇到一起同上《春秋穀梁傳》和《史記》大課的同窗袁術(字公路)帶着家丁紀靈回司隸弘農郡父母家,於是結伴同行。

太學讀書一年好不辛苦,三人一路戲笑打鬧騎馬緩行出洛陽。韓遂二十一歲最年長,賈詡十八歲居中,袁術十七歲最幼。韓遂活潑敏捷、賈詡文弱豐雅、袁術豪爽霸氣。家丁韓宛、賈豆、紀靈三人同齡十五歲。

經函谷關,走在關隘絕壁窄道谷中,賈詡講起典故:“前朝漢武帝時,有位十八歲少年名叫終軍,西去當時的京城長安出仕,過此函谷關時丟棄返關的帛繻通關符,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還,關吏嘲笑之。入京後上書武帝,名動天下,與家祖賈誼齊名,並稱為終賈。以謁者給事中持朝廷符節再過函谷關時,關吏認出少年,大驚,跪拜送出關門。

后以諫大夫身份請纓出使南越國,說服南越王願舉國內屬,南越丞相呂嘉叛亂殺死終軍和南越王,另立南越王,漢武帝數路大軍伐南越滅呂嘉,分置南越國屬地為九郡。秦末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就此國亡。漢武帝獲息呂嘉被擒的臨時行宮處改為獲嘉縣。在益州(雲貴川)置不韋縣,以彰先人之惡,呂嘉宗族全部遷徙入。”

袁術問道:“原來不韋縣不是秦朝為遷徙秦相呂不韋宗族所建,呂嘉難道不是呂不韋後裔嗎?”

賈詡答道:“非也,南越國曆經五代君王,呂嘉相其三王,呂不韋宗族確實徙入蜀地,呂不韋後裔從蜀地去南越國任大臣是可能的。武帝起名不韋縣為佐證。”

韓遂道:“戰國時,韓國先祖多次聯合諸國伐秦,在函谷關大戰。秦滅六國,韓國先祖被徙遷豫州梁國下邑縣(安徽碭山縣),也有先祖逃到廬江郡改姓何。秦滅后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劉邦彭城潰敗逃到下邑,與張良畫策“下邑之謀”,委函谷關以東給黥布、彭越、韓信,終平定天下。梁國郡治睢陽縣(商丘市睢陽區),睢陽縣絲織發達,家父與之有貿易,下邑縣也屬於梁國。文和先祖賈誼就是梁王太傅。前漢文景國策思想半出自賈誼也。”

袁術道:“本先祖曾任濟陰郡成武縣令,濟陰郡與梁國接壤,后遷居汝南郡汝陽縣,吾等(我們)先祖們和吾等一樣原來如此近鄰也。”眾人歡笑。

賈詡問道:“韓信是戰國韓人嗎?”

韓遂道:“據吾族人傳說,韓信是韓襄王之孫,其父為楚國人質故籍在楚國淮陰。韓信助漢平定天下被呂后所害后,蕭何和當初讓韓信受胯下之辱後來被韓信以德報怨任命為都尉的那位一起將韓信幼子護送至南越王趙佗,韓字拆開留一半改姓韋,韋氏定居交州(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越南國)。”

賈詡道:“未聞交州韋氏,但聞京兆韋氏多出名士。”袁術道:“陳留郡(開封市)有現任太守名韋毅,其父與家父為太學同窗。”

袁術又道:“汝陽縣(周口市)雲夢山是鬼谷子晚年修行處,鬼谷子把相面占卜術真傳給楚人司馬季主,文和先祖賈誼和司馬季主有過賢者的論議。”

賈誼在那場辯論中悵然噤口不能言,賈詡心知袁術想炫耀《史記》學的不弱於已,而且中原望族有些看不起涼州等邊州的望族,包括在邊疆州郡起家、任職、定居的。又不想得罪袁術,賈詡只好和稀泥回道:“前漢初,朝廷主道家黃老之術,中後期轉儒家,兩家學派多有互補。”

為緩和氣氛,賈詡道:“此次回府,與父母為吾(我)訂親的孟氏成婚,孟氏乃孟雲之後。本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武威太守孟雲上書將南匈奴抓獲的北匈奴俘虜發還北匈奴,當時朝臣全都激烈反對,唯公路先祖袁太僕(袁安,字邵公)支持,最後章帝還是聽從了孟雲和太僕的建議。”

袁術頓時興奮道:“先祖邵公更有傳奇的是葬父時路遇三位黃衣書生指定一處葬地,曰如葬此地,家族當世出三公。”

韓遂和賈詡回道:“那三書生想必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神,公路世家已應驗累世為三公,公路前程不可限量也。”

到弘農郡(三門峽市)新安縣歇一晚,明日過黽(měng)池縣,臨近陝縣。看着河水(漢代統稱黃河為河水,每個分段都有一個名稱。本書直稱黃河。),賈詡道:“這裏是黃河三大渡口之一的茅津渡,南岸又稱會興渡,北岸是河東郡大陽縣的茅津渡。”

韓遂問道:“黃河轉彎處靠近潼關和華陰的風陵渡天下聞名,女媧為風姓,女媧的墓故稱風陵。第三個大渡口在哪裏?”

袁術搶答道:“大禹渡,在風陵渡和茅津渡之間,北岸是河東郡(山西省臨汾市)河北縣,南岸是弘農郡湖縣。大禹治水大軍屯住於此而得名。”

賈詡道:“陝縣也是周朝封的西虢(guó)國東遷所在的位置,黃河北岸河東郡大陽縣到安邑(yì)縣為虞國,春秋晉國假道伐虢所借道正是虞國。東虢國,今虢亭,虎牢關一帶。更早時,舜帝禪讓給大禹,大禹封舜子商均於虞。郭姓也是來自虢。”

袁術道:“吾與太學的郭縕同年,記得彼(他)說過并州太原郡陽曲縣郭氏乃出自虢。”

這一日時夜已晚,入住陝縣最大的揚州客棧。但見客棧大院側廣場停着一百輛鹽車,車上滿載鹽坨上壓印有“河東鹽官”字樣,馬棚里拴着二百多匹馬。

東漢中後期廢除了鹽鐵官府專賣制,允許私營,鹽稅改為收稅制。通過煮鹽鐵釜和鐵盤等控制鹽稅。鹽官發放經營許可,每二年重新核准發放經營許可,監管私鹽的製造和運銷,在鹽坨上封蓋官印以防逃稅。鐵礦也類似,有礦的各郡仍設有鐵官。河東解池鹽聞名天下。

三人和家丁入住後下樓入貴客餐廳用餐,家丁到側大廳用餐。韓遂掃視貴客餐廳,見一位氣度不凡的官員和三個年輕官吏一桌飲酒,另一桌一方士獨自飲酒,方士和韓遂目光對視了一眼,韓遂感覺到方士眼睛一亮彷彿閃出一道光,然後又自顧自飲了。側大廳有二百多鹽商和民夫就餐。

袁術喜熱鬧,上前詢問官員:“在下袁術,字公路,請問尊姓大名。”官員一聽“袁術”吃驚不小,忙答曰:“袁公子,失敬,在下弘農華陰楊奉,字季叔,河東郡鹽官。”

袁術問道:“術尚有兩位太學同窗,可否同桌共飲?”楊奉回道:“榮幸之至。”

袁術介紹賈詡、韓遂給楊奉。楊奉指着身邊三人介紹道:“這三位是鹽丞韓暹(xiān)、胡才、李樂,武藝都十分了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驍雄韓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驍雄韓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三諸生函谷出關,七雄傑弘農同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