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徐曉樂班師還朝
因征戰西涼勝利,皇上李治又改大唐年號為“開耀”(681年9月)。
從大唐“儀鳳”三年(678年)十月,李治御駕親征西涼開始,歷時三年的征西之戰終於結束。
旨意到達西涼,魯國公程咬金為大唐宣旨官於唐軍軍營設立香案,使西涼君臣往城外唐軍軍營聽旨。
哈迷王率文武往唐軍軍營聽唐天子旨意,山呼萬歲!
徐曉樂按旨意,傳令大軍交割西涼等國戰俘,諸國使臣感念唐朝皇帝仁慈,提出使本國使節往大唐參拜唐朝皇帝要求,願意向唐稱臣納貢。
徐曉樂大喜允之,吩咐西涼太子烏鷹和諸國使節隨大軍東返,消息傳出,竟是有西番七十二國使節隨軍俱往大唐京城。
唐軍於西涼王城養兵數日,在西涼君臣及百姓的恭送下離開王城。
大軍一路歸心似箭,過了“玉龍”城,“蘆花關”等西涼城池、關隘,收攏唐軍於此的駐守兵將,使城池、關隘復歸西涼將領守衛,大軍渡過“沙江”后,按皇上旨意,於“沙江”東岸設立水寨駐守,歸奉旨升任總督的“白虎關”的守將程處默節制。
大軍兵進“寒江關”,樊梨花父親樊洪攜兒子及麾下眾將出關迎接,設宴犒勞大軍,官衙內家人團聚,徐曉樂於家宴上笑着說:“不如使此關交與兩位舅子駐守,岳父、岳母大人等往京城享受榮華。”
樊洪聞言婉拒女婿好意,言及:“故土難離,單有女兒隨夫往京城便了。”
徐曉樂聞言也不強求,笑着說:“哪日岳父、岳母大人思念女兒,盡可往京城相見。”
是夜,“寒江關”燈火通明,處處祥和。
天明,大軍放炮開拔,樊梨花哭別父母、兄長。
大軍在路非止一日,終至大唐“玉門關”,過關再行一月,前鋒軍已然臨近長安。
為迎接征西凱旋大軍,皇上李治、皇后武則天從洛陽皇宮駕臨長安,得報征西大軍離城不遠,皇上、皇后攜太子李顯,滿朝文武於長安城外數里地擺開儀仗,迎接大軍。
徐曉樂得前軍稟報皇上、皇后出城相迎,使大軍整頓軍容,旌旗招展,在數十將領的簇擁下催馬往前。
見得前方皇帝儀仗,徐曉樂勒馬緩行,見得皇上、皇後端坐臨時建造的禮台之上,下馬參拜。
“臣徐曉樂奉旨班師,請皇上、皇后檢閱大軍!”
李治聞言大喜,稱賀唐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慰問大軍兵將辛勞,待后封賞,傳旨長安城數日軍民同歡,大赦天下。
眾軍聞皇上旨意,歡聲雷動,此起彼伏的呼聲,使李治大感興奮。
長安城外盛大的歡迎儀式后,徐曉樂交還征西元帥帥印,李治傳旨鴻臚寺官員接待西涼太子,七十二國使節,使其擇日上朝覲見。
接下來數日時間,朝廷對征西將士皆有封賞。
王鳳兒封一品誥命夫人,衛國將軍,樊梨花封一品誥命夫人,輔國將軍,刁月娥為齊王徐天義女,封郡主、忠貞將軍。
竇仙童、陳金定封一品誥命夫人,分別為安平將軍、安遠將軍。
薛金蓮封縣主,定遠將軍。
竇一虎、薛應龍、劉浪、單思敬、羅章、秦夢、程大寶、尉遲小黑、李敏忠、房勇、杜子淹、魏無涯等十二位將軍皆封總兵,分別於京城十六衛中擔任軍職。
薛仁貴封平陽郡公,右領軍衛將軍。
薛丁山封長安縣公,左監門衛將軍,賜府邸長安居住。
所有徵西將士封賞完畢,這日早朝,百官齊聚,文武站立兩班,有黃門官高呼徐曉樂上殿聽封。
徐曉樂聞聲進殿,參拜皇上、皇后,聽得皇上李治說道。
“征西之戰,你沒有使朕失望,其功甚偉,奈何你小子年紀輕輕已然位高爵重,卻讓朕如何賞你?”
徐曉樂聞言,肅穆回道。
“臣不敢居功,征戰西涼得勝非臣一人之力,乃萬千軍士捨命為國而就,不如皇上對征戰西涼中死去的兵將建碑紀念,行文使地方官對亡者家屬多加撫恤,免除數年稅賦,至於臣,皇上如能賞賜幾座荒山為臣封地,臣知足也!”
他這話前邊使人佩服、讚賞,後邊卻是讓滿殿臣子暗忖這小子狡猾,想徐家最善於的便是將別人不知的事物、物種化腐朽為神奇,家族產業涉及釀酒、衣物、傢具、蔬菜、糧食、礦山開採、奢侈品、冶鍊、採油、興辦學校培養實用人才等與民生、軍事息息相關的領域,不知聚了多少財物,說徐家如今富可敵國毫不為過,這小子今日所求,莫非這荒山上也能玩出什麼花樣?
諸位臣子如此着想,皇上、皇后卻是將四隻眼睛望着這小子一本正經的表情,皆是心中起疑這混蛋小子不知又打的什麼主意。
此次卻是皇上、皇后及所有的朝臣想多了,徐曉樂之所以如此說,其實是他征西歸來,於“齊王府”中與父親稟報征戰之事時得父親教誨,聽父親說道。
“征西凱旋,吾兒功高震主,恐怕對你、對徐家都不是什麼好事,所謂;謙虛謹慎方為立身之道,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吾兒不如將功勞分給征戰西涼戰死的兵將,可要些不幹緊要的賞賜,這樣既能博個愛兵如子的美名,又能給皇上、朝臣認為你心性淡泊,看重財物,不戀權勢的想法。位高權重,非我徐家所需,徐家家族緊要的是低調發展,使其有能力保護自身的利益便可,不管世間如何變化,朝代如何更迭,當於天下有一席之地,屹立不倒,世代皆為望族。”
聽得父親所說,徐曉樂一時間想通許多不理解、不明白之事,想徐家佔據諾大地域,家族軍隊精銳,卻不稱霸、不做王,原來父親早將天下大勢看得清楚,寧願使家族延續世代,不願得數世風光,因子嗣爭奪權勢而四分五裂,終使家族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聽得徐曉樂這等淡泊名利的話語,李治、武則天卻是想差了,心中皆存偏不讓他如願的想法。
如是徐天知道皇上此時的想法,一定會大笑天意弄人,事情有時總是會出於意料之外。
果不其然,只聽李治於龍榻上開金口說道。
“賜封徐曉樂忠國公,一品驃騎大將軍,掌管金吾衛執守東都洛陽,東都洛陽周星馳忠國公府邸,徐曉樂所奏照準,着有司衙門擇地建造征西陣亡將士英雄碑,行文免除陣亡將士遺屬三年稅賦,撫恤金髮放到位,凡衙門官員有舞弊、貪污者,皆以死罪論處。”
此上諭頒佈,大唐軍士皆感念皇上恩德,頌讚徐曉樂領兵有方,愛兵如子,齊王爺徐天教子有方,徐家家風賢德。
一時間,征戰西涼陣亡將士家屬多立生祠供奉徐天、徐曉樂父子塑像,使子孫銘記徐家恩情。
帝、后駕回東都洛陽,徐曉樂辭別父親徐天,攜二位夫人領金吾衛騎兵護駕,回到東都已是大唐“開耀”元年五月(682年2月)。
不久、皇上李治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又改大唐年號為“永淳”(682年3月)
其時,西突厥阿史那車簿率十姓貴族反唐,使兵包圍“弓月城”,被朝廷新任安西都護王方翼破之,王方翼累功,本應封大唐夏州都督,卻因王方翼乃廢后王皇后族人不得重用,激起這廝兵變,勾連突厥貴族阿史那篤祿、阿史那元珍等反叛大唐,侵州並境。
朝廷接報邊患,稟報皇上,李治旨意使薛丁山為主將,領兵五萬平叛。
薛丁山領旨率軍平叛,將叛軍於“雲州”一線擊潰,此時,駐守大唐河源一線,應對吐蕃的李敬玄、黑齒常之二員將領,因採用徐曉樂設立峰火台示警的建議,使得蠢蠢欲動,又開始時常騷擾大唐邊關的吐蕃軍遭受重創,二次小規模的戰鬥使大唐邊關得以安然無恙。
然而、戰事順利,卻不料關中發生水、旱、蝗等自然災害,使關中鬧起糧荒,百姓生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