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章 發展戰略
關於流民,並不止是朱明王朝一家才有,但大明的流民,絕對是自秦以來各個封建王朝中最為嚴重的。
有明一代,流民問題始終都是大明王朝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按時間線劃分,大致則可分為洪武至宣德,英宗至嘉靖,最後便是隆慶開關后一直到現在的天啟朝。
除洪武至宣宗時期的大明正處在國力上升期外,其餘時間內的大明朝,不僅要面對南倭北虜的兩相侵害而造成的北方邊境逐步縮水至長城以南,還要應對本應富庶的東南地區遭受極大破壞。
再加上自嘉靖以來,大明的內部土地兼并問題日益嚴峻,以皇帝為代表的的藩王、勛戚、官僚和宦官集團通過欽封、奏討等方式,將封建中央集權下的土地剝削已經發展到了歷代王朝中的極致。
朱由校雖極力推行國家工商業,但受困於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和窘迫的財政,除了東南、閩浙等少數本就手工業發達的省份倒是吸納下了大量本省及周邊的流民和剩餘勞動力,像河南、山東、陝西、湖北等地仍有數以百萬計的流民仍待安置。
針對以上種種,大明中央政府和朱由校本人不僅拿出了大量人力財力去解決,但最根本的土地問題和溫飽問題不僅拖累了地方與中央的財政,大量流民與本地農戶間的人地矛盾也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
所以不僅是一個西北,眼下其實是整個大明都面臨著明明有着大量剩餘人口,卻無法儘快轉化為發展工商業的內動力的問題。
換作其他皇帝,要麼採取就地附籍,要麼就是遣返故地,當這一法子失效,便會採取武力鎮壓等極端手段。而一旦鎮壓不成,官府便會進一步的妥協和退讓,原本崇禎朝在面對流民起義時的剿撫間搖擺不定,便是朝廷對地方流民逐漸失控的一個過程。
可朱由校畢竟深知發展工商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像前陣子徐光啟和李之藻說的那樣,如果沒有龐大流民群體作為各大廠礦的勞動力,大明想要進一步發展工商業簡直就是舉步維艱。
而在大明這樣一個完全由地主階級為統治框架,以封建小農經濟為主體中央集權的社會,朱由校正在以近乎霸道且不講原則的方式正在企圖強行扭曲整個社會結構,進而完成國家資本的原始積累。
如果這種強制性的改革發生在王朝建立之初,因生產資料本就急需再度完成分配,相必無論是改革還是推動社會進步都將是極其容易的。
但眼下的大明,不僅人地矛盾和土地兼并達到了歷代之最,建立在土地剝削下的封建經濟也已經達到了歷代封建王朝的極致。在這樣一個各利益團體、各社會階層都十分穩固的社會結構中想要施行改革,饒是他小朱皇帝的頭再鐵,可想要在不去大破壞整個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達成目標也屬實是難上加難。
再加上朱由校肚子裏那點可憐巴巴的墨水,就算他多想死幾個腦細胞,也是沒法子來給眼下的爛攤子來解套。
不過朱由校雖然一肚子黑水兒,但作為他身上僅存不多的優點,起碼他在認慫這件事上還是態度端正的。
知道自己解決不了當下困局,那麼這件事就該交給更專業的人去辦,反正他現在是皇帝,凡事只要給出了目標,那麼結果便叫臣下們去頭疼好了。
可屋內的眾臣無論是閣臣、軍機還是總理衙門屬官,這些人受歷史的局限性所限,雖然七嘴八舌地向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但這些法子就連朱由校聽了也是連連搖頭。
朱由校倒是沒有歷史局限性,也知道大明當下和後世數百年華夏大地的問題所在,但知道歸知道,要是一直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朱由校都不敢保證,自己是不是還得跟崇禎一樣會自掛煤山。
眼下的朱由校面臨的局面也並非當初,那時大明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正被一家獨大的東林集團壓製得喘不上氣;在黨同伐異的指導思想下,齊、楚、浙、宣等黨不僅需要抱團,還得投納在代表皇權的閹黨門下才能與東林諸公比劃了個平分秋色。
正因東林黨的勢力太強,給其他各勢力團體的壓迫感實在太強,朱由校才能團結了一切所能團結的各方勢力,並強行拔高了軍方與勛戚的地位來充作圍剿東林的主力。
如果說東林黨滅亡於勢力太強、對皇權和其他勢力的逼迫過甚;那麼現在朱由校面對的困局便是不好協調自己扶植起來的各方勢力。
原本的設想中,朱由校都是要優先發展北方或西北的,當通過工業優勢逐步拉齊南北差距后,朝廷才會進一步向外開拓國土,再利用南方長江航運和沿海航運,打開大明海上貿易的新局面。
可以說朱由校的設想很理想也很豐滿,但現實這個小娘子卻實在是生得骨感。
一來他壓根沒想到自己左捅右懟的一通操作下能這麼快把女真趕進死胡同,二來他實在是沒想到大明的北方會糜爛如此——當老百姓連活下去的口糧都沒有時,盲目去談發展工業簡直比扯淡還扯淡。
所以大明現在的新式工坊除了北直隸,便只在山東和東南沿海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餘如陝西、山西、河南、兩湖等地,依舊還是在大力興建水利、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雖說礦場、窯廠也建了不少,但這些廠坊更多還是為了支應西北防務,對民生的促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朱由校大可以不去理會這些,畢竟大明現在可不是底子薄,而是壓根就沒有底子,這麼一個底兒掉的國家,完全沒有必要去考慮什麼平衡發展。但朱由校就是這麼個偏執性子,要不是因為這點偏執,他也不會短時間內就放棄了拿錢跑路的想法去跟東林黨死磕,也更沒必要一次次頂着朝臣的死諫,以頭拱地的與這幫偽君子死纏爛打。
在他看來,大明如今雖面臨危局,但這也是大明和整個華夏重新崛起的最佳契機。而大明若想崛起,除了謀求海洋權益外;重新打通西域,獲取中亞霸權,進而控制歐亞陸橋,不僅符合大明的戰略利益,以後世的角度看,也更加能夠保障整個華夏的能源安全。
這一切的前提,便是西北數省要有足夠的能力來為這一謀划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物資,這樣不僅能極大地縮短補給線,西北日後也會再度成為自唐以來的大明中心,這對整個大明的國防安全也同樣具備戰略意義。
而朱由校之所以暫緩謀求海上霸權,最主要的原因實在是海軍太燒錢了;再加上海軍的成果絕非朝夕可見,大明如今除了要與南洋的西班牙、葡萄牙還有台灣的荷蘭人進行貿易外,剩下的諸如朝鮮、倭國等彈丸小國,大明還用不上傾盡國力去打造一支橫行大洋的艦隊出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糾結,朱由校這才下定決心,在蒸汽機能夠應用到戰船前,大明都會維持近海防禦和保持遠海威懾的基本海軍思路。最好是鐵甲戰艦下水並形成戰力,大明再以降維打擊之勢給那些泰西番子好好上上課,順便也告訴告訴他們究竟什麼才是“聖人教化”。
雖然大的方向有了,但怎麼做才能擺脫眼前局面又實在叫朱由校頭疼不已,看着底下的群臣還在滔滔不絕,他只覺得腦袋嗡嗡的已經更不靈光了。
一群和尚,竟沒一個會念真經……
“咦?這和尚……念經……哎唷!怎麼就把這茬忘了!”
提起外來的和尚,朱由校一下就想起那群被自己丟在福建去修炮台的美第奇家族成員,也不知道這麼久了,這群人究竟死的還是活的……最好是還活着,別管這經能不能念下去,要是都死了,那可就連這群外來的和尚都沒有了;那他小朱皇帝豈不是又要自己摸石頭過河了?這要是能過河還好說,萬一一個不小心再傷到自己,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