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堂辯才
“秦有王子,名曰政,喜酒肉,好女色,文不成,武不就,紈絝子弟也,若為王,則為我南鄭之大幸!”
“白御史此行,有能遇良機,當助之一臂之力,促使其成為大秦新的秦王!”白墨秋看着秦政,腦海中回想着鄭王的叮囑!
“原來這位就是王子政,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面,久聞大秦王子政大名,卻不曾想,王子政竟然還有這般見識!”
白墨秋嘴上恭維着,腦海中卻是快速的在思索着對策,這位秦國王子政,似乎跟傳言之中有些不太一樣啊!..
秦鄴是何等精明,雖不知道秦政如何說出這樣一番話,但他可以肯定,秦政根本無法接下白墨秋的反擊!
秦鄴朝下方大臣之中最左前方的一個中年男子看了過去,他慢慢開口道:“丞相,南鄭使者所言,你之意下如何?”
此人正是大秦身掛相印的大秦丞相安道年,他慢慢起身,緩緩道:“臣覺得,事有輕重緩急!”
“大秦之國政,一直是最為薄弱之處,若就國力而言,我大秦兵鋒已經無人能擋,若國政能夠有所提升的話!”
“那對於我大秦而言,整體國力的提升,應該會很大!”安道年看着秦鄴:“臣覺得,應以大局為重!”
“吳子山雖對我大秦有功,但我大秦對他也同樣不薄,至於說交給南鄭,那不是我大秦的作風!”
“白使者,我大秦能做的,最多只能把他們驅逐出大秦國境,其他的,我大秦就無能為力了!”安道年看向了白墨秋!
白墨秋微微一笑,剛要開口,秦政的聲音卻是再次響起:“不可!”
眾人再次看向秦政,秦鄴也是有些好奇,這小子,在這種時候不是應該在打瞌睡嗎?怎麼今天這麼反常?
他淡淡開口問道:“哦?難道政兒有什麼想法見解?”
秦政還在快速的組織着語言,聽到秦鄴問話,他輕聲道:“兒臣還在想!”
“還在想?”秦鄴看着他搖了搖頭,隨後看向了右側的一個魁梧大漢:“上將軍覺得呢?”
“臣?”上將軍孟翱笑道:“臣是武夫,也就是白使者嘴裏的野蠻之人,又如何能有什麼覺得?”
“臣只知道上陣殺敵,這些彎彎繞繞,花花腸子,臣不懂!”孟翱搖了搖頭:“一切但憑我王定奪!”
“政兒,你可還有什麼想說的嗎?”秦鄴心裏也有了決斷,看着一旁似乎真在認真思索的秦政,鬼使神差的開口問了句!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開口問秦政,或許是自己難得看到這小子有認真思考的時候!
秦政這時候也把思緒都整理的差不多了,他朝秦鄴恭敬的行了一禮,而後看向白墨秋:“敢問使者,在南鄭擔任御史多久了?”
白墨秋拱手道:“三年有餘!”
“御史,監察百官之職,糾正朝堂不良之風,勸諫君王,不知道白御史在這三年以來,監察了南鄭哪個官員?”
“糾正了南鄭朝堂的什麼不良之風,勸諫了鄭王什麼呢?”秦政一言,直接讓白墨秋愣在當場!
“為官者,當為天下百姓計,不知道白御史,又為南鄭百姓,謀取了什麼利益?為他們做了什麼呢?”
白墨秋直直的看着秦政,秦政平靜道:“吳子山,入我秦國三年,修建水車七十餘輛,挖七條河渠!”
他看着周圍百官:“開墾荒田千畝,使我秦國成千上萬百姓免於飢荒,勤於勞作,存活於世!”
白墨秋連忙打斷了秦政的話,他明白了秦政的意思:“做人先有德,德才兼備,德在前,才在後,吳子山此人!”
秦政則是搖頭道:“白御史錯了,敢問白御史,所謂德才兼備的德和才,在白御史的理解里,是什麼?”
“是如白御史這樣的人才嗎?”秦政笑着搖了搖頭:“請問諸位,誰能告訴我,什麼,才能稱之為才?”
“嗯?”秦政環視一圈,周圍的官員都是低聲議論了起來,秦政看向了安道年:“丞相以為呢?”
“請王子賜教!”安道年看了秦政一眼,秦政環視一圈:“為君者,治國能安民,是才!”
“為官者,實惠家國百姓,是才!”他朝孟翱那邊行了一禮:“為將者,上陣能殺敵,是才!”
他看着白墨秋,擲地有聲道:“而像白御史這樣,滿嘴的之乎者也,動不動就帶着一群人出使這裏,出使那裏!”
他冷然道:“憑一張嘴皮子顛倒黑白,於家國百姓無實惠,上不能為君分憂,下不能安邦治國,至於上陣殺敵?”
他冷然笑道:“不知道白御史,安能提得起殺雞刀否?那麼白御史,又有什麼資格去評論吳子山?”
白墨秋臉色一變,他從未想過,這個臭名昭著的秦國王子政竟然是會有如此犀利的詞鋒,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吳子山此人,無德而不忠!”白墨秋還是想以吳子山的品德方面入手,但卻直接就被秦政打斷!
“白御史,你應當知曉,如今這天下是什麼樣的天下,天下七分,各國之間,戰爭不斷,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天下亂世,什麼最重要?是人才!”他看着白墨秋:“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這一點,白御史難道不清楚嗎?”
“我大秦天下,從來靠的都是戰場廝殺,馬上爭鋒,而不是一群人在一個學堂之中,讀着什麼之乎者也的詩詞文章!”
秦政冷然道:“在南鄭,或許如白御史一般,動嘴皮子的人,會迎合鄭王的人,才會有大好的仕途!”
白墨秋臉色漲紅,秦政淡淡道:“但我秦國要的,是做實事的人才,例如吳子山,他可以不懂怎麼說話!”
“但他懂得怎麼做事,懂得為百姓做事,例如的大秦上將軍孟翱老將軍,他也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
“但他卻懂得怎麼上陣殺敵,怎麼擴大我大秦疆土,在我大秦,只有一句話,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