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長安爭奪戰
但平靜永遠是短暫的。此時的唐僖宗已跑到蜀地成都,在成都安定住后,越想越生氣,開始深深的思念長安。8年1月,春節還沒過完,唐僖宗就詔令太原、代州等節度使各發本道兵趕赴長安討伐齊軍。
詔令發下去了,各節度使發不發兵就不知道了,唐僖宗也無法,只能讓詔令先飛一會。而這個時候,黃巢也沒閑着,派遣使者到各地招降各鎮節度使等地方實權派。皇帝遠在蜀地,朝廷詔令不通,各鎮皆對唐朝復興沒有信心,從自身利益出發大多選擇暫時歸順大齊或者保持觀望,都按兵不動,觀望局勢的發展。
難得的平靜,也是讓人窒息的平靜。直到2月份,鄭凝績入蜀朝覲皇帝,悄然打破了這種平靜,鄭凝績是誰不重要,他的父親是時任鳳翔節度使鄭畋,而鳳翔是長安的西大門,此時是蜀地的西大門。看完鄭畋的奏章,從長安出發的三個月裏,唐僖宗第一次看到了曙光,目前唐室朝廷急需一個振臂一呼的英雄,打破目前讓人窒息的僵局,而這個英雄出現了,他就是鄭畋,大唐不亡亦。唐僖宗雖然好喜樂,但這次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鄭畋的高光時刻到了。
鄭畋這人不簡單,很有大局意識和戰略眼光,在黃巢還在嶺南以南轉戰的時候,時任同平章事的鄭畋就建議朝廷以招降為主,以嶺南節度使的職位授予黃巢,避免國家長期陷於戰火,他進言道:"黃巢亂軍因飢荒而起,又大肆劫掠錢糧,這才逐漸壯大,席捲全國。不如寬赦其罪責,以官職將其穩住,待日後時機成熟再行剿滅。那些跟隨作亂的民眾,大都只是為求活路才鋌而走險,只要遇上豐收之年必然思鄉,到時軍隊離散,黃巢不戰自滅。"由此可見,鄭畋看問題的眼光非常准,先授予官職穩住事態有方法,時機成熟再行剿滅有原則,對農民軍的需求及可能的變化很了解有謀略。但當時,朝廷的另一位宰相盧攜正倚重淮南節度使高駢,認為高駢統領的淮南軍足以剿滅黃巢,因而極力主張繼續進剿。唐僖宗也正年輕氣盛,亦希望高駢能夠成功,最終採納了盧攜的主張,以剿滅為主。在中書省辦公時,鄭畋再次規勸盧攜道:"賊軍百萬,橫行天下,國家的安危全靠我們幾個人來謀划。高駢消極作戰,養寇自重。您想依靠於他,我不知道將來結局會怎樣。"盧攜拂袖欲走,結果不慎將袖子甩到了桌案上的硯台里,氣得將硯台扔到地上。兩個宰相不顧體面,在辦公場所公開鬧矛盾,實在影響不好,唐僖宗一怒之下就同時罷免了鄭畋和盧攜兩人的相位。
後來形勢的發展,正如鄭畋所料,黃巢的軍隊終於攻入長安。盧攜羞愧自殺,鄭畋任鳳翔節度使,守護長安的西大門。在唐僖宗西逃途中,在斜谷遇到前來迎駕的鄭畋。鄭畋號哭請罪:"社稷至此皆是將相誤國,請陛下斬臣以謝天下。"唐僖宗聽了既感慨又慚愧,“愛卿何罪?早如卿所言,何至如此啊”,忙撫慰鄭畋一番,讓他堅守要衝阻止亂軍西進,並允諾可以行使便宜行事之權。
鄭畋返回鳳翔后,就召集軍府將吏,商議討賊之事。諸將皆認為賊軍勢大,現在不能硬扛,建議等各地勤王軍隊雲集后再做打算。鄭畋很生氣也很無奈,怒火攻心以致暈倒在地,后雖被救醒卻始終無法發聲。
而黃巢的招降使者恰於此時抵達鳳翔,節度使病重不能說話,軍隊二號人物監軍彭敬柔就負責處理這個事情。太監終是無種沒膽量啊,被黃巢的軍威嚇破了膽,就以鄭畋的名義起草謝表,表示歸順黃巢,並設宴款待來使,席間,諸將皆哭。來使非常奇怪,問“大家得投明主,何以悲傷?”一個反應比較快的幕僚含糊應道:"鄭相公因風寒不能前來,我們都很悲傷。"
鄭畋後來得知這一狀況,認為人心尚未厭唐,於是召集將佐,曉以大義,終於得到諸將的支持。他刺破手臂,與諸將歃血為盟,並趁機修繕城池,整治軍械,訓練士卒,同時秘密聯絡周邊各藩鎮,相約合力討賊。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等皆各率所部,抵達鳳翔。同時,神策軍尚有數萬大軍分散於關中各地,只因朝廷西遷而無人指揮。鄭畋將這些軍隊全部召集到鳳翔,並厚賞錢財以結軍心,一時間軍勢大振。不久,黃巢又遣使者至鳳翔。鄭畋當即斬殺使者,與黃巢決裂,同時派兒子鄭凝績入蜀朝覲皇帝。
3月,唐僖宗加授鄭畋為同平章事,充任京西諸道行營都統,與涇原、秦州、鄜延、夏州等節度使"同盟起兵,傳檄天下",並允許他以"墨敕"封授官職,自行封賞有功將士。同平章事就是與宰相同級別,畢竟級別高了才好協調事情,京西諸道行營都統就是長安西邊諸路軍隊總指揮,以"墨敕"封授官職,就是可以自行封賞,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利。唐僖宗也是拼了,充分放權,將希望寄托在鄭畋身上。
鄭畋雖是文官出身,但行軍打仗也不含糊,唐朝的風氣是出將入相,可安邦定國,也可領軍沙場。接到唐僖宗的任命后,鄭畋隨後便向天下發佈檄文,號召各藩鎮共討黃巢,鄭崮檄文一出,頓時天下震動,各鎮紛紛響應,加快了發兵勤王的步驟。
大齊皇帝黃巢也早知道了消息,從派遣的使者被斬就明白了鄭畋將會是一個勁敵。看到鄭畋發佈的檄文,黃巢隱隱感到一絲不安,這一仗必須要打,且必須要打贏,打不贏觀望的各鎮節度使就會再次歸順唐室朝廷了,這年頭,誰贏群眾才會幫誰。
黃巢命手下第一大將尚讓、王璠兵馬攻打鳳翔。尚讓身經百戰,自然沒有將文弱書生鄭畋放在心裏,欲一戰滅之。鄭畋命令大將唐弘夫埋伏於龍尾陂(在今陝西岐山東),自率數千軍隊,多張旗幟,在高岡疏陣以待。看到鄭崮的軍陣,尚讓更放心了,率領部隊,直衝高崗,想要生擒鄭畋。尚讓的軍隊剛衝到一半,兩邊埋伏的唐軍忽然殺出,正面鄭畋的軍隊也迎面殺出,瞬間形成三面合圍之勢。形勢忽然大變,如撞進口袋一般,尚讓大驚,急令部隊後撤,卻已經晚了,兵敗如山倒,前軍踐踏后軍,一時死傷無數。龍尾陂一戰,尚讓軍隊被斬首兩萬餘級,伏屍數十里,無力再戰,尚讓只得率領殘軍狼狽逃回長安。
龍尾坡首勝,軍威大振。鄭畋命令唐弘夫、程宗楚乘勝追擊,率前軍進擊長安。尚讓狼狽逃回長安,為了面子上好看,就謊稱敗於鄭畋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黃巢大驚,想不到鄭崮這麼有實力,令黃巢更為驚恐的是,聽各路探軍來報,多鎮節度使已派出軍隊,準備兵圍長安。
此時,唐弘夫所率前鋒部隊兵勢正盛。各種傳言傳來,守城的義軍無心戀戰。為了暫避鋒芒減少損失,也為了不被全部圍困長安,黃巢決定先出城避一避,就率領部隊駐軍灞上,將長安拱手相讓。
勝利來得太容易了,唐弘夫、程宗楚有點懵,原來大齊軍隊是紙老虎,不足懼也,就沒有及時通報鄭畋后軍跟進。更要命的是,長安自古繁華之地,這群來自鳳翔的虎狼之師抑制不住衝動,誰不想發財,從剛開始的偷偷摸摸的訛詐,到後期正大光明的搶劫,渙散的軍紀如平原縱馬、易放難收,唐弘夫想約束已經約束不住了,只得派使者快馬加鞭去向鄭畋彙報。進入長安的鳳翔軍隊,燒殺搶劫,可憐長安市民,又遭受一次來自所謂自己部隊的洗劫。
亂世人不如太平犬,長安市民很受傷,原本期盼的王師還不如所謂的叛軍,我們到底是誰的子民。部分很受傷的市民,開始懷念大齊,一些人跑到灞上把消息報告給了黃巢。黃巢於是派軍士去長安城打探,發現長安城竟然不設防,城內兵荒馬亂,士兵忙於爭搶財物,所謂的大軍沒看到影子。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黃巢迅速派尚讓帶兵反攻長安。尚讓這次很用心,吸取上次的教訓,並活學活用,帶領部隊,三面合圍長安城,留下西門讓鳳翔將士跑路。京城三日游、搶夠了錢財的鳳翔將士們無心戀戰,紛紛從西門撤出,唐弘夫、程宗楚約束不住,也戰死在亂軍中,尚讓終於一雪龍尾坡慘敗的恥辱。
等鄭畋率領部隊急趕到長安城外時,黃巢已率軍進入長安城。看着城樓上升起的大齊國的軍旗,功虧一簣,鄭畋長嘆一聲悔恨不已,只得率部退回鳳翔。長安西線又一次陷入僵局的平靜,黃巢忙於東線、南線的戰事,沒有精力專心進攻鄭崮,鄭畋一時忙於聚攏從長安歸來的潰軍,也暫時無力再攻長安。
黃巢任命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穩定住了襄陽、鄧州方面的局勢,又派遣朱溫駐兵長安西邊,與鄭畋等唐朝軍隊對峙。唐僖宗也沒閑着,看鄭畋仗打得不錯,就詔令授鄭畋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充任京城四面諸軍行營都統,讓他以宰相身份總領收復長安的戰事。
西線依然是僵局。黃巢這邊朱溫很是兇猛,雖然幾次打退聚集的唐軍,但沒有決定性的勝利,鄭畋這邊協調各路軍隊圍攻長安,雖然困難重重,但整體形勢向著好的方面發展,包圍圈越圈越緊。
雖然是僵局,但整體上對唐室朝廷是有利的,仗打的就是綜合實力,唐朝雖虛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鄭畋帶頭,各路藩鎮也奔走在勤王的路上。但不幸的是,僵局很快被打破,鄭畋居然被驅逐了。
驅逐鄭崮的不是唐僖宗,而是鳳翔行軍司馬野心家李昌言,鳳翔節度使鄭畋的直接下屬。在和自稱大齊皇帝的黃巢的對戰中,鳳翔府庫耗竭,鄭畋只得減少了對士卒的犒賞,並削減軍餉,錢財拿的少了,士兵自然牢騷滿腹,李昌言覺得機會來了,這個亂世就流行以下犯上,當節度使是每一個武將的夢想,如今士兵不滿,正是機會。於是李昌言藉機予以煽動,8年冬天,他把興元的軍隊調回鳳翔首府鳳翔府,作進攻之勢。..
鄭畋很難過,原來最大的威脅沒有來自大齊,而來自於自己的部下,最深的傷害都是來自於自己人。看着鳳翔軍隊互相對峙的局面,56歲的鄭畋一夜之間蒼老了很多,鬚髮皆白,看着大唐王朝剛剛有一點恢復的跡象,鄭畋不希望部下自相殘殺,為了大局穩定,為了這來之不易的局面,就決定一個人去見李昌言。鬚髮皆白的鄭畋一個人走向了李昌言的軍營,走的很慢,卻一步一步很堅定,李昌言軍營裏面的將士沉默,主動讓道給這位老人。在李昌言的中軍大帳,兩人相座無言。良久,鄭畋把兵符解下,輕輕的放在桌案上,“鳳翔就有勞你了”,鄭崮拱拱手,走出大帳,走出軍營。
李昌言自封為鳳翔留後,就是代理節度使的意思,並派兵護送鄭畋西行離開鳳翔境地。鄭畋本想去成都會合唐僖宗的,走到一半的時候,感覺太累、身心俱乏的累、幾十年的累一併湧來,也許真的老了,就給唐僖宗上了一封奏章,稱病,留在漢中養老。
唐僖宗很快從軍中得到消息,心疼、憤恨卻無奈,只得詔令鄭畋為太子少傅(太子的老師),詔令李昌言為鳳翔節度使,詔令宰相王鐸代替鄭畋為京城四面行營都統,"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徵兵赴關內"。
英雄要建功立業,英雄也可以為大局而甘願後退,英雄會落寞但不會被忘記。882年,鄭畋再次被唐僖宗徵召為宰相,並讓他主管軍務,統籌協調各路勤王事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鄭畋不辱使命,在朝中抵制宦官田令孜胡亂干政,在外聯絡各地藩鎮軍隊兵圍長安,終於在883年4月將黃巢大軍逐出長安。
883年,唐僖宗準備從蜀地重返長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此言不虛,野心家李昌言雖早已被朝廷任命為鳳翔節度使,但一直心裏不踏實,擔心鄭畋追究他兵變奪權之事,遂勾結田令孜,向皇帝告發鄭畋的過錯。鄭畋心裏很清楚,了卻君王天下事,也該歸隱山林了,遂稱病請辭,對唐僖宗道:"陛下回京必經鳳翔,沿途供應,全都要靠李昌言來保障。臣若以宰相為駕,必然會讓他心懷不安,還是免去臣的宰相之職吧。"看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唐僖宗很感動,卻也很無奈,只得改授鄭畋為檢校司徒、太子太保,隨後又以其子鄭凝績為壁州刺史,讓他在壁州(治今四川通江)服侍鄭畋養病。
887年,鄭畋在龍州(治今四川平武)病逝,終年六十三歲。唐僖宗追贈鄭畋為太尉,后思及他的忠誠與功勞,又追贈太傅。後來,鄭畋歸葬滎陽,魂歸老家。時任鳳翔節度使的李茂貞因早年曾得鄭崮提拔,又上疏朝廷,請賜鄭畋謚號,888年正月,唐僖宗再贈鄭畋為司徒,賜謚號"文昭"。
贏得生前身後名,後人對鄭畋的評論甚高,選取幾條重要的,與大家共勉。“鄭畋出將有破賊之功,入相有運籌之益,功成身退,始終俊偉,唐末諸相,惟畋優焉。”“黃巢以下第書生而攪翻世界,鄭畋以致仕書生而整頓殘唐,均是英雄伎倆,固不得以成敗論也。”“鄭畋倡義於先,功將成而忽敗,李克用赴援於後,兵一奮而即成,非畋之忠義,出克用下也,時勢迥異也”。
英雄已逝,所幸後來有人。江山代有人才出,歷史從不寂寞,在唐末的舞台上,另一個主角即將驚艷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