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七四章 交通
當然那種算是宏願了,眼前最重要的還是發展好瓊州,帶領瓊州群眾過上吃的飽,穿的暖,這種共同富裕的日子。
至於錢財和權力,從短期來看是值得爭取和努力獲得的,從長期來看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無法傳承的東西。
因為沒有哪個家族能永遠昌盛,連王朝都會衰敗,何況是家族,整個上年的歷史,連孔家是不是正宗的都不敢保證,而別的家族早就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了。
整個炎黃子孫經歷了這麼多的興衰,為什麼還能傳承下來,不是因為家族,而是因為大家共同認可自己的身份。
總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有人能站出來振臂一呼,必將應者雲集,然後大家為了保護共同的家園,團結一致對外。
這才是保證傳承的基礎,需要整個國家的強大,為什麼其他的文明古國都消失了?那麼那些古國的貴族家族還在嗎?
家族只是一時的,國家的強大才是一世的,家族即使衰敗了,後代也能靠着勞動換取一點低保,不至於餓死。
還能保證傳承的穩定,至少能保證後代在一個平穩安全的環境中,默默地積攢實力等待再次崛起的機會。
反過來就是家族顯赫了,也只是一頭待宰的肥豬,參考野豬皮入主中原,多少顯赫一時的家族被屠戮。
就拿朱家的子孫來說,有多少被虐待后殺掉的,這個時候連子孫後代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再度崛起?
所以一個人的氣運和國家息息相關,國家強大了,哪怕你的氣運再低,又能低到哪裏去?照樣比在那些戰亂的國家生活的好百倍以上。
國將不國的話,你的氣運再強,也只能保證一時的富貴,天天提心弔膽的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具體參考漢奸,最後都被清算。
所以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這樣可以說很偉大,也可以說是自私,為了自己的後代能過得更好。
張云為什麼一直在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就是希望所有人習慣這樣富裕的生活水平,要是哪天水平下降了,希望有人能站起來反抗。
因為從來沒有指望過張家能千秋萬代,只是希望自己的後代子孫哪怕落魄了,也可以靠着一份普通的工作養家餬口。
而且張家的落魄是可以預見的,張雲的做法擋住了太多人的財路了,內陸的那些人恨不得張雲立馬死去。
然後好把張家現在所有的財富吞噬掉,要不然之前怎麼會鼓動朝廷來對付張雲,這麼多先進的技術是所有勢力渴望的。
所以張雲才給瓊州群眾這麼好的生活,爭取治下民眾得民心,這也是瓊州不進入內陸的原因,也是瓊州不使用內陸讀書人的原因。
觀看完水庫工地以後,周國寧在黃光的安排下重新坐上火車,打道回府。
在火車上周國寧已經有點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始推廣火車這種交通工具了,實在是運力太大了,而且造價成本也可以接受。
所以就了解一下現在瓊州的包括鐵路在內的交通修建情況,這是統一瓊州之後,算是最大的工程了,也是官府最關注的事情。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現在所有瓊州人的共識了,要想經濟再上一個台階,除了對外掠奪之外,內功也要修鍊好,而交通一定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遠在秦朝時期,就開始修建高速公路了,那就是傳說中的秦直道,在交通方面自然不能被秦朝打敗不是。
從整個明朝來看,瓊州是在交通方面花費最大的地區了,特別是最開始修建的普通水泥公路。
從開始的張家鎮為中心,沿着張雲的征服步伐路徑,一直在修建道路,從來沒有停過,現在一條環島的普通水泥路,是聯繫整個瓊州的大動脈。
也是覺得當初規劃的這條普通的水泥路運力有限,才在這個基礎上規劃了一條鐵路和高速公路的。
目前普通公路正在修建貫穿島內的道路,因為島內山區條件複雜,所以施工速度收到了很大的影響,只能慢慢的推進。
而新建的高速公路,沿着普通道路正在緊張的施工中,目前高速已經修到了儋州和崖州兩個區,正在向萬州延伸出來。
最後在萬州接頭,從而實現閉環的環島高速,之所以進度這麼快,也是因為安南和廣南提供了大量的派遣工過來。
實行得是多段道路同時施工,加上又是沿着原有得普通道路施工,難度降低了很多了,而且車輛廠製造的主要工程機械都優先供應到這裏了。
相比施工速度飛快的高速來說,鐵路的施工速度就有點不及預期了,因為沒有經過驗證,加上沒有施工經驗。..
導致速度不及預期,不過隨着這次的火車試運行,知道火車的龐大運力以後,肯定會加快鐵路的修建速度。
鐵路的修建成本比高速低很多,單位運輸費用也比汽車低很多,這種種優點之下,鐵路的大爆發即將到來。
再過個兩三年的時間,整個瓊州的道路規劃將會全部完工,到時候瓊州將會擁有一個巨大的經濟槓桿——便捷的交通。
這種在交通方面的大規模投入,讓一些的粵省官員看不懂,在他們看來只要當地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農民安家樂業就行了。
花這麼多錢搞這些交通道路,搞什麼奇Yin技巧開工廠,特別是那種離經叛道的教育,都把淳樸的人心給搞散了。
還不如把錢給花在水利和開荒上,這樣才能種更多的田,養的起更多的人,也能讓治下更加繁榮。
還想讓瓊州放棄全民教育,還說什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話,大概意思是: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對於這種說法瓊州向來是嗤之以鼻的,也不和人辯解和爭論,就是老老實實的埋頭苦幹,發展自己。
他們不在乎經濟的發展,也不在乎治下民眾日子過的如何艱難,他們只在乎他們的花天酒地和吟詩作對。
認為這才是讀書人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讀了書之後去做工人,去做匠人,私底下還把瓊州稱為是一個流放的賤籍之地。
他們不知道基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他們也不知道因為基建讓多少之前在饑寒線掙扎的農民實現了溫飽。
這麼多的工程,雖然在一些危險性大的地方用了派遣工,用工最多的還是瓊州群眾,他們靠着基建養活了家人。
而接下來大規模開工的鐵路修建,更是用工大戶,很多的工作都需要人來參與,比如放置枕木,平整碎石等工作。
等最後經過學習轉為合格的產業工人以後,那麼瓊州騰飛的基礎也就牢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