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坐不住的京城諸王
“陛下,蘇正康、趙丕求見。”
李晉淡然道:“宣。”
“臣蘇正康見過陛下。”
“臣趙丕見過陛下。”
李晉緩緩將手中的奏章合上:“兩位愛卿來找朕所為何事?”
趙丕率先開口道:“臣聽說退朝之後陛下去找了趙家的麻煩。”
“看來趙愛卿的消息很靈通。”
“陛下的行動魯莽了,齊王和陛下的關係,要比尋常諸王親厚幾分。”
“如此舉動,難免會讓陛下與齊王的關係出問題。”
“陛下責罰吳王,讓吳王去太廟時,京城諸王就已不滿陛下了。”
“若陛下此次再對齊王動手,只怕到時候諸王要寒心啊!”
李晉冷聲道:“他們就不怕朕寒心嗎?”
“平心而論,朕繼位半年多的時間,朕有虧待過他們嗎?”
“你是戶部尚書,為了養活這些宗室的人,朝廷為此花費了多少銀兩,你還不清楚嗎?”
趙丕沉默。
大秦為了防止宗室動亂,都是象徵性地封一塊地。
允許他們在當地持有大量的土地,至於這些王爺,則停留在京城。
當初為了安撫諸王,太宗曾立下規矩,京城諸王日常生活所需,全數由宗人府提供。
為養活諸位王爺,戶部每年需撥付數百萬兩白銀給宗人府。
“不是朕想對他們動手,他們實在是太貪,胃口太大了!”
蘇正康忽然開口:"不知陛下想將這事做到什麼程度?”
“朕不是什麼趕盡殺絕的人,此次面對的又是皇室。”
“這樣吧,他們要是識相,願意儘快與京城的商人做出切割,以往的事情朕會既往不咎。”
“若他們還要為這些商人做背景,王府的財產就當他們對大秦做出來的貢獻吧。”
“如若他們帶着商人鬧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說到最後,李晉的話語凌厲至極。
三人沉默,蘇正康率先笑道:“京城除了傳趙家完了的消息外,還有一則謠言。”
“百姓們都說,陛下今日的舉動,是為了讓謝大人從南方帶過來的幾個商人上位。”
明白蘇正康是在為北方的商人和士族站台,李晉沒有點破。
“此事朕是針對那些以為有諸王做靠山就可以無法無天的商人。”
“至於其他商人的事,朕懶得理會,他們有什麼問題,就去市舶司詢問。”
當初成立市舶司,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潘芮處理商人的事情。
“當然,如果這些南方來的商人們有上位的本事,朕也不會攔着。”
得到滿意答覆的蘇正康對着李晉一禮,與趙丕一起離開了武英殿。
兩人剛離開,董淺夢就拿着一封奏疏走了進來。
“陛下,這是從遼東傳來的奏章。”
看到上面李均的署名后,李晉連忙將奏章打開。
李均沒有向李晉訴苦,只是將自己這段時間在遼東地區的所見所聞寫了下來。
其中提到的最主要的問題,一個是當地的基礎設施,需要儘快修建。
另一個是遼東大地廣闊,但是沒有多少百姓過去。
李均希望李晉能將遷徙百姓的事情儘快提上日程。
“萬年縣中的百姓要開始遷徙了嗎?”
“定的時間是明日,到時候會有官兵去護送。”
李晉點頭道:“明日抽個時間去看看。”
以李晉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呼聲和地位,大張旗鼓前去自然不合適。
第二日早上,李晉下朝後帶着董淺夢來到萬年縣附近的一處涼亭。
看着百姓們拖家帶口輾轉向北方走去,李晉心中一嘆。
要逐漸將百姓遷徙到遼東,基礎設施的事情不能落下太久。
遼東各處的官員需要儘快挑選。
如今的遼東將要開展建設,正是最需要錢財的時候。
無論如何短缺,想要讓大秦在未來的數年有一個相對長足的發展,李晉就必須將建設遼東的銀子給扣出來。
就在李晉思及此時,北方有一支車隊緩緩向京城的方向駛來。
“這是……”
等車隊走近了幾分后,李晉終於在車隊上看到一個大字。
金!
自從李晉在宣化的戰場中擊潰匈奴人後,所有的壓力都給到了金國人。
金國對大秦沒什麼想法,在李晉派出使者表達願意和談的想法后,金國上下就準備了起來。
風塵僕僕半個月後,金國的隊伍總算來到了京城!
李晉冷聲說道:“看來朝堂要不安分了啊!”
等李晉回到宮中后,韓忠立馬將金國人送上的國書遞上。
本來與金國談判的事情應該交由鴻臚寺去負責。
但是金國為表達對此次和談的誠意,特意派出了一位王子。
大秦是禮儀之邦,自然需要一個身份對等的王爺去與金國的王子談判。
金國人的身份流露出去后,宗室中的王爺們就像嗅見了腥味的貓一樣,徹底坐不住了。
奏章如同雪花般飛進武英殿,都要主動請纓去與金國人談判。
李晉隨意地拋下楚王李興遞上來的奏章:“這幫蠢貨,還真想為商人們牟利啊!”
李敏倒是提過,京城的王爺們將能與金國貿易的名額給賣出去了。
李晉一開始只是將信將疑,到了現在的這一步,由不得他不信了。
董淺夢詢問道:“陛下覺得讓什麼人去談判比較合適?”
“這事先放一放,拖一下吧。”
第二日上朝時,李晉對與金國談判的事情隻字未提。
他徑直詢問向暉:“工部什麼時候派人去遼東修建基礎設施?”
“陛下,遼東需要修建的東西較多,從道路水利到地方官衙,基本都需從頭修建。”
“但……修建這些東西需要大量的銀子啊!”
李晉沉吟道:“就先修路吧。”
以如今大秦的財政狀況,想要修建水利有些為難,修路還能應對。
向暉恭敬地問道:“不知道陛下此次打算召集多少民夫承擔徭役?”
要在遼東修建基礎設施,最重要的就是勞動力。
按照大秦的慣例,這種事情都需要發動徭役。
“這次就不發動徭役了。”
向暉不解地看向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