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常遇春的選擇
「王爺,應天來信了!」張虎恭聲道。
正在品茗的許青聞言,起身道,「是家裏來信了,還是皇上來信了?」
「都有。」
張虎遞上手中的信件。
許青接過,一封上面寫着《夫君親啟》,另一封寫着《許青親啟》。
想了想,許青先撕開了《許青親啟》。
【四弟,蘇杭的事兒忙得咋樣了,要是步入正軌的話就回來吧,標兒整天吵吵着讓你回來。
玻璃產能的事兒也該提上日程了,之前已經給富紳做了保證,開春就給人代銷權,算算日子也就只剩四個月了,到時候整不出來,那咱的臉往哪兒擱?
你不在,科學院也荒廢了,咱還指望着再搗鼓些新鮮玩意兒呢。
對了,大興安嶺那邊回信了,那群流氓兵已撤走,不過對方的戰力挺高的,據湯和說,若不是明軍有大量的火器,戰鬥估計要膠着很久。
回來咱先給你放十天假,歇足了再搞玻璃產能,怎麼樣,大哥夠意思吧?】
許青嘴角抽搐,心中腹誹:說好的一個月加十天,就給我一個零頭?
虧你還是皇帝,說話竟然不算數。
搖了搖頭,許青又打開了家裏來的信。
蠅頭小楷,字跡娟秀,是柳葉熙的字。
【夫君,你當初說了會抽空常回來看看,怎麼一次都不回來?
虧你還是王爺,說話都不算數。
離家這麼久,曦兒都想你了,你也不想家,蘇杭這麼近,又有蒸汽船,回來一趟就那麼難嗎?
欣兒都快會叫人了知道不,兒子也半歲了,你這個當爹可真是心狠……】
收起信件,許青的心也要飛回應天去了。
離家這麼久,說不想家是假的,只是這次朝廷投入了這麼大的財力,不好好把把關,他哪裏放心的下。
眼下,絲綢業、傢具業已經開工,前兩天裁縫鋪子也開了兩家。
雖然還沒有全面運作,但也沒那麼忙了。
「是該回去了。」
許青舒展了一下身體,朝張虎道,「大虎,讓人去杭州通知胡惟庸,叫他跟進海寧產業事宜,常來這邊看看。」
「是。」張虎問,「王爺,咱們要回去嗎?」
「嗯,在這裏逗留的夠久了,應天那邊兒也有事要做。」
看了看時間,已臨近傍晚,但許青此時已歸心似箭。
「去通知一下兄弟們,趕緊收拾東西,咱們今天就走。」
「是,屬下這就去辦。」張虎喜滋滋的離開了。
許青抿了口茶,舒服地靠在椅子上,翹起二郎腿兒優哉游哉。
一旁,小青歡快地收拾行李。
夜幕降臨,許青一行人踏上了蒸汽船。
接着,江面蒸汽升騰,許青朝岸邊前來送行知縣揮了揮手,便進了船艙。
終於要回去了,不僅許青,護衛們也喜不自勝。
蘇杭再好,也沒有家好。
許青的心情很好,手裏拿着春秋,嘴裏哼着小曲兒。
至於提高玻璃產能……去他的吧,先將十天假休完再說。
忙碌了這麼久,也該享受享受了。
兩日後,艦船抵達應天。
許青一下船,就直奔府邸。
不曾想,半道上卻遇上了趕來傳旨的小桂子。
沒辦法,許青只好先跟其進宮。
皇宮中殿。
許青等了一刻鐘,便聽到朱元璋洪亮的嗓門由遠及近。
「哎呀,四弟你可回來了。」
朱元璋一路小跑進來,毫無帝王風範。
許青正欲起身行禮,就被他攔了下來,「別整這些了,讓咱看看你瘦了沒?」
「嗯…確實瘦了,這段日子辛苦你了。」
朱元璋臉上難掩喜色,「你不在家,咱都覺得無趣兒,小桂子,快去備酒菜,咱要和四***飲一番。」
「奴婢遵旨。」
「哎~等等,讓標兒也來。」朱元璋笑道,「標兒跟咱念叨很久了。」
見他如此,許青也心情激蕩,「大哥,應天這邊兒都還好吧?」
「好着呢。」
朱元璋笑呵呵道,「前幾天張昶來信,蘇州那邊的絲綢、傢具、胭脂三個產業已經開始運作了,幾個行業加起來,光工人就有上萬,很多人都有了活計。
咱估摸着兩年就能回本兒,兩年後大明賦稅還能再度提高。
到時候,讓大名各地效仿這一策略,不出十年,大明將會邁向新高度!」
朱元璋心情極好,「對了四弟,杭州那邊如何?」
許青微微一笑,「和蘇州差不多,絲綢、傢具、裁縫已經開張,基本步入正軌。」
頓了頓,「不過,蘇杭兩地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底蘊深厚,扶持產業才如此順利,但換成其他地方,就沒這麼容易了。」
「其他地方的工業,也剛剛興起,若是再大搞工廠,怕是得不償失,現階段不宜用力過猛,得給大明各地、各行業一個成長的時間。」
「嗯……」朱元璋緩緩點頭,隨後又道,「對了,倭國是怎麼回事兒?」
「是這樣,他們購買了大量火器后,野心就開始膨脹……」
許青將現階段倭國的國情,簡單跟朱元璋解釋了一下。
「大哥,現在還不動手的時機,只需摁住他們禍害其他地方,他們就會陷入內耗,等到他們耗得差不多了,咱們再出手。」
朱元璋輕輕點頭,「行吧,當時聽說倭人來犯,咱本來是想發兵,百官也紛紛請戰,要不是你的信,說不定現在已經打下來了。」
許青勸道,「大明不動兵,他們會自相殘殺,可一旦用兵,他們必會抱成一團,拚死抵抗。」
「咱們不用心急,雖說現在出兵一樣能取勝,但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何苦呢?」
朱元璋道,「不過……對藩屬國出兵,咱擔心會造成其餘藩屬國的恐慌。」
許青微微一嘆,有影響是必然的。
儘管倭國先有不遵聖旨,攻打朝鮮、琉球,還扣押了使者,後有帶兵來犯,可謂是給足了大明有出兵的理由。
可那些小國家卻不一定這麼想,他們會以為大明是在開疆拓土。
對藩屬國用兵,確實影響不太好。
許青想了想,沉吟着道,「倭國如此放肆,咱大明若不對其進行懲治也說不過去。」
「到時候讓翰林院的那些學士,好好琢磨一下征討檄文,應該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