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護國公(2)
楊智還不曾來得及用那身明黃色的儲君龍袍打理好便着急的跪了過去:「兒臣參見父皇」,得了救兵的楊景顯然鬆了一口氣,將龍袍一揮:「起來吧」
得到回命的楊智拾掇着站了起來,又被楊景呵斥道:「大寧朝的護國公都不認識了?當初若不是護國公捨命救了先帝,你還得喚一聲叔公,趕緊將護國公扶起來」
「兒臣知罪」
父子倆這一唱一和弄得跪在地上的曹蠻一時間不知如何說理,面對走近伸手出來扶自己的皇太子,曹蠻也不好再賣弄當初的舊日情誼,先向楊智行禮過後:
「老臣參見太子殿下」
「叔公這是何苦,趕緊起來吧,不然一會父皇該責罰智兒無禮了」
楊智年輕又潔凈的雙手曹蠻推脫不過,只好隨着楊智一道起身還着急謝恩:「老臣謝過太子了」這一聲「叔公」比每年天家賞賜的歲禮更要寬慰這位老將的心百倍有餘。
「賜座」
陳和親自出手給曹蠻搬來了凳子,楊景自然是能看得清楚久卧病榻的大將軍今日這一番折騰已經夠累,但曹蠻卻不以為意,有將這凳子讓給楊智去坐的意思,又被楊景當即喝斷:
「就讓他站着!」
曹蠻似乎聽出了楊景今日對這位太子殿下的不滿,更為不解,又不好直接問道只得不為楊智添亂直接坐了下去,等到楊景坐回御座,大寧朝的三代人也就一起出現在了甘露殿,多年未有的場面若是廣武帝見着或許也會認為最後的選擇算不上錯。
「太子啊」
「兒臣在」
「咱們大寧朝的護國公想要隨軍一道北伐,可以不做主帥,也不做先鋒,只想做個什長,便是做個馬夫也願,你說說,朕是應還是不應?」
楊智也像是早有預料那般脫口而出:「兒臣以為,護國公拳拳報國之心,天地可鑒,此為我大寧之幸」聽聞此言,曹蠻心頭也歡愉了一些,以為有楊智此言或許隨軍北伐的事指不定有所可成。
可楊智只是輕輕望了一眼坐在凳子上的曹蠻便接著說道:「不過兒臣以為,若是咱們大寧的護國公,先帝諭旨欽封的大將軍不挂帥而做什長馬夫哪怕傳到了北奴人那裏都會覺着咱們大寧太不近人情,翻遍史書也不曾有過此等荒唐的事」
「哦?那你的意思是?」
「曹家子弟此番大多要隨軍北伐,就連護國公的幼子曹虎也已經投了軍,可謂滿門忠烈,若還是讓蒼顏白髮的護國公去戰陣殺伐,兒臣而已恐會傷了士卒之心,邢國公想必也不敢收咱們大寧的護國公去做馬夫。故而兒臣以為,護國公不該隨軍北伐,戰陣兇險,此番又是深入大漠數千里的亡國之戰,王師遠征,若是護國公隨軍北伐,兒臣憂心護國公的身子,父皇也會憂心,便是先帝在世,恐也不會答應」
楊智的改口和變着法的勸阻讓曹蠻認清了一些事,但若就此打住,也不會做這逢山開路的大將軍,探出了半個身子向楊智說道:
「太子,老臣的身子骨老臣清楚,還能騎馬,還能拉弓,大不了不要這聲名頭,就做我大寧朝的一個老卒隨軍,這也不行?」.z.br>
「不行」楊智的態度比楊景要堅決許多,曹蠻也不好發作,只見楊智轉身又向楊景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既然護國公有心報國,比起北伐,或許這件事交給護國公更為妥當」
「哦,說來聽聽?」
曹蠻也聚起了精神,仔細聽着從楊智口中的說出了每一個字:「此番北伐,德國公姜楷做了中路道行軍副總管,可身上還擔著五軍都督府的差事,這一遭半數朝廷精銳傾巢而出,武將更是十去六七,若是京城人心浮動恐會累及王師,故而兒臣以為,不如讓護國公出山領五軍都督府,鎮守皇城四關四鎮,以此安穩軍民之心」
聽完楊智之言,楊景緩緩點頭道:「朕怎麼能忘了這事,先皇在時曾多次告誡過朕,劍有雙刃,傷人傷己,不能總想着好的,太子這話倒是提醒了朕,就是不知護國公意下如何?五軍都督府下頭可是朝廷在北伐大軍之後全部的家當,叫作旁人倒是也叫朕不放心」
話已至此,曹蠻還能如何去說,只能無奈地說道:「老臣領命,這輩子別的不會,帶兵老臣可是敢說除了先帝爺,誰都不能叫咱服氣,陛下就放心吧」
「好,不過今日太子也在,朕倒是還有一件事想現在便說與護國公」
「老臣聽着」
「一旦北伐,長安城外的四關四鎮兵馬便不可輕動,朕給護國公挑一把快刀來,如何?」
「陛下可是擔心京城生變?只要老臣還有這口氣,陛下儘管放心便是」
「非也,俗話說快刀斬亂麻,既然解不開了,該用刀的時候,朕自然會讓護國公好生的替朕和太子鋤女干滅逆」
像是舊事迴繞上心頭的曹蠻此刻眼神有些慌亂,天子有此一言,恐怕又是要人頭滾滾了,不過比起未知的遠憂,重新出山的喜悅顯然更勝一籌,陳和見機趕緊說道:「陛下,該用膳了」
「好」楊景又一次離開御座走到說完了:「那老臣告退」的曹蠻身邊,這一次親自拉起曹蠻的手動情的說道:
「朕特意命御膳房準備了咱們北寧的菜,說到底,護國公和朕是同鄉,太子生在長安,長在長安,不懂咱們北寧菜的好,可是今日就便宜他一番,護國公陪朕說說話,讓他在一旁伺候着,如何?」
「陛下!老臣惶恐!」
「護國公不必如此,先帝在時不也常常如此在宮中設宴,讓朕作陪么?這些年護國公卧病在床,宮中賜食少了,話也少了,可是咱們君臣間心不曾少過一分,護國公體諒朕的難處,朕也知道護國公的心思,今日這桌菜,算是朕慶賀護國公離開病榻,盼着護國公再為朕去開疆拓土可好?」
被楊景一句一句說得心頭髮熱的曹蠻點了頭:「老臣遵旨!」
這註定是楊家和司馬家不同的感觸,司馬家除了太宗皇帝對這些勛貴老臣親信有加之外,其餘無不是視作家奴般對待,楊家出自征戰殺伐,如何能屹立北寧百餘年而皆有人追隨,靠的便是待人之誠心,取人之忠義。
堂堂大寧朝的太子也只能敬陪末座滿酒的一桌菜,究其根本卻不是世所罕見的山珍海味,而是幾碟廣武帝立國之後念念不忘的沙場菜色,重油重鹽,這是楊智不曾品出的味道,就像楊智不曾品出今日這桌菜是楊景在身體力行的告訴楊智:
「先帝臨終時和朕說過,要朕好生待諸位國之勛臣,莫似前奉自掘根基,朕聽了進去,朕也會讓楊家的子子孫孫都記住,莫負立國勛臣的真意奧妙,說到底,咱們才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