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占田占役
隨着那一日朱祁鎮的令下,整個皇宮開始一次清洗,這件事也讓在在仁壽宮中的孫太后以為皇帝是不是發生什麼了,還特地將朱祁鎮叫了過去。
在了解事情經過的孫太后覺得天子大題小做,這樣的話會牽連無辜之人,還勸了下朱祁鎮。
但是最終朱祁鎮還是一意孤行,開始了皇宮的清洗,而這一次清洗又會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呢,這我們誰也不從得知。
這時得到消息的京中百官都在測測皇帝這次是應何大怒清洗後宮。
這一日,朱祁鎮在雍肅殿殿中召見了戶部尚書于謙。
「臣戶部尚書于謙參加陛下,恭請陛下聖安。」
「于謙這已經是十一月中旬了,商稅徵收如何了?」
「啟稟陛下,順天府商稅已經頒佈下去了,已經讓稅務司官員開始徵收。」
「這其中有英國公張輔為首的勛貴主動前去戶部補交今年稅款的,也有以成國公朱勇等在看情況,等待戶部前去徵收稅款的。」
「還有以興慶伯周能為首的拒絕上交稅款的勛貴。」
「嗯……懷恩……傳令東廠」
「成國公朱勇等讓東廠把他們這些年來家族違法亂紀之事送至各自府中。」
「興慶伯等人讓東廠以大明律將他們家族違法亂紀之人抓捕歸案,送至刑部。」
「對了興慶伯可是周氏母族。」
「回稟陛下確實是,只應之前側封太子,從而被封伯。」
「哼,讓錦衣衛好好查查,並且以興慶伯縱容家族子弟為由,收回爵位。」
「奴婢遵旨」
「另外,再去趟母后哪裏,罰周氏在所在寢宮周禁閉一月。」
待于謙離開后,朱祁鎮則思考這英國公張輔主動帶着一群勛貴交稅的事,原以為這次比較難辦的會是英國公張輔。
可沒想到竟然會主動帶着勛貴前去補交稅款,這讓朱祁鎮不由的想起自從穿越以來,英國公幾乎沒有違背過自己命令。
而後朱祁鎮便對門外侍候的太監說到:「來人,傳召英國公張輔覲見。」
「奴婢遵旨」
……
「臣英國公張輔參見陛下,恭請陛下聖安。」
「朕安,平身」
「張將軍,這次召你前來,主要是為了一件事,軍中將領占田,占役之事。」
「張將軍可曾清楚。」
「末將…….清楚,陛下恕罪。」
「那張將軍可知道,軍隊勛貴占田占役之事一直遭文臣詬病。」
「當年三楊輔政之時王驥沒少通過各種理由侵蝕五軍都督府軍權。」
「現如今五軍都督府雖說掌管天下兵馬,可是這其中什麼權利兵部都會插上一手的吧。」
「若不是現在王驥外調,還有當年宣宗皇帝遺詔,和故去的張太皇太后壓着,此刻的五軍都督府權柄怕是要被兵部侵蝕更多。」
「更何況,如今勛貴青黃不接,哪怕等那批講武堂學員出來擔當大任也要需要一些時間。」
「那陛下這……是何意……」
「我想問問張將軍怎麼看待軍隊將領占田占役之事。」
「這……陛下,如今大明各衛所均有兩大弊政,占田占役。」
「而這軍官霸佔田產,占役之事,那時自永樂年間就已浮現。」
「國初太祖皇帝設立衛所屯田,以此來養百萬大軍那時候確實是真的,但是自永樂起,不少大軍出征之事都需要朝廷補貼,占役占田之事也是那時已經就浮現了。」
「那當年太宗皇帝為何不處理呢?」
「陛下可知,當年京城北遷,新都修建,太宗,仁宗,宣宗的陵寢修建,哪怕如今陛下的陵寢修建,都是何人在修?」
「難不成事那些衛所士卒?」
「啟稟陛下,這些一切都是衛所士卒修建的。」
「眼下除了邊軍和京營,大明各地衛所基本都有占役占田的現象,這哪怕是當年王驥利用這些抨擊五軍都督府,但時他自己也不敢動這些方面。」
「而這些敢去占田的將領無不是軍中骨幹,這方面一動,大明除了邊軍,京營,其他各地衛所將領都將不滿。」
「自陛下登基以來不管陛下做什麼老臣一直都是謹遵陛下旨意。」
「如今陛下若是要處理軍隊占田占役之事,末將哪怕拚死也要勸諫陛下,此事萬不可操之過急啊。」
看着眼下跪在地上勸諫的老者,朱祁鎮目光逐漸變的複雜隨後開口問道:「那占田占役之事勛貴可曾參與。」
「回稟陛下,我等勛貴都有各自封邑還有田產,族中子弟也會行商,這些占田所得我等還看不上,只是這占役,有些勛貴確實會有。」
「那老將軍的意思是,這件事不處理了?」
「末將……末將不敢……」
「可是如今邊軍京營兵馬正在整頓,如今要是大動干戈,必將引起各地衛所不穩。」
「陛下末將以為,不如等朝廷整頓完邊軍和京營兵馬,慢慢從山東河南南京等這些情況稍好的衛所,開始以換防名義調離士卒,再將士卒歸編京營整改。」
「而後在向南方整頓那些糜爛的衛所,最後再是雲貴川,這些地方的衛所情況對比南方各地的衛所也相對較好。」
「如此下來,就算這其中有將領猜測到陛下欲要整頓衛所將領占田占役之事,也會心中抱有僥倖,不會引的天下不穩。」
朱祁鎮聽完張輔所講,也覺的此刻京營邊軍都在整頓,若是此刻在動各地衛所確實會引起國家不穩,最終還是同意了張輔的想法。
「那就如此吧,張將軍回去後記得勿要對他人說起,領外勒令勛貴勿要在出現占役情況」
「末將遵旨」
「退下吧」
……
從雍肅殿出來英國公張輔似乎鬆了一口氣一般。而後又變的目光憂慮了起來,這一事雖說是該一段落了,但是以後呢。
英國公張輔感覺,以前的天子雖然寵幸王振胡來,但是這些根本性的東西不會動,而現在,天子確實不胡鬧了,每天也會處理政務,但是也開始觸及改革大明如今的弊政了。
只是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要知道歷史上觸及改革的只有一個人成功了,那便是秦孝公,但是當時力主改革的商鞅卻慘遭殺害。
至於其他的改革無不讓國家更加困頓,就例如北宋的王安石改革和南宋的賈似道都加快了國家的衰落,可是如今大明又將如何呢?
想到這裏這位歷仕四朝正統年唯一還活着的輔政大臣英國公張輔不由的嘆了口氣。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