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暗流涌動
第二天上午,華榮集團會議室里正在召開每季度例行董事會。
董事局主席譚家華坐在會議桌最主要的位置,緊挨着譚家華的是華榮集團另外一位創始人譚家榮,譚家華的親弟弟,二人年紀相差一歲,一位61歲,一位60歲。
譚家祖籍義烏,兄弟二人從小家境貧困,初中沒讀完哥哥譚家華就帶着弟弟譚家榮開始了擺地攤創業了。早期什麼賺錢就賣什麼,只為餬口活命,後來隨着改革開放市場一天天好了起來,一次偶然機會,譚家華髮現隨着香港電影進入內地后香港明星的海報異常好賣,也可以說是異常火爆;早上進的貨不到中午就被搶光了。於是兄弟二人就專做明星海報批發,後來正好趕上義烏國際商貿城的開發建設,兄弟二人終於在商貿城裏有了自己的攤位,從此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後來隨着義烏市場爆髮式的成長,慢慢變成了世界小商品的集散地,兄弟二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大了起來,直到發展到今天,如今的華榮集團廠區加起來13萬平米,員工四千多人,一度成為國內的裝飾畫大王。
哥哥譚家華頭腦靈活,敢打敢拼,雖然只有初中畢業,但他特別喜歡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痴迷,他深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另外滲透在義烏人基因里的經商頭腦趕上了時代的大發展,他又很好地抓住了這個時代紅利,一躍成就了今天的華榮集團。
弟弟譚家榮的性格跟哥哥譚家華正好相反。他勤勞樸實,吃苦耐勞,不善言辭,對哥哥言聽計從,哥哥交給他任何事情都執行的非常完美,四十多年兄弟二人形影不離,生活上彼此依賴,事業上又形成了高度互補,華榮集團發展到今天,譚家榮也是功不可沒。
如今兄弟二人基本退居二線,集團的生意全部交給他們下一代打理。譚家榮結婚比哥哥早,所以譚家榮的兩個兒子都比譚雪菲要年長上幾歲,接手集團業務也比雪菲早。
譚家榮的大兒子叫譚子軒,二兒子叫譚子棟。兄弟二人很小就在國外讀書,思維理念比較西化,視野也大不相同,因此集團對外貿易都由兄弟二人打理。
兄弟二人的性格也是有所差異,哥哥譚子軒性格多少像父親譚家榮,沉穩踏實,兢兢業業,不太張揚;弟弟譚子棟則完全相反,心高氣傲,膽大冒進,爭強好勝,喜歡錶現自己。
董秘張良主持着會議,介紹完集團二季度的經營情況后,抬頭衝著全體董事會成員說:“以上就是集團二季度的經營情況,整體狀況屬於穩步增長階段,各位董事還有什麼意見和想法可以發表一下。”
董事長譚家華氣定神閑地先發言:“總體情況我是滿意的,如今義烏和杭州兩地,國內國外的經營情況還算不錯,你們幾個年輕人確實做了很大努力。但我們要居安思危,繼續擴大市場,銳意創新,發揮更大的潛能這股勁頭不能鬆懈,希望在座各位一定要時刻記住這一點,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沒有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進步的,更不會有好的發展。我就說這麼多吧!”
譚家榮隨後發言:“董事長說的對,企業發展這些年,都是因為董事長有危機意識才走到今天,我們要讓每個工人都牢記這點,反正我是幾十年一直把董事長這句話刻在腦袋裏的,希望大家也是如此。別的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譚家榮說完后看了看譚子軒,示意他發言。
譚子軒清了清嗓子說:“關於二季度銷售業績我有不同意見。
其實二季度的業績並沒達到年初我設定的目標,按照預期增長目標還差兩個百分點;具體歐洲市場因何市場下滑,我已經委託諮詢公司開始調查了。所以為了完成全年的目標,後續的半年工作計劃需要進行一下調整,具體方案下周提交董事會審議。我也就說這麼多。”
譚子棟此時正漫不經心地看着自己名表,按程序該他發言了,他環視了一下在座的所有人後,開始了他的表演:“我覺得二季度的業績沒達標不完全是出口業務下滑導致的;國內業務同樣下滑的嚴重,拖累了集團全年計劃。”
譚子棟說到這裏后看了一眼譚雪菲;譚雪菲本來正在低頭記錄著,突然被譚子棟這麼一說,立刻停住了手中的筆跟譚子棟對視了一下。譚雪菲的表情淡然,隨後低頭繼續在筆記本上寫着。
譚子棟接著說:“三年前集團公司就在杭州成立的電商事業部,但每年四百多萬的開銷,居然連投資的零頭都沒有收回來,導致集團每年都需要倒貼這個事業部。另外還有設在杭州的企宣部門,每年花了集團大量資金也沒看到公司品牌有所提升。所以我提議解散這兩個部門來彌補前兩個季度的虧損。”
譚子棟說完后又看了一眼譚雪菲,可這次譚雪菲沒有抬頭繼續寫着東西,臉上也沒有任何錶情。
整個會議室的空氣立刻凝固了一會兒,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譚雪菲。譚雪菲寫完最後一行字,放下了筆,抬起頭也看了一圈會議桌上的所有人:“既然二哥提到了杭州這邊由我主管的兩個部門虧損的問題我今天就跟董事會解釋一下。沒錯兒,這兩個部門最開始是我牽頭成立的;成立之初的意圖也是如剛才董事長所提到的危機意識。華榮集團幾十年的成長確實很快,但這是基於時代發展的紅利,但既然是紅利,肯定就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都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紅利過去了怎麼辦?難得不該居安思危嗎?如今眼前的時代就發生了巨大變化,線上勢頭直逼線下實體,如果我們不提前佈局,如果被對手超越我們可能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了。”
譚子棟插話說道:“小妹說的道理都沒錯,但這兩個部門三年已經吃掉了公司利潤的三千多萬;公司明年就要開始啟動上市流程了,如果這兩個部門依然無法產生效益,財務上恐怕沒法交代吧?報表數據將十分難看。因為這兩個部門拖了集團上市的後腿,這可不是你譚大小姐自己的事兒了。”
譚雪菲目光堅毅地看着譚子棟:“我現在先向董事會口頭請示,會後我再補充紙質材料。我請求董事會能給我剩下的半年時間,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這兩個部門給公司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至少做到扭虧為盈;如果年底之前沒有起色,我同意砍掉這兩個部門。”
譚子棟咄咄逼人地說:“只砍掉這兩個部門就算完了?損失誰來補?”
譚雪菲一字一句地說:“從我的股息分紅中扣除,不夠我可以賣掉股份。”
二人看似平靜地你來我往,但背後隱藏着的則是巨大的利益較量。譚家華連忙抬起手,示意二人不要爭吵了:“你們二人都為集團的利益在辯論我本不該站隊,但今天既然把問題都拿到了桌面上了,而且雪菲也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拿出來了,不妨就再給她半年時間;成了集團獲利,不成就只當給她一次教訓。至於損失不損失的,在集團沒上市之前都好說,所以我支持雪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