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繁忙的一家
為了保證之後學徒們能夠更快練好收割機的操作,保證計劃萬無一失。凌山河兩口子馬上做出最新決定,第二天一早凌山河就帶着300塊錢去了鄉農業部,準備先租了一台收割機回來給未來的徒弟們練半個月。
也許是前幾天送禮的效果還在,農業部門領導竟然大筆一揮批進行了特殊照顧,還說是為了讓本鄉秋收大計順利進行,培養農業人才――收割機司機,因此只需要繳納100塊押金就可以免費把收割機開回去練習,不過這段時間的油費和維修費是要自理的。凌山河對於這種規定自然舉雙手歡迎,對負責領導更是千恩萬謝。不過其中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如果由於他包收割機影響鄉里收割任務的話,幾位負責的領導也是要擔責任的!做出特殊照顧也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不過事成之後凌山河少不了要再意思意思了。
去開收割機的當天凌山河就委託村大隊開始了選拔徒弟的廣播:“村民們請注意!村民們請注意!現在播送廣播,北街凌山河家下月要找10個20來歲的小夥子開收割機收麥子,一個月給二百,不會開他負責教,有願意去的去凌山河家找他。再重複一遍……”
凌山河早上交給大隊傳達室老張頭10塊錢“潤喉”讓他用那嘹亮的嗓音在早、中、晚各廣播了三遍,馬上引起了村子的轟動!
要知道壯勞力每月才能賺三五十塊,雖然這一個月耽誤自家收割可是一下給200還是很撓人心的。凡是手腳健全年齡適當的都躍躍欲試,想趁這個機會賺一筆給家裏添些擺設。
凌山河剛剛到家就看到十幾個人年輕人在家裏等着了,凌山河雖然在廣播裏說要找10個人。但是心理還是沒數的。
因為割麥子這個活為了搶收很有可能要日夜輪番上陣的,所以除了必要的7個之外還是要有幾個跟車、替班的,人員上還是有一定寬鬆度的。
站在自家院子裏看着十幾個或蹲或站神態不一的老鄉,雖然都是鄉里鄉親但開場白還是要的:“大家聽到這個信能來也是看得起我凌山河,這個事呢是這樣,我從鄉里接個活,下個月給咱們全鄉割麥子。這個活呢我一個人肯定幹不了,所以就找大家幫個忙。這幫忙算幫忙錢我可一分不會少給,一個月忙活下來你們每個人200票子。”
凌山河剛說的道這下面的年輕人早就已經熱血沸騰兩眼放光了,廣播畢竟只是廣播,現在凌山河已經當面講親口承認了,就不用完全不用擔心了,話說到這有些不安分的小伙兒已經開始喊了:“凌大哥,你說怎麼辦吧?鄉親們就跟着你幹了!”其他的人也紛紛附和。
凌山河對他們的表現還是相當滿意的:“大夥能跟我一塊干我非常歡迎,但是咱們有幾個條件可要先說”
“您說吧凌大哥!只要是帶我們一起賺錢怎麼條件您儘管提”一個人搶着帶頭回答道。
“就兩條,一是能在半個月跟我學會開收割機,二是能吃苦能熬夜,學不會的我可不要!!”凌山河的條件並不複雜也很容易理解。
鄉親們聽了之後也很容易接受,畢竟要學不會開收割機再怎麼說也幫不上忙,難道拿個鐮刀去和收割機一起幹麼?誰也不會一月花200塊養一個閑人。
由於想做這份工的人還在陸陸續續的來,所以凌山河乾脆讓李海英把剛說的重點寫好貼在牆上,又註明想學收割機直接去村北的空場找凌山河的字樣,這樣就省的一回一回的費嘴皮子了。
在雙方沒有意見的情況下收割機培訓很快在村北的空場展開了,由於村北空場主要是用來晾曬糧食的,因此很適合練習開各種車輛。
訓練是展開了可結果並不如人意。
雖然來了十幾個人,但半天下來只有三四個看起來聰明機靈而且又曾經摸過拖拉機的小夥子稍稍入了門,其他人完全不能適應收割機的操作。
隨着一些人無奈地自動退出,由於時間緊迫凌山河馬上採取了另外的措施。
雖然今天的結果不佳,但是卻發現即使是偶爾開過拖拉機的人,學起收割機比起普通人也是有優勢的的。所以凌山河很快把主意打到了自己之前的活動圈子,畢竟他也曾經是拖拉機事業的領頭羊,對各村開拖拉機的高手還是極其熟悉的。
晚上剛從空場出來就直奔原來跟着自己的學徒黑虎家裏趕去,黑虎雖然是凌山河手把手帶起來的徒弟但年齡卻只小他兩歲。黑虎今年25歲,人長得高高大大黑黑壯壯性格也沉穩,平日裏和凌山河的關係就走得很近。
凌山河想包收割機的事也曾經和他提過,對師傅的這種英勇決策他還是知道的,但他能做的只是支持和擁護了。這種大事他是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這並不是他的膽量小,而是這種投資事關重大,需要的是氣魄!
開拖拉機在收割的季節也是比較累的,但賺的錢也會比平時多出很多,原本月均不足五十,但秋收的一個月下來大概也能賺個**十塊。可這與凌山河承諾的200完全沒有可比性,於是黑虎很快接受了邀請,在當晚就幫着凌山河串了幾個本村和鄰村的年輕拖拉機手。收割機手是需要用年輕人的,畢竟新東西得接受的快又能吃苦!
近日來凌山河的妻子李海英由於家裏事情比較多也沒往中學裏跑,一心一意的拿着鄉農業部給的收割地域圖幫丈夫研究着最合理的收割路線和工作時間安排。
各村小麥收割路線的安排還算簡單,畢竟是由鄉里給的道路圖和地域圖的,在圖紙的幫助下只要讓收割機在路上趕工的距離達到最短就可以了,計算這些付出的還只是時間。
但人工的安排就比較複雜,畢竟人員的流動和突發事件的發生很多事都是難以預料,干擾因素最多也最不好安排。但是為了達到收割機的最大利用,她只能採取得是人歇車不歇的方法。
按照她的設想7台收割機如果要保持24小時工作的話,總工作時間為168小時。如果每人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要驚訝秋收時的工作強度,而且中途也是可以不斷的休息的),而且換班合理的話,12個人就可以正好完工。當然這種完美的換班是很難安排和實施的,好在收割機並不是24小時工作的,而且工作時間每減少2個小時就會節省一個人力。所以如果是十八小時開工的話9個人就足夠了,為了防止出現傷病和事故等突發事件的影響,除了凌山河以外再找12個人怎麼也都忙的過來了,其實在心裏她還是想讓丈夫負責指揮而不是參加這種沒日沒夜煎熬的,但實際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當凌山河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的時候,她所有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甚至連還沒確定會是誰的12名收割手的工作時間表都安排好了――因為沒有名字所以乾脆用數字編號代替,沒想到數字代碼竟然被保留了下來,即方便監督和管理有落實到了個人責任;12人中其中10個做為固定安排一切的工作都排入時間表,留下另外兩個做為“游擊手”,哪裏出了問題馬上接應。凌山河則即負責接應又是場外指導而且還要監督工作的進程身兼數職。
凌山河回家后心滿意足的看着老婆忙活一天弄出的成果,不斷誇獎着李海英順便誇獎自己:“看我多有眼光,娶個識數的老婆多好!”
忙了一天的李海英最後只被丈夫評價為“識數”一臉委屈的擰着丈夫的大腿。心情完全卻恰似現在的流行語形就是:眼淚嘩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