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4

高祖4

由於劉武周是在李淵的轄區叛亂,責任李淵就首當其衝了,於是就召集李世民、李淵的副手王威、駐紮在太原軍區中央軍副軍級的軍長高君雅來商議對付劉武周的事。開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分散各自手底下的部隊全部劃歸李淵統一領導,大敵當下,李淵做為地方第一把手,這無可厚非,王威、高君雅在這個非常時期,也不能及時聯繫上隋煬帝,也是無奈之舉。同時,會議上也提出了兵力不足的問題。天賜良機,這可是大張旗鼓招兵買馬的絕好機會。於是就命令李世民與劉文靜及門下客長孫順德、劉弘基分頭招募新兵,這裏就又出現了兩個人物,長孫順德和劉弘基,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介紹。先說說長孫順德,他的家世我就找大的說吧,總歸是都願看成功人士情況,說起這個長孫順德,他是李世民媳婦長孫皇后的堂叔,為逃避攻打古朝鮮的征役,就投奔到李淵帳下。劉弘基這個人嘛倒沒什麼大背景,年輕的時候,性情豪放,行為散漫,願意結交行俠仗義的人士,就這體性,准能和李世民打成一片。他來到李淵帳下與長孫順德同出一轍,被征討伐古朝鮮,因為沒錢,坐不起快客,硬生生耽誤了入伍時間,當年秦末陳勝吳廣也是耽誤行程,都逼起義了,你說這罪過有多大。這浪蕩的人大多都機靈,想來與其獲罪殺頭,不如就地跑到路邊地里,趁人家不在,宰殺了人家的一頭耕牛,大行其道的烤起了羊肉串,這邊烤着,這邊還我歌我唱的,吸引了眾多的目光,不多時,官府聽到舉報,就給他拿下,去吃皇家糠糧了,這辦法好,既免死罪又逃征役,不幹活,又有飯吃,何樂而不為,正應了他的體性。說來古時科技不發達,信息不通暢,法律不健全。換現在,早數罪併罰,還容得你鑽空子。像他這種江湖吃喝交人的人,朋友也多,自會有人幫他。風頭一過,一年後,就有哥們出錢幫他保釋,提前出獄了。這出來后,沒有營生的法子,這人有時候就待靠逼,他急中生智,想起宰牛避罪的伎倆,於是,就衍生了盜馬營生的想法,碰到匹寶馬,還能發筆財呢。從此浪蕩江湖,不覺就來到了太原,誤打誤撞就結識了李世民,兩人秉性有相通之處,相見恨晚。劉弘基尤其看中李世民。李淵本就暗中廣收人物,你當之前收孫順德為門客圖的什麼?經李世民介紹甚是暗喜,水到渠成收到門下。這欲成大事,三教九流,各路人才都少不得的,說不好什麼時候就起決定作用。光介紹這兩人就都是同征伐古朝鮮有關,同時也驗證了劉靜文的說法,太原是塊福地,百姓安居,四周都兵荒馬亂,是人們嚮往聚集的地方,無形中彙集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人多好辦事。我粗估了一下,隋朝從鼎盛5500萬到隋末1500萬人口,人口壽命四十來歲就不算早逝了,徵兵拋出女性、老人,再怎麼放寬,想來夠應徵條件的,不到兩人就待有一人上前線,涉及面之廣,已經用盡了全國的資源,中國是農耕之國,你當是游牧民族,以征略為生,要不建長城的怎不是胡人,別告訴我,他們沒有基建技能。說到這就看到人員的稀缺性了吧。李淵堂堂一名大員才有三萬部隊,多乎哉,不多也。那古時動不動號稱百萬大軍的,總也要多個號稱一說,再者人員那麼稀缺,你方投降了我拿來用,我方投降了你拿去。哈哈,有點資源共享的效果。說來也是,人都沒了,光桿司令的稱號是用來自悅的嗎?隋煬帝就是急功近利,好嘛,人財兩空搭了性命,政治遺產留不少,近因效應,讓你的缺點無限放大,贏得臭名遠揚。這缺點就是優點用錯了地方、時節、尺度。存在總是合理的,你的角色就是你的使命。話鋒扯回來,不到10天,召集的兵將就將近一萬,這兵源也是夠厚的。

李淵同時派身邊的親信招自己的大兒子建成和老四元吉回太原議事。李建成同李元吉都是李世民的親兄弟,性情沉穩,更像母親。李元吉則恰恰相反,長相醜陋,性情殘暴。論品行,隋煬帝簡直沒法和他比,在我眼裏,隋煬帝無非急功近利,刑罰太過。而在這個李元吉那是無惡不作,做擁自己的領地,肆意搶佔家畜,分列兩隊士兵,互相廝殺,旁觀取樂,這都是他的所作所為。龍有九子,各不一樣。剛出生的時候,李淵不在家,因為長相醜陋,造母親遺棄。幸得受命要丟棄的他丫鬟性格善良,不忍拋棄,於是就私下餵養他,待到李淵回來。才得以重回母親身邊(李元吉成年後,因為這個恩人丫鬟提起此事,覺得影響同母親的關係,惱羞成怒,憤而殺之,后又作秀後悔,後期屢次想殺李世民,就看得出他是個狠人。所以說,幫人大恩不可老掛嘴邊,老是絮絮叨叨,性質可就變了)。兒子總歸親生,母親也就重新收納了他。事後李淵也就有意讓老大帶着他這個弟弟。要不說李淵肚裏早有城府,早前,就讓老大帶着自己的家眷和弟弟移居到山西省最靠近西安的地方居住在那,站穩腳跟,發展自己的實力,意圖後用。現在時候到了,英雄終有用武之地。

委派到李淵手下的兩個副手,本就是隋煬帝的親信,對隋煬帝忠心耿耿。這邊人員調動的如火如荼,訓練場上,街道,城牆滿是士兵的影子,兩人就納了悶了,這麼短時間,哪來那麼多軍隊,不對,這架勢儼然不是要打劉武周那麼簡單,細思極恐,這不是禿頭虱子明擺着要病變嗎.想到這,對於交出兵權,那是萬般後悔。後悔有什麼用,現在回天無力。怎麼辦?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開始,想把斐寂和劉文靜兩個招兵最多的人給拿下,讓身邊有個軍區高君雅手下的一個貼身排長給制止了,這個人叫武士彟,是後來中國第一女皇武則天的父親,他陳述的不無道理,我們本沒有重兵,這樣明目張胆不是雞蛋碰石頭嗎?實則,這武士彟心理也是向著李淵的,這是曲意奉勸二位好自為之。可不能下李淵,兩人就會連坐,拿下了那可就封官進爵的。硬來行不通,兩人商議,不如找個理由,把李淵引出來,兵不血刃直接拿下最好。不成就地正法。想法有了,怎麼引出來呢?想來想去,有了!這年初到現在整個農耕季節一直艷陽高照,沒有雨。那可是大事,中國自古都是農耕國家,放到現在,都是民以食為天,有糧吃那是天大的事,說別的再高大上,那都別扯。這兩人是李淵副手,糧食調配也是他們職責之內的事。那時候,沒有人工增雨這技術,唯一能做的就是祭祀求雨,這領導班子帶頭求雨,這高姿態,也代表了民意,老百姓就覺得你在幫我們辦事。拿着這個理由約李淵出來,你李淵不會不同意。於是就開始運作此事。當地求雨的地方叫晉祠,坐落在晉陽縣的晉陽鄉,這個晉陽鄉的鄉長叫劉世龍。他也是當地的首富。這就少不了與當地名流交往。這個王威素日裏就與劉世龍交好,這下手的地方就在劉世龍的管區,少不得他的配合。兩人就找來了劉世龍說出了原委以及計劃在晉祠設刀斧手拿李淵的事。劉世龍立馬錶了態,效忠朝廷是我做臣子本分,事成之後不忘我忠義之心就好,別無所求。這前期做的就是這麼順利。哪成想,這劉世龍平常與斐寂也常有往來,而斐寂在李淵剛到任之初,就把劉世龍引薦給了李淵。第一次見這麼大的官,劉世龍誠惶誠恐,然李淵一點高高在上的架子都沒有,以他一貫的待客之道促膝長談,要不說領導越大越好處,劉世龍十分感動,恨不得把心掏出來回報。出了王威府邸,劉世龍感到事不宜遲,竟直奔李淵府邸。李淵得知此事,暗自慶幸,許諾劉世龍,你就跟着我吧,成事以後,我讓你光宗耀祖。接着,李淵馬上加強了周邊戒備,制定狠招,打算先聲奪人。就在五月十五日,有個例行工作會,晉祠求雨計劃安排也在會議議程里。在開會前,周邊就佈置了精銳伏兵,以防不測。待到王威、高君雅和其他官員陸陸續續到達會場后,會議就開始了。這會正開着,地方警備區一名管車馬的軍官叫劉政會,敲門進來稟報有緊急報告需呈給唐國公,李淵看了看王威,授意他去看報告。劉政會不允,回應只能給李淵過目,李元不準,堅持王威過目,劉政會急說報告就是告發副留守王威,李淵佯裝意外,接過報告,對着王、高二人念到,王威、高君雅暗自勾結突厥,準備攻打太原。王威、高君雅這個時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高君雅大叫:造反的人要殺我們!李淵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讓人把王威、高君雅押入監獄,天緣巧合,恰好這檔有匈奴數千兵馬到太原掠奪,李淵讓打開城門,匈奴怕有詐,不敢攻進城去,紮營不到一日就離去了。李淵藉機把王、高二人斬首示眾,消除了身邊的隱患。而要南下奪取隋朝政權,北邊的突厥又是另一隱患,之前坐守太原,李淵就想與匈奴交好,互不侵犯,匈奴提出你如果自立政權,我就與你交好,李淵在當時情形肯定不幹。現在時機成熟,李淵就像派一使臣約盟突厥,想來劉文靜是不二人選,謀慮不在話下,奪天下的構思先從他嘴裏說出來的,能言善辯,李世民、斐寂都讓他說服了,讓自己的兒子哥們去,他也不放心呀。所以說人家劉文靜就是靠本事贏得李淵的重視,一點不為過,剛起事身邊有才又貼身的人少,有種有困難找劉文靜的感覺。這不,劉文靜不日就來到了突厥始畢可汗之處。交於可汗李淵的書信,可汗看過後,問道,為什麼起兵?劉文靜陳述厲害,唐國公只想恢復當年隋朝和突厥和親時的交融場面,並提到,你若與我一同南下,希望不要驚擾百姓,倘若不與,入長安后的財富與你,我們只需要管理土地和我們的子民。可汗深知隋煬帝本人,遂應允,並派500騎兵和千餘戰馬以示同盟。就此,李淵用人交人本領可見一斑,起兵創業的帷幕由此打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話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白話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高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