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大幕開場:義利之爭

第三百一十章 大幕開場:義利之爭

這維摩院內可入殿中的也只有八百人左右,所以禮部負責遴選出殿內的聽課名額。

這些名額早就在十餘日前,就已經交由禮部官員層層篩選,然後通過身份步步審查,方才確定了其名額。

這可不同於民間的一些大儒講學,對於人員的審查是沒有過多要求的,可是這可是朝廷所舉行的,自然是一切要符合法度還有禮制的。

大儒子弟當然是會在其中,從一開始這場講學就是辯經,任誰都能夠看出官家要定下官學的決心。

所以要想讓天下讀書人心服口服,不能掩耳盜鈴,講予他們聽卻又不容對方反駁。

那即使頒佈下去,也會有讀書人提出反對的,民間同樣也不會承認官學的地位。

大相國寺本就是在大宋最為繁華的商業圈,今日此處的人流量又要創造新高了,比起廟會還要熱鬧。

有人只為了擠到前列,想要聽見那維摩院的聲音,所以甘願與人爭搶位置。

不過對於此處的講學朝廷可謂是十分的重視,將人群劃開了一條大道。

兩側有身着皂袍之人在人群兩邊管理秩序,他們的神態恭敬的看着道路中間的轅車。

今日恰好是晴日,附近的酒樓住處基本都被擠爆了人,有些人身份不夠不足以進入那八百人之列,而又不願意同其他人混進擁擠的人潮。

所以會高價入了酒樓之中,若是尋常雖然他們位置好,在大相國寺附近,生意也不會有今日這般的火爆。

即使掌柜知道在早一日抬高了價格,依舊架不住有貴客登門,有些酒樓根本抵不住人潮,吩咐了夥計和酒保,在下面看護着大門,可不能允許有新客再上門了。

如今天這個時候,他們若是敢整待價而沽的伎倆,恐怕這群情激憤起來,他們的酒樓被拆了都有可能。

雖然說今日時候特殊能夠大賺一筆,不過他們在平日裏生意也很好,價格雖然有所抬高卻也沒有太過份。

附近的酒樓基本都是一樣的情況,如今已經過了正午,基本各家的酒樓都是緊鎖住了大門。

不過自下仰視高處,卻也能夠看到一些人頗為怡然自得的,坐在高樓上飲茶吃着糕點,一幅怡然自得的模樣。

當然如今的愜意都是之前的狼狽姿態所換來的,甚至一些富商和衙內,不是為了湊熱鬧也不是為了聽什麼講學。

他們需要的是這種被人艷羨的感覺,可坐在高樓上也是坐滿了人,沒有了平時的雅靜。

但是比起下面川流不息的人流,實在是難得的好位置了。

在外圍也有御營兵馬維持治安,以免發生了亂局,畢竟這相國寺里可是官家也在裏面。

章啟也在這名額之內,如今的樓店務可是與百姓和官員的福利掛鈎,官階不高可是差遣帶來的權勢並不低。

與他同行的乃是大理寺少卿包拯,兩人的關係算是文彥博的緣故,所以兩人的關係自然親近了幾分。

畢竟文彥博乃是章啟的舉薦人,而包拯與文彥博兩人不僅僅是好友,還是同屬於新黨之人。

二人有如此親近的關係並不奇怪,不過官員是不可帶親近家屬的,只有大儒能夠帶兩名親近弟子。

這並不是因為官員,就不如那些民間的大儒,而是京官實在太多了,還要加上京中的勛貴,若是算上家屬,即使這維摩院再大,也裝不下那麼多人。

兩人相伴而行,街道空出來了一條大道,二人下了馬車后便步行走上石階。

兩人一路上閑談后,在走進這金碧輝煌的大殿後,兩人相互行禮后便落坐。

此處的坐乃是跪坐,地上都是寺內準備的蒲團,可以說已經十分軟和了。

不過一些官員還是不習慣,面色都有些發白,冷汗涔涔流了出來。

在士大夫的眼裏,跪坐方才是符合儒家的傳統禮儀。

不過有些官員在家中都是坐椅子,哪裏會跪坐着,所以實在是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絕大的挑戰。

相比起這些官員,那些勛貴方才是真正的痛苦,一把年紀了,平日裏都是坐在椅子上,他們哪裏會學那文人處處都是跪坐的。

可是又想要當眾看看楊秉的笑話,所以再大的痛苦也得忍着,一身奢華的錦服,大腹便便還要屈膝跪坐,實在是一種折磨。

可是即使再難受也需得忍受着,要知道這個時候如果站起身,那明日就收到了那些文臣彈劾的奏章。

要知道那些言官可不管你的身份,就是需要噴你,而且這還的確是有錯在先。

所以再難受如今也需要忍受着,這可不同於尋常時候,可以私下議論。

那些大儒以及座下的弟子,都已經有禮部官員言明了,而且就算朝廷不說,他們也不會做出失禮的舉動。

要知道禮部官員,遵守的禮儀對應的乃是周禮,這乃是儒學立身核心,若是自己失了禮那可是大事情。

到那時候你要站出來駁斥楊秉,那聽起來就有些玩笑了。

趙禎則是殿後,有一道紗窗可以由里看到外面的一切,這乃是臨時所建。

皇帝是有單獨地“vip”包間,在他的桉桌之上除去茶點外,還有相國寺周邊店鋪的各種美食,琳琅滿目的陳列在面前。

隨着一個人的出現,底下那密密麻麻的諸多官員和儒生大儒,目光齊齊看向於他。

楊秉一身寬袖廣身的白布袍,如這身常服是很不符合當下的衣飾習慣的。

因為燕居服大多官員都是着錦袍,而無官職方才會着白布袍。

當然即使楊秉穿白布袍,也不會有人非議,因為這不是祭祀大典,所以對於服飾都專門的要求。

就像是有人崇尚簡樸,你也不能在這方面去指摘別人,畢竟別人這種行為乃是美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

對於楊秉這一身穿着,有人嗤之以鼻同樣也有人毫不在意。

在那些勛貴的眼裏,楊秉這幅打扮就是有意而為之,那是他沒有見過楊秉曾經在田地里身着短褐的模樣。

而那些大儒則是默然,無論如何對方都是在民間素有賢名的,如若不是因為學術之辯今日必須到場,否則以其執政能力還是德行方面,在他看來都是無可指摘的。

楊秉出場后,開口說的第一句便是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口中的義乃是君子的仁義,而利便是功利乎?仁義與功利便是相對嗎?”

“非也,學無深淺,首在辨義利!”

此言一出可謂是如平地起驚雷,一言震驚了所有人,並不是因為這番話有多麼振聾發聵,或者駭人聽聞。

而是這不過是義利之辯罷了,從古至今甚至到現在依舊是存在的,只不過是主基調乃是仁義道德就是和功利相對的而已!

西漢的董仲舒概括的孔孟“義利”觀,就是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也就是強調道義和功利不能並存,當下的宋儒都是支持這個理念的。

同樣楊氏心學中,若是你詢問起來他們也會告訴你,道義同功利不共存。

所以他說的這番話,可謂是既得不到自己學術派支持,也讓其他人尋到了攻訐的由頭了。

而楊慎則是十分從容,那雙幽靜的眸子看向了自己的父親。

“爹爹,原來這就是你的道嗎?”

若是說對於仁義道德抱有相信態度最少,那恐怕就是楊慎了,他的轉變過程是從全然相信儒學,到懷疑聖人的言行那種人。

可謂是大逆不道的異端了,在他的心裏莫要說功利與道德是否對立,他會告訴你功利是不可或缺的。

這並不就是意味着所有人都會排斥這番言論,楊秉所說的這番言論是有一個名詞來概括他的,那就是功利主義儒學。

可謂是管仲學派,桑弘羊思想的繼承者,所以此類人多是實幹的儒生。

林介突然起身在此刻站起來尤為突兀,不過卻沒有人表現出意外的姿態。

他鬚髮皆白,一身儒生漿洗的發白,看起來就像是大宋街頭一位尋常儒生。

但是他真正的身份可不一般,看他的位置居於前列就可以知曉一二了。

乃是博州大儒,乃是真正的經學大家,在學術界的地位是,他着作了如今經學註解,仕宦生涯也不一般。

自太宗年間之時就入了國子監為直講,到當今官家即位后,以禮部尚書,太子少傅致仕。

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官場,都是楊秉的前輩。

不過他起身的那一刻,楊秉就作揖行禮,在此處停頓他是已經想到會有人,進行反駁的。

而林介同樣也是回禮,禮記雲來而不往非禮也!

對於禮儀在他們的心裏,那都是刻進骨子裏的。

他那雙渾濁的眼睛,此刻無比堅定的看着楊秉緩緩道:“義利之說,乃是儒家第一義!”

這就是直接表明了,自己在義利觀上與楊秉分歧表現出了顯明的態度。

儒家思想中,義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利的追求與獲取,不僅要受義的制約,必要的時候,因義而要放棄利,這才是儒家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

這也就是楊秉乃是有名望的人,若是普通人當眾這麼說,別人就會罵你三觀有問題了。

孔子提出義與利的區別,並把追求義還是追求利作為劃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

而孟子也說過“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都是將義與利划作了對立,所以說如果這是辯論賽,楊秉選擇了一個很不利於自己的命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章 大幕開場:義利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