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敵我二
方證大師繼續說道:“此人按照華山九品中正制分法,此前最多也就剛入小巧階段,但因所學武學數量太少,太過於基礎,便是小巧都做不好,除非另學到高深武學,此人一生便止步於此。
由於缺乏實戰經驗,此人即便是習武一生,名門正派中隨便一個弟子便能輕鬆將其拿下。
但是在巨大的壓力和仇恨之下,此人將自身武學迅速統合,達到了內外合一的境界。
此時他那簡單的基礎武學反而彌補了他實戰經驗不足的缺陷,無論你招數如何來,如何變,我只直來直去一掌一拳,簡簡單單來來回回就是那幾下。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武學五品的用智,回歸到最簡單的智慧,最實用的智慧。
很快他就能明了自身四品的道路,踏上追尋武學絕頂的台階。
這樣的例子在記載中常有,江湖上也不乏其人,本是資質武功平平無奇之人,在巨大的壓力和情緒下,明了自我,突破瓶頸,從此走上坦途。
但是真正讓老衲感到驚恐的不是他一個人,老衲由此對東山縣做了一番探訪。
老衲得知,在過去的四五年間,僅僅在東山縣這個不到八萬人的小縣,似劉二這般情況已經出現了至少五六次了。
這是張真人資助社學以來,大量的黔首百姓得以免費入學,醫匠工藝,文字武功,百姓能學一門技藝,已是倍加珍惜,畢生研習。
本來百姓習武最難之處便是習武之人飯量大大增加,一般小民百姓很難長期堅持,但百姓在社學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求生雜學,在加之學習了文字之後再學其技藝也就有了根基,這樣小民百姓之中的聰明勤勞者養活自己,堅持數十年習武便有了可能。
過去江湖上聽聞這種壓力下的突破都是鳳毛麟角。
那是因為江湖上大多數粗糙漢子都沒有學得一門正統的功法,他們大多數學的都是一門注重於實用的武學技能,如五虎斷門刀,言家拳等等,都已是上品武學。
但現在大多數百姓都學了全真教入門武功,這門武功極難練到深處,況且實用性不強,過去武林中幾乎將這門武功視作了壓腿馬步一樣的入門基礎,並無甚重視,是以華山三十年前以全真入門武學替換弓馬技藝時也無甚反對之音。
但我們卻忘了,這是當年天下第一高手確定的先天真人王重陽留下來給弟子的唯一一門傳承武學,號稱可以修鍊終身,無需外求。
一般黔首百姓學之無非是強身健體而已,但其中難免有天資卓越者和偶有奇遇突破頓悟者。
黔首百姓的數量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今天下已有近一半的百姓學過了入門武學。
百姓居於底層,難免被世家大戶欺壓,壓力之下爆發頓悟者自然層出不窮。
每一次出現這種人,華山資助的社學同學們就在他的周圍,當地同學消息最快,於是當地社學以及華山道門就得以出面,保住這些人姓命,並將其收走另行安置。
一個縣一兩年間出一件這種事,華山道門出面將其保住收走,自然不會引起注意。
但想想僅僅東山一個區區三等縣,老衲探訪到的過去確認便有五六人,不知還有多少老衲未曾探訪到。
稍稍一算老衲便已感絕望,如今華山手中收攏來五品以上的高手,至少已有萬人。”
方證大師說完,堂下眾人你我相望,第一想法便是不信。
以隔壁嵩山劍派之強自然不止十三太保,但五品以上高手嵩山派也最多拿得出五十來個。
少林寺千年底蘊眾人能想到的現存達到五品的人也不超過一百五十餘人。
華山劍派當年最強時,二十多個清字輩,都是五品以上。
近百個不字輩,一半以上入五品,這已經在明面上將少林寺給壓得抬不起頭來。
如今方證大師突然冒出一句,華山有萬人五品,眾人首先便是不信,這怎麼可能?
全天下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
但是方證大師說的有理有據。
眾人中有些雖然下山不多,但作為少林寺出家的僧人,總有受一些家鄉世家大戶邀約下山去組織一些法會的。
對於世家大戶如何壓迫百姓都是心中有數的,過去百姓中雖偶然有爆發反抗的,但以個人之力又如何抵得了四手?
這些爆發者,往往他們的下場就是被作為殺雞警猴的那隻雞,殺給周邊的百姓看。
但如今有了華山道門,華山道門雖然一向只是資助社學,為了避免忌諱,並沒有出面管理社學。
但也往往會派出一兩個會點粗淺武藝的道士到社學裏去講解一些入門武學。
這樣他們便和那些社學裏的學生建立了一種事實上的師生關係,這些學生以後一旦爆發犯罪了,以華山道門的面子派出這學生當年的老師,去與本地的世家大戶協商,保住他一條性命,一般這種面子世家大戶還是會給道門的。
每一個僧眾幾乎都見到過這種百姓無奈的反抗爆發,他們都知道在老老實實受欺壓的百姓中,這麼一兩個突然反抗爆發的人,一般都是因為什麼。
要麼就是這些人的性格堅定,才能出眾,大異於一般百姓。
要麼就是世家豪門,欺壓太甚,半點活路也不留。
前一種人,這些和尚僧眾偶然碰見,若是有緣也會出言調和,留下一條性命,或是引入少林,或是介紹到自家合適施主產業。
這一類人的大多數在少林寺嶄露頭角或者在僧眾的自家施主產業中都會成為一方幹將。
堂下的這四十多個僧眾中,至少便有十餘人是這種出身。
他們回憶起自身當年,也是窮途末路之中受少林僧人的大恩與指點,最後投奔少林,如今早已是出頭露面的人物。
兩種反抗者中后一種並不是那麼優秀的反抗者,他們往往經受的都是極為凄慘和惡劣的欺壓。
這種人本身的天分可能算不上優秀,但經歷了這種人生的慘劇之後,他們一旦被人給指了一條活路,他們的努力程度卻絕對不是其他人能望其項背的。
這種人在名門大派之中比較難以控制,放在少林寺或者會教他們一點武功,然後資助他們出去建一個鏢局或車馬幫。
這種人經歷了人生的慘劇,又有了自己的事業,敢打敢拼手段激進無限,不過數年十數年,他們中能活下來的就能打拚成一方豪強。
這些僧人心下默算,心知不要說在一個縣裏,便是在一鄉一亭過個一兩年這樣的事情便會發生幾次,在如今這種天下一半的以上的窮人讀過社學的情況下,華山道門出面,把這些人救走收歸己用自然是正常的,不要說華山道門,便是少林寺也是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只是從來沒有型成體系而已,不然堂下這十幾個僧人又是從何而來的?
如果華山道門三十年前資助社學開始,便對這種事情處心積慮,以如今社學覆蓋之廣,每年產生的這種人收集起來,不要說萬人便是十萬人,可能都不止。
待僧眾們消化了一會消息后,方證大師繼續說到:“更可怕的不止如此,老衲查得此事之後心中驚憂,考慮良久,不得不驚動了閉關的三位師叔。
我們四人探討數月,將這社學的全真入門武學仔細推敲了一番,又發現了兩點驚天之密。
這套入門武學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入門的,只用來入門的武學!他就是全真教唯一的根基武學!
是一整套直指先天大道的無上功法!”
諸位僧眾都是武學大師級數人物,聽聞方證大師此言心知必非空穴來風,全真武學又不是什麼稀罕玩意,每個人都能信手拈來細細體會。
不過盞茶時分就有幾位大師睜開眼來,目光湛然。
方證大師見此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這套武學是完整的,他與本世所收藏的全真武學稍有一些不同想必是數百年來華山派有所改善,它包含拳劍,基礎體術,內功,導引,吐納,等等武學的全部修鍊體系。
拳劍與體術上所需修鍊的全部動作與基礎用法以及內外導引融入華山所謂體操之中,加之呼吸,吐納,冥想,意守,全部綜合而成華山九套廣播體操。
高深武學講究體用雙修,體是身體,體會,體悟是用的基礎,用是使用,包括內功與外功的使用技巧。
這套武學偏重於體,而基本沒有用。
總體上這套武學是練法,養法,沒有什麼打法。
以前許多道家高手,雖然終身修鍊的全真內功,但只是因其中正平和拿它當養生功來練而已。
但這些道家高手其實不難弄到其他的高深武學進行修鍊。
所以以前的道家高手在出手時用的都不是全真武學,但當他們修鍊到內外合一境界時,他們都已是內外雙修,體用雙全,不知不覺他們所學的全真武學就已融入了他們自身的武學當中,形成了他們自我獨有的武學體系。
道家修鍊者經常出現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同門之間武功境界相差極大。
年齡差不多的同門師兄弟之間武功甚至可以相差數倍。
以前所有人都沒有往別的地方去想,因為這只是一套入門武功,真到了交手切磋的階段,大家都已經修鍊了其他的武功了。
華山劍派從華山道門分離出來兩百餘年,同樣是與全真武學基本相同的華山入門武學築基,然後轉修其他高深武學。
唯有道門之中,才有一些清修的道士,終身只修鍊全真武學不再修鍊別的武功。
這些道士中確實有修鍊到五品甚至四品武學境界的人。
但是這種道士即使修鍊到了四品武學境界,在偶然的交手切磋時連各門各派的精英弟子其實都有所不如。
所以全真武功在天下武林中逐漸淘汰,才讓當年華山派在天下社學推廣全真入門武學時沒有引起任何門派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