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萬民芻狗
()十一、萬民芻狗
意氣風青年少,太學生多報國難。
空負奇才無用處,何rì能登天子堂?
蕭衍稱帝后的第一任尚書左仆shè容稽向蕭衍道:“聖上,現今國庫空虛,而臣觀百姓之家倉廩充實,錢莊中,百姓的儲款亦多,臣有三策,既能讓百姓乖乖地把錢交給國家,大力充實國庫,又可讓陛下的聖明睿斷之名rì隆。”
“哦,愛卿請講。”
“一則太學擴招,在每個郡級城市最少都設立五座太學,國家不再負責太學生的學校和生活費用,每名太學生需繳納一定不菲的學費;二則城中建築用地收歸朝廷,凡縣級城市以上嚴禁私人私自修建樓堂館舍,建築施工坊必須取得朝廷認證的資質,城市建築用地由朝廷公開明碼標價拍賣給建築施工坊,設立樓建局,對城市用地和農村建築統一管理,課徵房產稅;三則將所用醫館和醫療資源向全天下的官吏和老百姓開放。”
“前兩計聽來到是可以收到不少民脂民膏的,可是這第三嗎?”
“皇上,醫館和醫療資源向全天下的官吏和老百姓開放,並不是說免費的,前朝的官吏憑級別高低可以減免相應的醫療費用或免費醫療,百姓也根據地區富裕和疾病程度不同,公立的醫館也相應地免除費用,現在不同了,天下再也沒有白吃的午餐了,除去京城少數的王公大臣外,其它人就醫一概收取醫療費用。”
“前兩計可能百姓無異議,第三策就怕百姓菲儀頗多吧。”
“第三策實施起來時,可做一些名義上的改動,即為國立過軍功、大功之人和實在貧寒之人,仍然可以享受某種程度的免費醫療,可以免費開方和免費享受某些常見病用草藥的治療,不過對外不宣稱是常見的草藥罷了。”
“愛卿所言有理,准奏,就此實行吧。”
於是,上太學不收費,朝廷供給太學生食宿費用,大病、重病由國家全額出錢免費醫治,百姓建房自願、zìyou等三條由宋朝開國皇帝劉裕所創良好國策就這樣被更改了。
教育、房子、醫療成為了梁朝百姓所形容的三座大山。雖然大梁建立后,無大的戰亂,不像北魏動亂連連,但是大梁的百姓仍然成為了房奴,醫奴,生活在奔波忙碌之中,終rì的辛苦勞累,只是為了養活大財閥和朝廷。
天監元年,即公元5o2年,我18歲,整個大梁朝有人口59萬餘戶,當年畢業的太學生僅有一千七百多人。
天監元年,碰到太學教育改革,沒法,交了不菲的學費去念太學,念了兩年,到公元5o4年,我2o歲,從太學畢業了,整個大梁朝有人口戶數為62萬餘戶,而當年畢業的太學生居然達到了二萬六千多人。從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長安設立太學起,太學生很少能夠有達到上萬人的時候,西晉武帝時太學生也才有三千人。最多是在王莽的時候,達到了三萬人,可不要忘記了那是在全國統一,西漢昇平rì久的條件下,全國光人口最少也上了二千萬人。而我大梁朝從國土上僅僅是佔據了全中華七分之三的面積,人口按每戶八人算,也才五百萬人不到,人沒有王莽新朝時的四分之一,可太學生人數卻快與那時持平了。怎能了得?
從前,太學生的畢業分配是根據博士弟子成績即通經多少隨才而用,分四種:
一、學習滿兩年,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不能通者隨後輩試,通過亦得為文學掌故。
二、已為文學掌故者,滿二年,考試能通三經者,擢高第為太子舍人。不能通過者隨後輩試,通為高第者,亦得為太子舍人。
三、已為太子舍人滿二年者,考試能通四經者,推其高第為郎中。其不得第者隨後輩試,通過者亦得為郎中。
四、郎中滿兩年,試能通五經者,推其高第補吏,隨才而用。其不得第者,隨後輩複試通過後亦得補吏。
以上規定主要為對豪門大族、公卿子弟的一種特殊待遇。太學中的寒門學生學業滿后很多都是返回鄉里從事教學督導工作,他們可以在地方被徵辟聘請為吏為官,亦可通過舉孝廉等察舉方式入京為官。一般寒門的合格學生或為大郡縣的教監,或到小縣城去任縣丞,縣尉等職。但在由講究家庭門第的士族階層把持的朝政中,寒門學生一般只能當到中、下級官員,以下級官員居多。
換句話說,在以前的話,即使你出身寒門,家中無權或貧窮,只要從太學合格畢業后,最少也能撈一個一官半職,教監,縣丞,縣尉最低也是九品官。
可自從太學擴招后,太學完全對所有學生開放,不論你的人品、德行、才華只要識字都可以進太學讀書,公卿子弟進入國子學學習,依然享受優待。因為太學生多,朝廷完全對畢業學生甩手不管了。從公元5o3年開始,太學生不要說去當有品級的官了,就是能弄到個吏乾乾就已經挺不錯了。
到公元5o5年,我畢業時,就是要去幹個吏都是幾十人,上百人去競爭一個職位了。
邸報上登載:大梁王牌太學,建康太學的畢業生去當屠夫賣肉,賣冰糖葫蘆的多了是了,一時間,讀聖賢書無用論,到處甚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