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路途上的心結——詢問
按理來說,我本無義務和權利來干涉你的感情問題,但是我總也是想以朋友的身份來囑咐幾句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淡淡地去積澱着的,這種特質也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多麼冷漠無情,甚至有時侯都覺得有點愧對良心。但,這種類似人格上的習慣我卻始終無法改變,就好像,不得不去這樣做一樣。你也曾覺得我冷漠吧,那就發揮一下這種“冷漠”的優勢吧。看完別罵我哦,我不想打噴嚏。
感情是浪漫的,它是共度時光的結晶,當下相處方式的證明,也是未來如何如何的指南,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愛與被愛,關懷與溫暖。沒有它,世界會變得黯淡,這種生活的潤滑劑是無比寶貴的。
我年幼時不懂感情是什麼,時常一思考就是半個晚上,我從書上聽說“感情是情緒的累積”,情感可以說是在多次情緒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的態度體驗,所以天真的我聯想到:情緒可以控制,那麼類比的,感情也就可以控制。但要是讓現在的我來看我會選擇把“控制”改為“調控”這兩個詞可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好吧,啰嗦這麼多,我也就是想說感情不是只有被動的,它是可以去引導和改變的。
我曾聽你夜裏的哭泣,聽你緘默的嘆息,又聽你無奈的問候語。我曾看你熏熏醉酒的模樣,看你抱緊自己握緊拳頭痛苦猙獰的表情,又看你蹣跚歸途的身影。想逃嗎?一定很難過吧。
每當這時我都會想起在漆黑房子的魯迅,想像着他即我,我即他,想起他的思緒和掙扎,緘默和嘆息,又想起他微光下執筆不怠的樣子,就感覺好似也沒有那麼難過了。惶惶多年過去了,我突然覺得曾經讓我難過的成了慶幸,曾經讓我渴望的成了悲哀。我慶幸那些看着不倫不類、肆意妄為的行為成了一種合理存在,我慶幸我終於可以真正的去認識自己,也失落,失落於大部分的石頭都朝年幼的我砸去,但這些又理所當然,可我也確實不知道為什麼年幼的我會如此不爭氣了。我傷心,傷心於以前本來認為擁有的以前都未曾擁有,即使在我迷途知返主動改變慢慢引導之後還有着乏乏之意。這也曾讓我討厭自己,討厭自己的敏感與脆弱。但我不能去改變,我必須去保持敏感。
很矛盾吧?
那麼我以“我的”來理性分析一下吧,但你要學會運用這種方法哦。
首先,“我”(注意這裏由自我的個體變成第三視角啦)對於“過去”抱着念想,並沉淪於過去的自己的思想感情中,過去是無法改變的,歷史無法剪裁和美化,既往不可追尋。在這裏呢,就又涉及到了一個叫“歷史”的概念,談及歷史就無法逃脫“人類活動”和“時間”二詞,“人類活動”是空間上的橫向延伸,“時間”是縱向長度,人們通過人類活動不斷積累經驗,從反覆的實踐中獲得並總結知識,最後學派,學校,學術……紛至沓來,為人所“汗”……
歷史也有這種類似於“學習”的功能,我們從歷史中總結經驗來讓現在的事情發展合乎我們的想法,從而不至於輪迴反覆,二次循環那些不好的。
那麼“過去”的意義何不也包含此意?
所以對待過往需要“妙用”。
其次我所聯想的“漆黑的房子”也不過是我面對現實中一些困難的壓抑甚至有點絕望的情緒,但在絕望中又包含着希望,它有時是種子,有時是火苗,唯獨不是火焰和餘燼。這就涉及到世界觀和方法論了,我有明確的世界觀,那麼方法論也就自然而生了,但“黑”既然產生,那麼說明我的方法論是模糊的,被什麼模糊?那就是我的負面情緒。所以此時的情緒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