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女真史實篇 章 (上)
本篇章是特為小說情節之餘,閑暇中講述一下歷史帶給我們的真實故事。對此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耐心閱讀,興許會讓你對《夢還楚留香》中提到的女真族事件,有着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備註:鑒於是令讀者朋友們多增加歷史的相關知識,所以本篇章特設為免費閱讀。)
明國曆來對女真各國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撥女真各國戰亂,嚴重阻礙了女真的發展。
明正統年間,蒙古剌部興起,對明國北方邊防構成全面威脅,而地處遼東的滿洲也直接受到瓦剌蒙古的威脅。當時的滿洲雖然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若與強大的瓦剌蒙古相比,仍然是弱小的,抵擋不住瓦剌也先的進攻。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滿洲李滿住、董山等人都依附了也先。女真、蒙古東西呼應,大肆抄掠遼東,使遼邊數年不得安寧。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調動瓦剌四路大軍南犯,大同告警。明英宗朱祁鎮壓親征。當明軍行至土堡(今河北省懷來縣西南)時,受到瓦剌軍的襲擊,明英模宗被俘,50餘萬明軍全軍覆沒,這就是史稱的“土木之變”,朝廷威望一落千丈。
這一年,居住在蘇子河畔的滿洲乘機向明邊進襲。李滿住率1萬餘總眾,包圍了撫順城,與明兵展開激烈戰鬥。當時守城明軍1000餘人,並把妻子兒女還到城牆上,表示決一死戰。當女真軍接近城池時,明兵投下松明火把,弓、銃(火器)齊發,女真人不敢接近,只得退去。明廷因魯全守城有功,晉陞為指揮使。儘管滿洲多次配合瓦剌蒙古侵擾明邊,便在也先之亂被明國平息后滿洲首領不願與明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因此,董山等滿洲各首領又開始向明國進貢。由於明王朝統治日益衰敗,對滿洲各衛的朝貢要求得十分苛刻。而由於戰亂,滿洲等女真各部首領喪生,各部的敕書失落,入貢無憑證,許多女真首領不得不以舍人的身份前往,明國給的封賞減少,待遇大不如從前,致使各部首領對明國邊官司懷怨甚深。明天順八年(1464年),由於滿洲各衛女真,入貢人數過多,耗費過大,朝廷下令女真各衛每3年入貢一次,每次人數為100人或50人。
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廷又要求入貢的女真各部必須攜帶驃壯的馬1匹,純黑的貂皮30張入貢,否則不得放其入境,引起女真各部的不滿。在滿洲中,董山是一位有智謀,有才幹的大首領明天順二年(1458年),明廷又晉陞董山為左衛都督,從此,他聲震女真各部,地位在各衛首領之上。後來由於李滿住已經年邁體衰,董山“起而兼管三衛,頗有統一滿洲之勢”,勢力大振。董山多次呈請明廷對滿洲各部首領晉級,但明廷不允,使其很不高興。為此,滿洲與明廷關係十分緊張。於是董山就糾集滿洲、毛憐和海西等部統兵達15000餘人,幾乎月月興兵,一年之內竟搶掠明邊境97次,殺掠邊民多達10餘萬。
明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女真入犯,明國總兵鄭宏戰敗。明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海西、滿洲復入鴉鶻關(今新賓葦子峪鎮三道關)。明都指揮史鄧佐在雙嶺中女真人的埋伏,兵改戰死。三月復入連山關,掠開原、撫順,窺鐵嶺、寧遠、廣寧。由此可以看到,滿洲與明國進行了公開的戰爭,並多次取得勝利,同時也反映出滿洲已經是比較強大的國家。當時,董山、李滿住與明國之間,是時附時叛。
明國實行的政策比較寬鬆時,則附明,而明國實行的政策嚴酷或壓迫的程度較深時,則叛。明廷不斷地派人向他們索取被掠人物,結果李滿住、董山等不敢入朝進貢了。
明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明廷派遣都督僉事武忠作為使臣,招撫滿洲諸衛首領入朝進貢。董山等人聽撫入京,貢獻馬匹和貂皮。成化帝特令大臣召集滿洲大小首領集會,申訴了他們“背恩負義”,要求“改過自新,嚴戒部下,尊事朝廷”。董山等大小首領紛紛給朝廷叩頭,表示謝罪。然而,董山卻因明國皇帝不詳察邊吏魚肉邊民的過失和女真犯邊的原因,心中有些不服氣,故舉止傲慢,有抵觸情緒。
明廷太保孫繼宗、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大學士陳文等,看見董山遇到高官司也不為禮,認為他們不肯悔改,於是,不顧董山等人服罪孽來朝,竟決定只將董山所帶來的家屬十多人放回,而將董山等115人拘留,並押解到廣寧(今遼寧北寧)。同時,積極備戰,準備大舉討伐滿洲。
七月二十七日,董山等由京師解至廣寧府後,明總兵官趙輔命令通事向董山等宣佈明國皇帝敕諭,以示告誡。董山等人不服,雙方發生爭執並動武。趙輔下令鎮壓,早有準備的甲士殺出,當場殺死滿洲大小26人,其餘的人均被囚禁起來九月二十四,明廷分三路對滿洲的住地進行了殘酷的剿殺,並要求朝鮮派兵配合明廷行動。
明軍由左都御史李秉、總兵官趙輔、都督王英統兵,太臨界黃順、少臨界張林監督軍務。兵分左中右三路共五哨兵馬向新賓進發。左路軍出渾河,越石門,經土木河到分水嶺。右路軍由鴉鶻關經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摩天嶺到婆豬江。中路軍經薄刀山鯰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佛阿拉滿洲首都。朝鮮王國派遣中樞府知事康純、魚有沼、南怡等,統兵萬人,從東路堵截。朝鮮分兩路軍,南怡率右路從朝鮮滿浦入攻婆豬江,魚有沼率左路由朝鮮高沙里入兀彌府。明中路軍入今新賓境后,連破佛阿拉、張打必納、戴咬納、朗家、嘹哈等諸寨,“焚燒其廬舍,殺掠其人民”,許多滿洲人逃入深山藏匿。
滿洲沒有防備,突遭襲擊,各部分散。由於董山被拘,李滿住年邁體弱,面對強大的明國和朝鮮聯軍,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使滿洲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李滿住和長子李古納哈(《夢還楚留香》中說到的李志傑為其漢名)等為朝鮮軍殺害。鮮血染紅蘇子河、婆豬江,滿洲人屍橫遍野。據統計,此次軍事行動共擒斬女真人1700餘口。
明國和朝鮮軍歷經一個月的圍剿,共契寨四五百座,女真人家的牛、馬、家畜茫然一空,並釋放女真人阿哈(奴隸)千餘人。戰後,明廷又將董山等殺死,其弟秦羊等幾百名女真壯勇,被謫戍福建等省份,使他們永遠身處異鄉。董山是入京請罪被殺,明廷失信於女真人,因此各部女真人深懷怨恨。李滿住的幼子甫乙加大(由於《夢還楚留香》情節所需,於是將此人暫時擱置一旁,未曾提及),為了報父兄之仇,聯絡滿洲、毛憐、烏拉等部女真人數千人,對明國邊境進行殺掠。
明國為了防備女真人侵襲,又大修邊牆,將遼陽以東之地向滿洲內地推進360多里,迄至鳳凰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遼東邊牆殘址,就是這個時候修築的。遼東邊牆在今撫順境內長約100餘公里。從鐵嶺黃泥窪入境,經張木溝、山城堡、龔家、邊牆溝李其、關嶺、腰堡、蘭山、西崴子、西古、上馬古、后安;從王家店附近蜿蜒折向東南,抵新賓三道關(即鴉鶻關),然後向南經葦子峪進入今本溪樺皮峪。修建遼東邊牆的目的是企圖把女真人拒之牆外,這是一條軍事分界線,邊牆以西即明管轄區,邊牆以東,俗稱東邊外,即女真族生活區,而作為遼東邊牆,撫順段則為最重要的一段。不僅在鴉鶻關附近設有重兵把守的頭道關、二道關、三道關,還在邊牆內設4個邊堡,其中有會安堡(今會元)、東洲堡(今小東)、馬郡堡(今馬郡)、散羊峪堡(今散羊
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