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那1抹土黃(2)
不同時期黃河水患呈現不同的特點,處理和解決的措施也帶有時代特色和歷史局限。但華夏民族與水患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始終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血液中。人水的鬥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三皇五帝時期,黃水泛濫,民不聊生,天帝命鯀去治理黃水,鯀採取“堵”的方式,結果因多年治理無效而被處死;他的兒子禹勘探山川地形,精確計算,採取“疏”的方式,最終“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墨子·尚賢中》)大禹以山川的自然流向為基礎,聯合部落群眾,考察並尊重規律,最終解決水患。從自然界中尋找解決處方進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是先人們給我們提供的寶貴經驗。西漢末年,黃河、汴渠決堤毀壞,水患一直持續60餘年。直到東漢時期,王景帶領數萬名民眾修築黃河大堤,使得黃、汴兩河分流。自此黃河流域出現八百年安瀾無患的局面。到明萬曆年間,潘季馴首次提出“束水攻沙”的治河之策,一生致力於黃河的治理。他創造性的把堤防工作分為遙堤、縷堤、格堤、月堤四種,四次黃河的治理給兩岸百姓也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但囿於當時的實際情況,他並不能徹底整治黃水水患。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領導人將黃河治理放在重要戰略地位,採取各種措施解決黃水泛濫問題。1946年解放區首設黃河治理機構,后改隸屬於水利部。此後,SMX、小浪底、陸渾水庫,大禹渡電站,萬家寨水利樞紐等越來越多的水利工程出現。同時國家對黃河的治理能力從探索階段走向成熟階段。21世紀以來,水患和水斷的問題基本沒發生過。但如何講好黃河故事,如何打造生態黃河一直都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古老的黃河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國家對於黃河的治理更加明確,採取“攔、調、排、放、挖”綜合處理的方式,正確處理水沙關係、全流域綜合調控,人水一體化發展等,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黃河安瀾,使命在肩!曾經,生存成為挑戰,人們北上南下,外出逃亡保命,謀生的意義遠大於自己的精神原鄉;如今,黃水安瀾,綠色如許,兩岸百姓可以自由地呼吸,與水同在,枕船安眠!蜿蜒九曲、浩蕩東去的黃河與自強不息、智慧勇敢的中原人民的愛恨糾纏了幾個世紀,華夏民族針對黃河的治理方式也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最終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河流治理體系。
品!水土孕育下的黃種人,一身溫情傳承着華夏精神。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漫長的歲月中,華夏民族深受黃河文化的滋養,養成了樸實忠厚、勤勞勇敢的品質。另一方面他們憑藉獨有的智慧,豐富黃河流域的風俗文化,積澱歷史人文,創造出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建築文化、交通文化等。黃土地上的黃種人在接受儒家文化謙恭有禮的熏陶,也賦予黃河文化獨特的開放包容性。黃河流域文化是一個文化集合體,包括上游的三秦文化、中游的中州文化、下游的齊魯文化。這個文化共同體是在地區共同體群中發現的文化相似性的一定組合。不同文化區雖然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但是由黃河滋養的文化底色卻呈現一定程度的一致性。這個一致性集中表現為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追求個人、家庭、社會與國家的一體化發展,探究內外發展的終極方向。從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來看,黃河文化隸屬於農耕文明,
強調土地和安定。與北方的游牧文明相比,黃河流域農業文明本能的蘊含溫情的人文色彩,它從不主張擴張與侵略,而是追求多文化、多民族的和諧相處。
20世紀,生態危機愈發嚴重,人類生態意識有所提高,在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下,生態思潮應運而生。魯樞元先生曾提出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精神生態這三個概念,並認為人類應追求“三態”的均衡發展。其實類似觀點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提出。《易·賁卦·彖傳》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幾千年前,古人就提出要關注天道,尊重自然運行規律,注重人事道德倫理,追求社會和諧,其深層的思想機制與三態一致。在處理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係時,前代聖賢普遍採用儒家的“執其兩端而用乎中”的思想,努力尋求自然與社會的平衡點。“斧斤以時入山林”、“數罟不入洿池”等記載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底層追求。在處理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時,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養浩然之氣”加強自我精神修養的同時,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道德生態的構建。總之,黃河流域的文化內涵已經證明“三態”合一的可行性。這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內炎黃子孫的內部探索,體現一種內部的可持續循環發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黃河文化最有力的概括,這是對一代又一代治水英雄的真實寫照,也是華夏大地上無名群眾集體風貌的認可,更是對黃河作為母親河的無私奉獻、自強不息的表達。
“覽百川之壯兮,莫尚美於黃河。”那一抹黃是縱橫千里雄渾土地的黃;是奔騰向東九曲黃水的黃;是勤勞智慧小麥膚色黃種人的黃,歷史使土地、河水和人和諧地排列組合,描摹了歲月中那若隱若現地明黃畫卷。這幅畫卷獨特之處在於將土地、水流、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傳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畫卷還在繼續,黃河的故事仍在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