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開到大明
洪武七年,立秋。
好幾個月沒有下雨了,烏雲壓在皇城上方,空中卻久久不見雨滴落下,深長幽僻的宮廊盡頭,太監們低着頭,默默打掃落下的黃葉,不敢發出聲響。
這是一個凄涼、被紅色點綴的朝代。桀驁不馴的元勛、宿將被殺光,策謀多端的文臣被殺絕,不歸順的地方巨室被殺得斷子絕孫,搬弄文字的儒生也被大殺特殺,殺得無人敢說話,無人敢出一口大氣。
“齊王殿下,該去大本堂了?”
伴讀太監有些懼怕地抬頭。
朱博漸漸回過神來。
他畢業幾年就創辦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小有成就,一次回家時,由於疲勞駕駛車撞到橋墩上,他睜開眼就在這裏了。
搞生意的喜歡看史書,從中尋找管理和經營的方法,對洪武朝有所了解。
原身是朱元璋的第七子,齊王,朱榑。
在諸位皇子中,齊王朱榑最不服從管教,干過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是諸位皇子中最貪玩的。
削藩時,朱榑的結局十分凄涼。
洪武末年,朱元璋意識到藩王的強大,一條條限令加在藩王頭上,叮囑朱允炆,他死後,藩王都不得來京城奔喪,意圖一生將藩王禁錮在封地。
到了朱允炆,將代王、岷王和周王等廢為庶人。
朱棣也削藩,剝奪去藩王手中的兵權,從藩王逆襲獲得皇位,沒有人比朱棣更清楚藩王的危害。
即便廢為庶人,一生也在朝廷的監視中。
稍稍賺點銀子改善生活,你是不是想起兵造反?歷史上,不乏功臣名將死於文官的污衊,遠將不如近臣就是這個道理。
朱榑看得很通透,出身無法選擇,或許徹底閉上眼睛那一刻,藩王才能真正解脫。
見他不說話,小太監小聲勸道:“陛下說,諸王生長於富貴,如果不跟師傅學習治理之道,將來怎麼治理藩國?禮樂之教,馬虎不得啊!”
小太監名叫劉九,白凈清秀,是馬皇后從卓爾不群的太監中挑選的。
不僅是玩伴,也要監督皇子的學業。
朱元璋和馬皇后對藩王的教導十分嚴格,洪武元年,在宮中建大本堂,徵聘四方名儒,教導年幼的諸王。
不想削藩,大本堂顯然沒有出路。
大本堂教的都是限制藩王的條條框框。
朱楨大叫道:“不去,本王聽說文樓藏着天下典籍,今日就去文樓轉轉。”
劉九知道朱榑的性情,這才是這位王爺啊,一旦決定的事,就算孔聖人親自來說也沒用,能讓這位爺屈從的,只有陛下的板子。
他不情願地挑起一盞提燈。
走過深長的宮廊。
朱榑被一行青衣禁衛攔住去路,為首的是專職侍奉在御前的儀鸞司千戶,毛驤,明朝的第一任錦衣衛都指揮使。
“齊王接旨!”
毛驤緩緩展開聖旨,傳達了朱元璋的旨意,直到念完后緩緩合上:“殿下,速去吧。”
朱榑怔了下:“父皇怎會命我監斬?”
“此人特殊,陛下本來要親自監斬,可今日礙於朝事無暇脫身,便想到了您。”毛驤牽過馬繩,平靜地遞給朱榑,“殿下快動身吧。”
朱元璋如今的十三個兒子中,年長的七個最為特殊。
生下他們時,朱元璋正在和陳友諒、張士誠打仗,顧不上他們,除了世子朱標能跟隨宋濂學習,六個弟弟只能隨軍。
朱元璋自幼當家早,推己及人,認為他的兒子也理應如此。
為了教導他們行軍打仗,有一次,朱元璋讓他們六兄弟,穿着麻鞋,裹上纏腿,像士卒那樣到城外遠足,十分之七的路騎馬,十分之三的路步行。
接到這樣的命令,朱榑一點不奇怪,他接過聖旨,到了法場,佐官是一刑部主事,橫木外,百姓水泄不通。
看出朱榑緊張和茫然,那刑部主事恭敬道:“殿下放心,一切有下官,您就坐在堂上監斬,等完事後,再回宮向陛下繳旨。”
朱榑不禁為朝廷有這樣的官員,而深感欣慰。
“開始行刑!”
時辰到了,刑部主事丟下一支令簽,大喝一聲。
劊子手像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鍘刀落下,斷成兩截,他習慣性地甩了甩雙手和臉上。
剛開始朱榑還不太適應,慢慢地也能正視眼前的場景了。
朱榑終於見識到了洪武朝的冰冷。
朱元璋殺人從不過問緣由。
文官被屠殺,抄家滅族的危險氣息瀰漫在空氣中,史料記載,有些官員實在受不了,想要辭官回家,不料卻犯了朱元璋的忌諱,說不肯幫朝廷做事,非殺不可!
儒士們躲在鄉間不敢出來應考,朝廷又下令地方官員舉薦他們出來。
後世有小部分人評論朱元璋殺的,都是貪官。
七八萬個官員中沒有一個好官?
未必。
只是朱元璋秉承一個原則,既然不是你貪就是他貪,那咱全部殺了,准沒錯。新筆趣閣
空印案就無法解釋,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為官清廉,死在空印案中。
雖然官生黑暗。
但後來方孝孺仍出來做官,為大明朝廷效力,實在令人敬佩。
朱榑明白,想要在冰冷殘酷的明初活下來,就必須睜大眼睛,他轉頭向旁邊的刑部主簿,“這些人犯了什麼罪,全是腰斬?”
那刑部主事有些不敢談論,可轉念一想,朱榑背後站着朱元璋,罵道:“主犯叫高啟,赴蘇州知府魏觀的邀請,寫了一篇上樑文,其中四個字,惹得陛下勃然大怒!”
“什麼字?”
“龍盤虎踞!”
朱榑仔細回味,龍盤虎踞,這四個字放在後世隨意用,可放在古代,龍指代天子。
那刑部主簿娓娓道來:“殿下不知,魏觀修的府邸是張士誠宮殿舊址,高啟真是膽大包天!”
高啟,是吳中四傑之首。
三年前,高啟任翰林編修,朱元璋想讓他升任戶部侍郎,高啟推脫,朱元璋不但沒有為難他,反而賜給大量金帛放其回歸故里,盡顯賢君姿態。
引得名儒大才紛紛投靠朝廷。
朱元璋殺這位的原因,不需要真正的理由。
若要說一個,就是高啟太有名了。
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當過和尚,如今當了皇帝自然會引來嘴貧讀書人的詆毀和輕視。
斬殺高啟,是為了敲醒那些自以為是的文人,不要口嗨,高啟在文壇的地位舉足輕重,殺一個高啟,正好堵住天下儒生的悠悠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