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科納村

第1節 科納村

在拉法帝國的西邊,一群大山矗立在國界邊緣,因為山的範圍太廣,涉及到周邊好幾個國家,好幾種語言。不過,在拉法國習慣把自己統治範圍內的大山群稱謂米拉山脈。

米拉山脈據說也是拉法國的最早發源地,各種美麗的傳說和故事到處流傳,但因為地勢複雜,常年有迷霧在山脈中湧現,山脈中古老的樹種和高大的植物以及很多珍稀動物生活得自由自在,也是拉法國少有保存下來的原始森林狀態的區域。

整個米拉山脈雖然其中的珍禽異獸不少、珍稀物種和資源很多,但山脈從未出現過大量人群居住的情況,也就根本沒辦法進行道路改造,居住在米拉山脈里的人範圍覆蓋很廣卻很散,彼此不知道有存在的情況都很正常。

也因此在這裏居住的人口數量,拉法國和周邊的國家一直想統計準確卻從未辦到過。

米拉山脈是這片群山最大的山體群,幾乎佔據了80%以上,這對於一切都依照數據說話的人口統計部門來說,從拉法帝國成立開始就很頭疼,就算在先進的科技條件下還是沒有實現這一目標。

從空中很容易的就丈量出這片屬於拉法國的領土面積,但實際這片土地裏面的大山中從未有人真正的走完過。也因為科考隊伍在強大的現代工具下偶然發現過還維持着好幾百年以前的朝代的群居之地,從他們口中也知道類似幾十人的小群居地,還是存在一些的,只是彼此並沒有往來,更不知道準確的方位。就算知道也很難在這樣一片群山裡尋找到在更深處的村落。

所有拉法國的歷史記載中,國家統治者和機構只能是對這片土地擁有統治權,卻沒辦法按照常規進行管理。

在米拉山脈大山的範圍中靠近拉法帝國統治區內的邊境有一個村莊,因為處在拉法帝國實際控制的邊境內,離邊境線只有20多公里,多少能從邊境的駐守軍隊情況,了解到世界的變化,而歷朝歷代的駐軍也知道這或許是唯一可以接觸到的對這片大山了解最多的人群,相互的尊重一直持續着,偶爾村莊裏有人越過國界,軍隊也視而不見。

當然,對於這個村莊的人口備案也成了首要問題,幾乎每一個駐軍到此的第一任務就是要儘可能的記住村子裏的每一個人的長相、特徵和名字。

因為在村子裏的人看來,這片大山不管是誰在統治,真正的主人還是他們。他們需要這片大山來養活自己,而不是靠政府和軍隊,因為離此最近的小城鎮,至少也步行走上5天的時間。

如果沒有後來拉法帝國的大力發展,有了大型陸地越野車輛,同時為補給邊境駐防,硬開闢出來的簡易公路,他們幾乎不會與外界有什麼日常接觸。

科納是這個村子的名字,文字卻還是使用的拉法帝國的古老文字,也正因為如此,拉法帝國才在與周邊國家劃定邊界的時候擁有控制權,雖然現在的拉法帝國文字已經與這個村子原有使用的文字有了差異,但從發音以及文字的來歷都能看出來是出自一系的。

正因為科納村的生活範圍接近邊境,生活習慣各方面基本接近於當時代的小村落一樣。科納村裏的人都姓“方”,有接近500人,算是比較大的部落,與之最近的鄰國的部落都沒有這樣大的。所以在科納村裡外嫁來的女子都沒有姓氏,只有名字。

而科納村也一直有條規定,雖然地處偏遠,很少有外來男人,但凡外來的男人必須要改姓“方”,否則就不是科納村的人,

也無權享受科納村的權利。

據村裡人講,世代流傳下來的記事裏還是有一些外來的人留在了村裡,原因也很多,但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逃”和“避”。有的是逃跑的、有的是厭倦外面城市生活的,最後都成了科納的村民,也使得這個村子沒有出現近親血緣造成的遺傳問題。

因為生活在大山裡,村民的個性都比較直爽,也很彪悍,男女所從事的勞作也基本都一樣,看不出父系氏族或母系氏族的標準模板。

村裡也有走出大山的,不過走出去的人不管生活如何,很少有再回到村裡來的,但自從拉法國成立以後走出去的人有些年邁之後依然在臨終之前選擇回來落葉歸根的,特別是最近的2、30年,回來的人明顯增多。

隨着返回的人的增加,樸實的村民也慢慢的對外界認知越來越接近,村子裏也就慢慢的適應着和外界的往來。

儘管對於村子裏以前是怎麼維繫生活必須用品的,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從拉法國建立之後,駐軍就成了科納村生活必需品的託運交換機構了。也因此科納村才接受了拉法國的管理以及適度的配合,比如人員情況登記,也擁有一張拉法國公民身份證明。

科納村被視為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村裏的族譜和祠堂,從拉法帝國建立之後的200多年大家相安無事,除了自然災禍之外,村裏有100多年未曾搬遷,也因此是村裏有着記錄的時間比較長的一次。

因為大家的相互容忍,科納村也開始逐漸把很深遠地區的一些勞作地逐漸轉換到了居住地附近,雖然沒有外界的那些奢侈的消費品,但走出去和外界打交道的村民也慢慢的變多了。

村民的基本生活來源不再是深山裏的野生動物和在城裏覺得非常珍稀的野菜、菌類了。靠着山高地肥、陽光充足的優勢,稻米一類的農作物、自己栽種的蔬菜、水果也慢慢成了科納村的主食。

或許是太多世紀以來的經歷,村民以前經常深入老林去捕捉動物的事雖然漸漸的減少了,但卻依然作為一種習慣在保持,只不過不是必須的生活方式了。

但在科納村裡,村規依然比法律更重要,因為這裏法律管不過來,甚至拉法帝國至今沒有在這裏設置行政管理部門,並非不願,而是不得已。

這個大山裏的人從沒享受過國家待遇,更談不上福利,行政管理的根本還是稅收,村裏的人自食其力,靠山吃山,你怎麼去收稅。甚至,有時候國家的邊境安全還需要這些當地熟悉的人來指導,畢竟在這裏科納村的“土著”才是真正的土地的主人。

以前的朝代也有不顧艱辛前來設立行政管理的,可最後都不了了之。千辛萬苦的安排軍隊來協助建立起了行政部門,卻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管理的人。

或許是因為經歷的多了,村裏的祖訓記載有怎麼處理的方法,在對抗不了的情況下,整體就搬遷進了大山深處,找都找不到。原始村落的好處就在於沒有任何拖累,房屋搭建都是就地取材,傢具都是簡陋的,村民沒什麼捨得不捨得的。

於是,也不知道哪朝哪代開始,再也沒有行政管理的部門出現。拉法帝國的開國元勛也曾經想要創造一個可能來改寫歷朝歷代都沒有做到的事,可是在建國初期,根本沒有那樣的實力,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創造的構想也就一直被擱置。

最後經過元老們的討論,作為特殊區域特殊對待,邊境的駐軍成了實際的治安統治和管理機構,可大家都清楚實際上也就是名義上的,無法做到行使實際的權利。

國家和科納村都保持這樣的形勢一直持續着,畢竟村民並沒有推翻政府的能力,也根本沒在乎過是誰在統治這個國家,只要他們能好好的活下去就足夠了。

拉法帝國第5軍團第13師主要負責的就是米拉山脈的邊防,13師下屬的部隊裏有一支常年就駐紮在米拉山脈與鄰國之間的邊境,守衛着大約500公里的邊境線,而且邊境線基本都在兩座山之間的山溝里或者山頂上,邊境部隊的駐地就在邊境線挨着的區域根據地勢和距離來設立相應的邊防哨卡。

第13師第7團2大隊就駐紮在離科納村最近的邊境線附***時一個崗哨只需要一個小隊駐紮的地方,因為這裏居住人口較多的關係,在這個叫做蜂窩頂的地方駐紮了大隊的兵力。剛滿18歲的葉天民就是在這駐軍的2大隊1小隊服役的一名普通士兵。

在拉法帝國,通常只有平民子女參軍才會被分配到這樣偏遠的地方,唯一的好處就是如果駐守邊境超過5年,國家會安排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一直到老。

當然也有一些非平民的子女參軍被分配到邊境線的,不過卻不會像葉天民這樣身份的人一樣呆上5年,頂多就是來混一段時間,然後回到內地升職。

當然以後也會有一段光彩的歷史,成為這些人今後政治生涯里的一個亮點。李浩就是這樣的一個身份,和葉天民一起參軍分配到這裏。

一半年以後,在這個駐軍只有一個大隊的地方,李浩已經是1小隊的副隊長,而葉天民依然還是小小的一個普通士兵。

好在李浩的家世也不是特別的大,所以還不會有太多讓人厭惡的風氣。在這一起來的一幫士兵中沒什麼矛盾,大家都心知肚明未來的路是各走各的,沒必要去交錯太多。但操蛋的是無法預知的世事,很多發展根本就不能順着預期的理想狀態去展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臉大超過腳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臉大超過腳大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節 科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