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 圖荊州計奪智取 宴銅雀武爭文薈 二

五八 圖荊州計奪智取 宴銅雀武爭文薈 二

且說曹操見錦袍已被撕得粉碎,急忙喝止,笑對眾將說:「吾只是想觀愛將之勇,怎能可惜一領錦袍呢?」便教諸將盡數上台,每人賞賜蜀錦一匹,令依次而坐,諸將盡皆稱謝。

曹操又教文官至前:「武將既以騎射為樂,足顯威勇。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台,難道能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盛事嗎?」

眾文官皆躬身而言:「願從鈞命。」

曹植是建造銅雀台的建議者,又奉父命在鄴城親自督建,遂揮筆而就,登台朗讀所作《銅雀台賦》:

「從明后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闋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雲天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獲逞。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差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尊貴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皇。御龍旂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願斯台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朗讀畢,眾皆喝彩。

時有王璨、陳琳、阮瑀、徐幹、應瑒、劉楨與被曹操斬殺的孔融並稱建安七子的六人,依次登台,或詩,或賦,或文各誦讀一篇各自的代表作品,並將平時力作遞呈給曹丕。

曹丕素知諸人才華,看后評價說:「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孔融雖獲罪被誅,當也是一才子。應廣收其文。」

曹丕的此評論后被收錄到曹丕的《典論.論文》中。

曹丕看后,將六子之作遞呈曹操。

曹操逐一閱覽后,見多是稱頌自己功德巍巍,合當受命之意,笑說:「諸公佳作,過譽甚矣!」說罷,教蔡琰上台演唱其近作《胡茄十八拍》。

蔡琰感情洶湧澎湃,如泣如訴,飽含血淚地對不幸的命運發出呼天搶地的控訴,眾人皆被感染。

曹操閱覽了才子之作,聞聽了蔡琰的演唱,回想起為了施展憂國憂民、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嘔心瀝血,披肝瀝膽,南北拼殺,馳騁疆場三十多年的艱辛經歷,卻被謗議為「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的女干詐梟雄,感慨頗多,便躍然站起,面對大眾,揚臂呼喊,慷慨激昂地說: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故汴水之戰數千,后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僭號於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后。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女干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後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過於三世矣。

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

孤聞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未嘗不舍書而嘆,有以自省也。奉國威靈,仗鉞征伐,推弱以克強,處小而禽大。意之所圖,動無違事,心之所慮,何向不濟,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謂天助漢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這篇坦露心胸,發自肺腑的即席演講,就是曹操遺留下來的著名散文《讓縣自明本志令》。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自己少年時的志向及三十多年來的歷史功績,是他親身經歷乃至東漢末年天下紛爭的真實寫照。

第二部分用賢人志士的典故,說明自己既無野心又不讓權的苦心,即明本志。「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實實在在的話,是除了曹操不能說出的,滿懷自尊、自負之意,也說明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如果沒有曹操的擁戴,漢家王朝恐怕早已四分五裂了,曹操在維持漢末國家局部統一當中確實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最後,又以「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的事迹來自省,表示要學習前賢的高風亮節,居功不傲。雖然自己有「蕩平天下」的重要功績.但封兼四縣的邑土卻受之有愧。因而他準備要讓出三縣的封地,以表明意向,消除眾輿論的攻擊之勢,顯示出成熟靈活的政治手腕,給人以謙恭禮讓的印象。

讓縣這一舉動在政治上為曹操贏得了許多讚譽。

這篇文章直率洒脫、大義凜然。

全文結構安排井然有序,前半部分側重敘事,後半部分側重「明志」。

作者善用典故,用齊桓、晉文說明自己會「尊王攘夷」;用樂毅、蒙恬表明自己的忠心耿耿;用介推、申胥說明自己的高風亮節;用周公的《金滕》之書闡明自己的良苦用心,這些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表現了曹操利落而堅定的性格以及處世原則。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

在語言上,全文直白自然,清峻通脫,毫無雕飾之跡,被後人譽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正是曹操「外定武功,內修文學」,憑藉政治上的領導地位,網羅了一大批捲入極度動蕩旋渦的文人才子,形成了「鄴下文人集團」,成為政治、軍事集團的助力器。

曹操用自己富有創造性作品風格和特點,開創了詩賦散文的新風氣,進入了文化發展的新時期,確立了「建安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力,掀起了文人詩歌高潮,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現實主義精神,普遍採用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詩在文壇上的堅固地位,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形成了「建安風骨」這一優良傳統;賦與散文出現了新面貌,文風通脫自然,文筆簡潔樸素,又各具獨特的重要地位。正是:「三曹」「七子」蔡文姬,閃爍文壇建安期。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三國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漢末三國傳
上一章下一章

五八 圖荊州計奪智取 宴銅雀武爭文薈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