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華佗妙手醫病患 陳凌墮胎扮男裝 一
卻說袁術被曹操追殺六百里逃回揚州,聞知劉備得了徐州,曹操佔據了兗州,便起兵向徐州進發,想先擊敗劉備,然後集各路軍馬攻打兗州。
先鋒部隊正行間,突然從山間殺出一彪軍馬,攔住去路,聲稱是黃巾主力,揚言留下糧草即可前行。
先鋒差人急報袁術:「前有一軍,攔路紮營,不得通過,請令定奪。」
袁術聞報,急忙停住軍馬,聚眾商議。
一部將說:「黃巾主力幾乎被剿滅殆盡,剩下的不過流寇而已,待我前往,助先鋒將其殺退。」
參軍說:「此次起兵為了徐州。徐州未至,先行交兵,不利也。曹操為何能順利佔據兗州,是招撫黃巾之效也。黃巾矛頭乃是漢室,並非針對我軍,只是想要些糧草而已。若投其所好,答應給其糧草馬匹,招撫麾下,助力攻打劉備,方為上策。」
袁術覺得有理,從其計,命參軍前往招撫。
參軍來到前部,傳達了袁術命令,即至義軍寨門,稱是袁術使者,前來拜見義軍首領。
守門兵士入帳傳稟。
參軍被引進軍帳,見帳上端坐兩位首領,急忙施禮:「素聞大王威名,特來拜見。劉氏天下氣數將盡,我主袁公路前往征討漢室宗親劉備,不知為何攔我去路?」
右座首領喝道:「口稱「素聞威名」,知道我兄弟姓甚名誰嗎?」
參軍說:「雖然不知,但黃巾威名天下,目標是推翻腐敗漢室,求取天下太平,就連三歲小孩也都知曉,我怎能不知?」
左座首領說:「既然知道,就應該反戈一擊,歸順黃巾,同擊漢室。」
參軍說:「黃巾雖然聲勢浩大,三十六方,數十萬主力,還不是被漢軍征剿。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抗拒漢室。」
右座首領說:「黃巾推翻漢室是為百姓求太平,你等則是為爭奪皇位,目標一致但道不同,豈能聯合?」
參軍正要答辯,帳後轉出一人:「素聞揚州富饒,使者既然提出聯合,可借給糧五萬斛,馬千匹,金銀萬兩,彩緞千匹,共擊劉備。」
參軍說:「軍中運載輜重無多,明日先給糧三萬斛,馬五百匹,彩緞三百匹,你軍攻打盱眙,吾軍攻打淮陰,其餘物資待攻破徐州補齊。」
那人說:「一言為定。」
參軍臨行詢問首領姓名,那人說:「原黃巾軍首領波才結義兄弟何儀、黃劭。」
參軍記住二人名字,告別而回。
卻說何儀、黃劭原是潁川一帶黃巾軍首領波才部下。
當年二人尚在少年,自小失去父母,被波才收留。
波才率領農民起義,帶在軍中,多虧波才新婚妻子陳凌照顧。
陳凌帶領一些隨軍家屬及十五六歲的「娃娃兵」擔負做飯、照料傷員軍務。
波才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戰役中戰死陽翟。
殘忍漢軍連軍屬、娃娃也不放過,意欲斬草除根。
混戰中何儀胸部中槍,滾入水溝;黃劭腿被刀砍,爬到一墳頭旁躲避;陳凌馬快得以逃脫。
一場大雨驟降,漢軍撤退。
陳凌騎馬返回尋找波才屍體,在墳邊發現黃劭還活着,把他救起;又把還剩一口氣的何儀從水溝里拉出,撕下衣襟包紮好二人傷口。
陳凌沒有找到波才屍體,又不敢回陽翟,便脫下死亡軍士衣服,把何儀系在馬背上,攬黃劭於懷中,策馬東行。
等到陳郡(今河南淮陽),陳凌看二人傷勢愈重,找人治療,終不見好。
這天,陳凌又請了一個郎中看治。
這個郎中說,不光是傷口潰爛,病已入內臟,非華佗不能醫治。
華佗曾在這一帶行醫,被譽為「神醫」,有手到病除之功。
陳凌問明華佗住處,馱帶二人,連天加夜馳馬向東直奔沛國譙縣。
卻說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所轄華庄人,年少時家中貧困,飢一頓,飽一頓。
父親為了養家餬口,常常出外做工,積勞成疾,於華佗七歲那年去世。
父親去世,母親多病,家中生活更是冰上加霜。
長到十三歲時,華佗不忍心看着多病的母親受苦作難,便到城裏一家姓蔡的藥材店鋪當學徒,蔡店主叫他跟着年長的師兄學抓藥。
幾個師兄看他年小,不讓他用稱抓藥。
華佗留心觀察,白天,比照師兄們用稱抓藥的分量,一樣一樣地放好;晚上,趁師兄休息時,一遍一遍用稱重複地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奮加上用心,經過三年的辛苦練習,華佗練成了一抓即準的本領。
不久,母親的病情越來越重,華佗央求蔡店主為母親治病。
蔡店主雖然熱心,但畢竟只是藥材店主,對於醫術並不精通,華佗母親不久便也病死。
失去雙親的華佗非常痛心,從此發誓,長大后一定要做個醫生,為百姓治病。
於是,不求仕途,一心想拜師學醫。
華佗聽說附近山上道觀長老醫術高明,便風餐露宿,爬山涉水,尋到了此山,但由於過度勞累,卻暈倒山下。
採藥道童將他救到道觀,道長治好了他的病並收他為徒。
開始,道長只是讓華佗幹些粗活,華佗卻沒有一句怨言,幹什麼事都全心全意。
後來,華佗發現,道長把醫術精華都記錄在《醫案》書上,他總尋找時機多看上幾眼。
有一次,一個道童端水過來,華佗見了,急忙搶過端給道長的洗腳水,進入道長卧室,一邊給道長洗腳,一邊悄悄地偷看《醫案》。
道長猜透了他的心思:「華佗啊,你想看這本書,就拿去吧!」
華佗如獲至寶,顧不得給道長洗腳,拿起書走出道長卧室。
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華佗醫術大有長進,但他還是虛心求教,道長時不時也帶他下山給人看病。
一天,華佗正看《醫案》,一個道童跑來:「華佗,道長生病了。」
華佗急急忙忙跑過去,為道長把脈。
過了一會兒,華佗緊繃的臉慢慢放鬆下來。
原來,道長沒病,而是在試探徒弟醫術呢!
當華佗回到住處,一看糟了,《醫案》被蠟燭燒了半邊。
他急忙衝過去搶救,看着被燒毀的《醫案》,焦躁不安,只得憑着記憶重新寫了《醫案》。
第二天,道長說:「華佗,那本書帶來了嗎?」
華佗把自己重抄的這本給了道長:「這本不是原來的那本,是我憑記憶重新寫的,原來那本已被燭火燒毀。」
道長接過仔細一看,微微一笑,說:「華佗,你真是過目不忘啊!」從此,精心教誨華佗醫術。
華佗下山後,依然不願做官,不求名利,不慕富貴,郡守舉孝廉,國相召篆吏,皆不就,寧願拿着金箍鈴,到處奔波,為百姓解脫疾苦,遂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研究。
他一邊鑽研醫術,一邊行醫,行醫足跡遍及各地,聲譽頗著。
華佗經過長期醫療實踐,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葯、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症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
他善於養生,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用藥精當,精通方葯,用湯藥治病,草藥不過數種,用心調整劑量,不需復稱,煮熟便飲,語其節度,病即痊癒;如果灸治,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也自去;若需用針,也不過一兩處,下針時對病人說:「針應當到某處,若感覺到時,告訴我」,病人說「已到」,即便拔針,病痛即除。
有一段時間,黃疸病流傳較廣,華佗花了三年時間對茵陳蒿的藥效作了反覆試驗,用春三月茵陳蒿嫩葉施治,救治了許多病人。
民間因此流傳一首歌謠:「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
華佗還用溫湯熱敷治療蠍子螫痛,用青苔煉膏治療馬蜂螫后腫痛,用蒜泥大酢治療蟲病,用紫蘇治食魚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喘,用黃精補虛勞,如此等等,既簡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華佗不但精通方葯,在針術和灸法上造詣很深,還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為「外科鼻祖」。
華佗到處走訪名醫,收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炮製,終於試製成功了***,就是著名的「麻沸散」。
他又把***和熱酒配製,使病人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即可康復。
華佗善於吸取古代名醫及當世同行經驗,在其基礎上發展創新。
他讀到張仲景《傷寒論》第十卷時,高興地說:「此真活人書也」,並創造了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治療了不少疑難雜症。
他對張仲景心理療法頗感興趣。
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
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
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病人不同,有淤血在腹中,只有激怒他,把淤血吐出來,病方可愈。不然就沒命了。」
郡守的兒子說:「做兒子的,怎麼能夠激惱父親?」
華佗說:「只要能把你父親平時做過不能對外說的錯事,告訴我就行了。」
郡守的其兒子一聽能治父病,顧不了許多,就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告訴了華佗。
華佗羅列郡守罪過,寫了一封痛斥的信留下。
郡守看后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卻不知去向。
郡守盛怒之下,吐出黑血一升有餘,病竟然好了。
華佗一生治癒千奇百怪疑難雜症無數,史書多有記載,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