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回 武安君伐…
書接上回,話說這穰侯魏冉自宣太后死後,逃到陶邑。昭襄王見他逃到封地,情知不好再趕盡殺絕,便就此罷了。
一年後,即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70年),昭襄王用魏人范雎針的“遠交近攻”之計。先交好與秦為鄰,處中原地帶的韓、魏兩國,以威服楚、趙;楚國強,則與趙友好,以威服楚;趙國強,則與楚通和,以威服趙;楚趙親附后,東面臨海的齊國必定恐懼,會自動親附秦國。那時,再向近處的韓、魏兩國進攻。這樣,得寸土則為秦國之寸土;得尺土則秦國的尺土。秦昭襄王表示讚許,任命范雎為客卿,參與秦國大事。當時,韓國與秦國疆界相錯如織綉,“天下有變,為秦害莫大於韓”。韓國經白起幾次攻伐,國力日弱,但還有一定力量。秦昭襄王將攻韓重任再交白起。
此時,白起因戰功已被封為武安君。武安,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武安君之封號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均號“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白起因數立戰功,為秦封為武安君。《正義》說他獲武安封號的原因是: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武安君白起帶領三十萬秦軍來到韓國邊境,韓國國君韓厘王急派大將韓公鑰前去迎敵。秦韓兩軍在涇城接戰。白起率秦軍大舉進攻,韓軍難以抵擋。秦軍進展順利,不久,奪占韓國陘城等九座城邑,斬殺韓國生力軍五萬餘人。韓朝廷陷入混亂,開始謀求防守,但為時已晚,不久又失南陽(今河南西南部一帶)、上黨(今山西東南部地區)等地。
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再次奉命帶兵,進攻韓國的南陽,佔領韓國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
上當郡守馮亭召集城中諸百姓,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足可御秦!”
百姓盡皆贊同。
於是馮亭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見上黨主動來降,遂與平陽君、平原君計議。
平陽君道:“上黨降趙,是為誘秦攻趙,趙國被伐,必會聯合韓國,共同禦敵。馮亭降趙,非為趙國計劃,實為韓國考慮。依我之見,還是不要接受,接受后,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
平原君道:“白白得來的土地,豈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上黨,秦必會畏懼趙韓聯合,不敢攻趙,這樣我們豈不是白白的到了一塊土地?”
趙孝成王說道:“還是平原君說得有理!”
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一年後,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攻下緱氏、藺兩地后,接着面臨秦國攻擊的就是上黨!四十七年(前260),秦國攻打上黨,卻得知上黨已投降了趙國!昭襄王見趙國竟敢趟這灣渾水,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戰績,竟然被趙國不費吹灰之力佔去,勃然大怒。令上將王?帶領五十萬秦軍往擊趙國。
不知王?攻趙結果如何,請聽下回接著說。
書接上回,話說這穰侯魏冉自宣太后死後,逃到陶邑。昭襄王見他逃到封地,情知不好再趕盡殺絕,便就此罷了。
一年後,即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70年),昭襄王用魏人范雎針的“遠交近攻”之計。先交好與秦為鄰,處中原地帶的韓、魏兩國,以威服楚、趙;楚國強,則與趙友好,以威服楚;趙國強,則與楚通和,以威服趙;楚趙親附后,東面臨海的齊國必定恐懼,會自動親附秦國。那時,再向近處的韓、魏兩國進攻。這樣,得寸土則為秦國之寸土;得尺土則秦國的尺土。秦昭襄王表示讚許,任命范雎為客卿,參與秦國大事。當時,韓國與秦國疆界相錯如織綉,“天下有變,為秦害莫大於韓”。韓國經白起幾次攻伐,國力日弱,但還有一定力量。秦昭襄王將攻韓重任再交白起。
此時,白起因戰功已被封為武安君。武安,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武安君之封號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均號“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白起因數立戰功,為秦封為武安君。《正義》說他獲武安封號的原因是: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武安君白起帶領三十萬秦軍來到韓國邊境,韓國國君韓厘王急派大將韓公鑰前去迎敵。秦韓兩軍在涇城接戰。白起率秦軍大舉進攻,韓軍難以抵擋。秦軍進展順利,不久,奪占韓國陘城等九座城邑,斬殺韓國生力軍五萬餘人。韓朝廷陷入混亂,開始謀求防守,但為時已晚,不久又失南陽(今河南西南部一帶)、上黨(今山西東南部地區)等地。
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再次奉命帶兵,進攻韓國的南陽,佔領韓國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
上當郡守馮亭召集城中諸百姓,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足可御秦!”
百姓盡皆贊同。
於是馮亭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見上黨主動來降,遂與平陽君、平原君計議。
平陽君道:“上黨降趙,是為誘秦攻趙,趙國被伐,必會聯合韓國,共同禦敵。馮亭降趙,非為趙國計劃,實為韓國考慮。依我之見,還是不要接受,接受后,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
平原君道:“白白得來的土地,豈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上黨,秦必會畏懼趙韓聯合,不敢攻趙,這樣我們豈不是白白的到了一塊土地?”
趙孝成王說道:“還是平原君說得有理!”
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一年後,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攻下緱氏、藺兩地后,接着面臨秦國攻擊的就是上黨!四十七年(前260),秦國攻打上黨,卻得知上黨已投降了趙國!昭襄王見趙國竟敢趟這灣渾水,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戰績,竟然被趙國不費吹灰之力佔去,勃然大怒。令上將王?帶領五十萬秦軍往擊趙國。
不知王?攻趙結果如何,請聽下回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