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手藝配上用場了

第14章 手藝配上用場了

在這個年代,尤其是這樣一個超級傳統的家庭,做兒媳婦的可以上不了廳堂,但一定要下得了廚房,現在謹月終於體會到了。

雖說謹月出生在90年代,短短26年的人生中大多時候在讀書,但因為初中高中都在縣城上學,離家太遠,所以她當了6年的住校生。

這6年謹月吃了不少苦,冬日裏如冰窖一樣的房子,夏日裏蚊蟲滿天飛的澡堂,可也正是因為這6年,讓她的廚藝突飛猛進。

剛升到初一時,謹月是住在學校里的,後來因為學校食堂的飯菜不好,加上謹月又一向有胃病,第一學期結束后,陳育海夫婦就在學校旁邊的小巷子給她租了個小單間,搭起了小灶。

那個巷子,因為在縣城的北邊,人們稱為北巷子,屬於城中村。雖然都是人家的自建房,但因為離學校近,大家都看準了這個商機,就跟商量好了一樣,建修的大同小異。

在這些房屋全面出租給學生后,北巷子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住宿一條街。剛開始母親謝秋還怕謹月餓着,隔三差五地坐班車去給她帶點紅燒肉、千層餅等吃的,後來她自己也忙得抽不開身,就只能打點錢,捎點面之類的。

作為北方人,謹月從小喜歡吃麵條,剛開始北巷子口有一家賣日用副食以及學雜用品的小賣部,店主是一對七十多的老夫妻,他們的兒子兒媳都在bj工作,孫子也剛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

他們開店本來也是消磨時光,怎麼輕鬆怎麼來,可後來不知怎麼的,他們在門口就順帶賣起了鮮面——不是機器做的,而是老太太自己擀的鮮面。

老太太的擀麵手藝好,所以這麵條極受歡迎,每天中午一會會的功夫就賣光了,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在前一天的晚上預定。

謹月那時就想,老太太這樣做估計也是為了安撫學生的思鄉之情吧。

這縣城中學,本來也是一所百年老校,師資和口碑都很不錯,所以學生也都是來自十里八鄉的,因為路途遙遠,加上車費等各種考慮,很多學生一學期只回家一次。

可是這種吃出媽媽味道的幸福感並沒有持續太久,寒假剛過,也就是第二年的春節剛結束沒多久,小店就關門了。聽街坊鄰居們說年前老兩口的兒子兒媳回老家過年,因為擔心父母年齡大了無人照顧,就把他們接去bj了。

那天,剛從老來到學校的謹月對着那家已經鋪上一層灰塵的小店,還傷心了一陣子,也就是從那會開始,謹月學着自己擀麵了。

擀麵條也屬於手藝活,除了放合適的蘇打和水,剩下的估計只有熟能生巧了。在一次次的嘗試中,謹月終於摸索出了一些技巧。而且好像試着試着還上癮了,每天不摸摸擀麵杖就渾身不舒服。

正好那會學業也不太忙,幾年下來,謹月擀麵條的手藝就遠遠地超出了同齡人,連母親都誇她,說麵條又勁道又光滑,很不錯。

“不知道那老爺爺和老奶奶在bj還過得慣嗎?”謹月不禁想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抱歉,這一大家子我不伺候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抱歉,這一大家子我不伺候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手藝配上用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