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時間隧道
同樣還有其他實驗對象,但是鄧肯是他們研究的第一個實驗對象,當系統運作時,他坐在這把椅子上時,他的心跳速度是90次每分鐘。
如果他生病了或是感覺不舒服,他們就會等一天。因為他們每更換一次實驗對象,他們就得對電腦進行校準並編程,此外還要調試脈衝調節器,而作這些工作需要花上整整2天的時間。
如果鄧肯要外出兩周或者更久的話,他們也會使用另一個實驗對象,但有人記得他們只這樣做過一次。那可以說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調試原來的程序。
從那以後,鄧肯是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試用這套設備的人。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準備的有候補人員,以防鄧肯出現什麼意外時候用。
到了1980年,樓頂的大型雷達發射器停止了使用,看上去像個大香蕉皮。現在,有兩個發射器為那根八面體天線提供能量,地面上的那根天線。
發射器的脈衝調節器同時為天線和德爾塔時天線的線圈供能,地表下的天線。
和電腦連接的還是那把蒙淘克座椅,它現在被安放在處於核點的兩根天線中間。這次,電腦系統非常龐大,而且是被安在靠近雷達塔的控制室中。
另外,這間電腦上裏面還安裝有許多終端接口和監視各項工作的設備。
鄧肯將坐在這把椅子上。然後,發射器才會被啟動。頓時他的大腦一片空白,什麼思想都沒有。他收到指令后,集中意念在一個開放的時間隧道中,從1980年到1990年。
這次,一個“洞”或是時間大門就正好出現在德爾塔時間天線的中心位置——人可以通過這扇門穿梭在1980年至1990年之間。這就能看見一個開放的空間。
另一端的盡頭來看,時空隧道像是一條圓形的走廊。只要鄧肯把意念集中到1990年和1980年,這扇時間大門就會一直存在。
那些進入過這條時空隧道的人們講過,他們說它看上去像是一個螺旋,很像科技小說中描述的那樣。
當從這條隧道中出來后。看上去你好像看穿了時空,通過一扇再小不過的窗戶,你從一個圓形的開放空間進入,然後走到時空的另一端。
他們認為某某對這項技術的研究很有價值,所以不準當事人跨進這扇門進入時空隧道。
在本質上,科學家們所做的事情是使用1943年、1963年和1983年的時間漩渦,這是基於地球每20年一次的自然活動規律。
1943年、1963年以及1983年是作為主漩渦的定時點。只要通過任一定位點進入主漩渦。入口端漩渦或是副漩渦就開啟了。在蒙淘克基地,科學家們使用了1983年8月12日的時間漩渦。
例如。比如說他們想到達1981年11月份。那81年11月份和1983年8月12日之間應該有座時間橋。從83年的8月12日那天,他們可以進入他們想進入的任意時空中去。
在1943年8月12日和1983年8月12日之間的時間漩渦是一直存在的,因為它是主漩渦。它具有穩定性,因此他們才能利用它創造我們稱作為入口端漩渦的東西。
它之所以被稱作入口端漩渦,是因為在時空隧道的另一端沒有這些可供使用的與時間有關的設備。
儘管他們已經使得時空隧道的入口在時間方面具有穩定性,但是他們不得不繼續研究空間方面的穩定性。
他們使得空間方面具有穩定性就能確保他們不僅能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導出一個入口,而且在一個特定的空間裏也能做到這點。
當時間穩定了和上面提到的這些都就緒后,除了幾個少數的關鍵人物以外,他們遣散了基地上的所有人並徹底清理了基地。
因為有個當事人是技術員而且對這項工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人。所以他留下來了。鄧肯留下來,是因為他是這項研究的實驗對象。整個系統都是為他設計和調試的。
還有另外兩個作為候補的人留下來了,以防鄧肯出現意外或是不能勝任。工程負責人同樣留下來了,而軍隊離開了。引進了一個全新的工作隊負責這個基地的日常工作。
到那時,每個人都帶着“想要知道”的情緒在工作。保密工作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他們還希望保密工作再做得嚴一點。他們並不希望軍隊知道他們對時間所做的研究。
但是,每個人都知道有些奇怪的事情在發生着。可他們就是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鳳凰工程3號”。這項工程從1981年2月份開始持續到了1983年。
現在研究者們接下來要做的考察時間本身的特性。這個秘密小組開始審視過往的歷史和着眼於未來,簡單做了下偵查。
他們往前搜尋想要找一個惡劣的環境。通過時間漩渦,他們能夠不進入時空隧道採集空氣、土壤和其它事物的樣本。
那些在時間漩渦中穿梭過的人把它描述成一個奇特的螺旋隧道,隧道一直往下延伸,它的每一處都是燈火通明的。當一個人向它慢慢走去,他很容易的就能進入這個時空隧道中。
時空隧道把他帶到了另一端。通常情況下是在另外一個地方,這要取決於發射器被安置在什麼地方。進入隧道的這個人可能出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
這個隧道像是安裝有電燈泡的螺絲錐。它是一個凹槽結構而不是一個一個徑直的隧道。它是扭曲的並有一些轉彎處,在你從另一端出來之前,你要路經許多轉彎處。
在你出來之後,你會遇見某些人或做某些事。你得完成你的使命然後迅速地歸來。這調隧道將會為你開着的,你可以回到你出發的那個地點。
然而,如果在運轉過程中。它們的能量耗盡了,你就會迷失在時空隧道中,或是被丟棄在漩渦中的某個地方。
在其中,一個人的迷失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是一次脈衝波干擾所引起的。這是一次短時脈衝波。儘管許多人迷失了,但是科學家們並不是故意拋棄他們或是由於粗心大意才出現了這種情況。
根據對鄧肯的研究,科學家們得出時空隧道還有另一個特性。一個人在時空隧道中穿行時,在約有三分之二的路途上,他身體的能量消失了。
一個人能聽到一股巨大的噪音,這股噪音是隨着某種大規模趨勢而來的。他報道說自己在一次靈魂出竅的經歷中感受到自己更加地聰明。
這被稱作為“完全無意識”。科學家們將試圖在鄧肯身上證實這點。它可以被用作深入研究“看得見的眼睛”的實驗或是作其它的用途。
創建一條隧道是常規的工作,隨便在街上抓一個人然後就可以把他送進去。通常情況這些人都是酒鬼或是被遺棄的人。他們的失蹤不會引起多大的神會反響。
如果他們平安歸來了,他們就會對他們的遭遇做大肆的宣傳。大多數用作實驗的酒鬼在他們進入隧道之前。都要進行為期一周的戒酒,確保他們是清醒的,但還是有許多人沒能歸來。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懸浮在時空隧道中,也不知道他們處於什麼年代,身處何方以及怎麼樣了。
隨着“鳳凰工程3號”的開展,被選作研究的這些人身上都綁着各種各樣的電視和無線電設備,以便他們回來后能對他們的經歷做“實況轉播”。
每個人都是被護送進隧道中的,有時這些人是被強迫的。電視和無線電信號能通過入口發射出來,研究者們就能接收到。他們就可以把時空旅行者的經歷做出磁帶。
那些控制這項工程的人開始玩耍各種遊戲了,他們操縱着過去和未來。有的當事人確實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因為他也有自己的使命。他們的任務是呆在發射大樓,確保一切正常運作。
他們進行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不對某些人公開的,但是有一次有些當事人意外地發現了他們收藏的大量磁帶。儘管該人沒有權利觀看這些磁帶,但是該人偷偷還是看了。
實際上,該人設計和發明了查看器。因此該人對他們所進行的研究多少有了些了解。他所知道的大部分都是來自鄧肯的爆料,因為在那時,他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最後,他們都被上司盤問了,並被分開了。該人關於他的大部分記憶都被清空了。
另外那些遺棄的人,科學家們出於某種目的也用他們進行研究。不知道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但在蒙淘克基地有這樣一個小孩,他外出並為這項工程帶回其它被遺棄的小孩。
他簡直就像一束牽引光束。他就居住在蒙淘克,對周圍的事物相當的了解。在紐約城中心附近也有一群人,他們可以不需任何的批准外出6個小時。
他們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人,他們外出並帶回其他的孩子。有些孩子逃脫了回到了家,有些卻沒有。選中的這些小孩都是10至16歲的,或者也許最大的有18歲而最小的才9歲。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即將進入青春期或是剛過了青春期的。通常情況下。這些小孩都是白人,身材高挑、金髮碧眼。他們符合雅利安人特徵。就情報所知,在這個孩子組裏面沒有女孩子。
之後的一項調查表明蒙淘克與新納粹份子有着聯繫,並且這些納粹份子依然有着反抗情結。當事人不知道這些孩子被送到了什麼地方,也不知道他們接受了什麼樣的訓練或是被洗腦成什麼樣了。
就連他們是否還會回來依舊是一個謎,能獲得信息是他們把新招募的這些人送到了未來的公元6037年,他們總是被派到同一個城市去,那個地方看上去像是一座廢墟。
一切都是靜止的,不像一個理想之地。那兒沒有生命的跡象。在城中心坐落着一尊金馬雕塑。在金馬雕塑的基座上還有許多雕刻,這些新兵被送到那裏去讀上面的文字。
每一個新兵都要翻譯並報它們彙報上來。當事人仍然不知道研究者們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他們可能想要從不同的人們那兒找到相似的答案。
沒人知道,鄧肯暗示說在基座上暗藏着某種技術,他們把人派到那兒就是為了獲得這種技術。
投身這項工程的一些人說那裏的那尊金馬雕塑是用作檢驗新兵們的觀察能力的,同時它也作為一個參考依據。新兵們也被問及他們是否在城中看到過其他人。每個人都要翻譯出他所觀察到了並向上面彙報。
當事人知道許多人被擱置在未來的某個地方了。也許是200或300年之後的未來某個地方。估計得有3千到1萬的人最終被拋棄了。不知道這樣做的用意是什麼。
他們很清楚他們正在做什麼。實際上,他們創造一條次級隧道來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當事人稱之為導盲犬功能。最初的漩渦入口很大,以至於一輛卡車都能駛進去。
而次級隧道是一條能量隧道,不具有物質特性,也就是不穩定的。
一個人可以變成一束光穿過它。通過精心的電腦設置和位相連結,過去和未來的歷史都能通過隧道入口被傳送,並能通過電視觀看到。真正的科學。到了高深的領域,反而會被不知情的人當作是幻想。
實際上。冷戰時期的許多技術,已經超出正常人能夠理解的犯愁了。
很簡單,你是否遇到過很熟悉但是卻又不記得的事件或者物質,也許那就是記憶抹除。恭喜你,你可能就是如此。
蒙淘克這個詞語被人廣泛接受的定義來自傑出的阿爾剛昆印第安學者,一般認為蒙淘克印第安人屬於阿爾剛昆印第安人。
J.H.特盧布爾博士,他認為蒙淘克一詞出自“蒙納淘克”,通常用于山或山地,意思是“遠望可及之地”或“觀測之地”。
儘管這是最通用的定義。但是無人否定這個詞的真實含義還未確切論定。就蒙淘克傳奇的景觀而言,鑒於其穿越時間之窗,最合適的定義應該是“觀測之地”。
當然在科學家描述這些超常規的實驗還有故事以及裝置的時候,很多缺乏必要知識基礎的人人都會說這就是科幻故事。
是啊,就像100年前的人類想不到今天的蘋果手機,電話,電報。傳真,網絡,三維投影,3D電影,全球視頻會議,超音速飛機。超級跑車……
100年過去了,人類自詡文明進步,見識開拓,可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思維比100年前土裏刨食的農業人口們提高了多少?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政府開始着手氣候控制工程的研究,代號為“鳳凰”。這個工程的技術指導是澳大利亞科學家威廉.瑞克。他曾經與弗雷德和卡爾.榮格一同進行過研究。
瑞克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天才。雖然他做過大量的實驗,也留下了許多資料,但是他的批評者們幾乎都不能客觀公正地看待他的研究。
他的許多研究成果都已經流失了。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咎於食物藥品監管局,因為是監督局主持並監督燒毀了他所有的研究成果資料,並且還破壞了他實驗室中的大部分設備。
瑞克之所以會出名,主要是因為他發現了“生命力”能量,這是一種極度興奮的能量。他的實驗揭示了生命力能量顯着地不同於普通的電磁能。
他能在實驗室中證明這種能量的存在。那一段時間,精神學和藥學等各種學術期刊都紛紛報道了他的這一發現。
這種“生命力”能量的發現一開始並沒有很大爭議,在他聲稱這種能量能夠治療癌症時,才變得頗具爭議。他還把這種“生命力”能量與“宇宙能量”,以及牛頓的“以太”理論聯繫在一起。
這些觀點都沒有幫他得到20世紀40年代傳統科學家們的認可。這些觀點直到現在,颶風的研究都在此類範圍以內。
在世紀之交時,科學家們才接受了牛頓的“以太”理論。
以太是一種假設且看不見的物質,它被假定在空中,作為光和輻射能傳播的媒質。愛因斯坦早年也相信這種理論,最後他確定不存在這種靜止的媒質。
但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學家都接受愛因斯坦的觀點,瑞克尤其不同意他的觀點。他指出,愛因斯坦只是證實了不存在靜態的以太。
而他認為自然界中的以太就像電波一樣,根本不可能是靜態的。
在那以後,傳統科學家們就驗證到了粒子和電波交匯的現象。有時這種現象也被稱為“波動粒子”。常規研究也同樣表明,真空環境中也含有複雜介質,而這些介質在自然界中都是動態的。
儘管這不是在為瑞克辯護,但是他所持的以太的觀點卻在很多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現在當談及以太時,科學家稱它波動粒子或是更加神秘的物質就已經無關緊要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