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李建成潼關鏖戰破敵軍
長春宮,初名為晉城,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由北周權臣宇文護所築。建德二年(573年),因晉城三面懸崖,東臨黃河,面對古蒲津關,登高可遠望太華、中條二山,俯視黃、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時如春,遂改名長春宮。后經隋文帝開皇十三年擴建,如今已是一片宏大的宮殿群,山林峻秀,金碧輝煌的亭台樓閣掩映在綠樹花叢之中,即大氣又別緻,為隋帝盛夏避暑之行宮別館。山風徐徐夾雜着絲絲縷縷河水的涼意,朝看朝霞映河面,夕看晚霞落西山,身處在這長春宮裏,就算再忙碌的人也能憑空生出幾分閑情雅緻來,但李淵此時卻難有閑心。
李淵剛進駐長春宮關中士人就爭相前來謁見,其中就包括冠氏縣長於志寧、安養縣尉顏師古,及李世民妻兄長孫無忌,李淵一律隆重接見封官賜爵,同時召見投誠的隋朝官吏,好言撫慰也一律封官賞爵,隨後又兵分兩路,一路命世子李建成及劉文靜領左軍五萬兵馬進駐永豐倉,防備隋軍再奪永豐倉,同時發佈公告開倉放糧,賑濟斯民,並按往常的慣例挑選青壯從軍;另一路命李世民、柴紹、劉弘基領右軍攻略渭北,翦除長安的外圍羽翼,最後全軍會師長安城下。
李淵這兩步棋意在向關中百姓宣示一個信號,我進軍關中不是想據關中為己有,只是替主人打掃屋子,迎接新客人,也不趕老客人,隋帝不願意放的糧,我們放,隋帝不願做的好事,我替他做,我們此行不為別的,只為撥亂反正。
誰知賑濟斯民的文告一發佈,頓時四面八方的難民如海潮般洶湧而來,臨時增設的十幾個募兵處每天都堆滿了來應徵百姓,一面領糧食,一面領甲胄兵器,短短數日便得近萬兵卒,而且擴張之勢不但沒有絲毫衰減,還在與日俱增,而且各方佔地稱雄的豪強皆畏於唐軍威勢,無不望風而降,如此更是引起了連鎖反應,潼關以東的州縣也盡皆望風歸降。
話說另一邊,屈突通不愧是百戰老將,在得知李淵西進關中消息后,顯得十分鎮靜,他簡要地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李淵兵分兩路,一路屯兵蒲城外與自己周旋,另一路則西進關中奪取長安,而進軍關中這一路必是唐軍精銳,那城外的唐軍偏師只為牽制自己,而對河東並無致命威脅,李淵主力西進奪取長安,而自己的使命是守衛長安而不是河東,守衛河東就是為了保住長安,如若長安失守,那守住河東又有什麼意義?
白皮監軍立功心切嗷嗷叫囂着要出兵回援長安,擊潰李淵軍,眾將也大多有出兵之意,卻不是想立功,只是不想領罪,一旦長安失守他們都有畏戰觀望之罪,依隋帝心性他們必難滅族之禍,況且他們的家眷都還在長安受制於人,無論如何他們都要回去。
屈突通雖有出兵之意,但還是沒有冒然出兵,他要等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挫敗李淵的機會。
屈突通見眾人都有請戰之心,倒也不敢拒絕出兵,於是嚴命眾將下去整軍備戰,調配糧草。
眾將興緻勃勃地下去籌備了十幾天,可左等右等硬是沒有屈突通出兵的命令,那白皮監軍見狀腦筋一轉心想,屈突通虛以逶蛇,根本沒有出兵的意思,不過是想龜縮自保而已。
於是這白皮監軍就一封密奏參了上去,隨後隋帝派特使傳詔嚴厲申飭屈突通等人,並命其立刻出兵不得延誤,同時授予白皮監軍臨機處置之權命其督軍,如有畏戰者,立斬無赦。
屈突通接到聖旨心中頓時悲憤交加,隨即仰天一聲長嘆,背對着眾將寄望的眼神,下了兩道軍令,一則由鷹揚郎將堯君素代理河東通守鎮守蒲坂;二則全軍五更造飯,明日一早全軍拔營西進馳援長安。
屈突通領數萬大軍欲向西南入武關,出藍天塬繞過李淵大軍直入長安,屈突通熟讀兵法,身經百戰,圍點打援,中道設伏的路數他也是知道的,一路行軍他不求快只求穩,可就在潼關附近一片普通無險,根本就無法構成設伏的地理條件的山塬中,就在這個連他都懶得探查,認為不可能成功設伏的地方,他還是中了埋伏,滿山遍野的紅白旗幟突然林立而起,唐軍飛騎如狂風捲雲般從四面八方襲殺而來,旗風獵獵,箭矢如雨,隋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屈突通不愧是百戰老將,迅速做出了最合理的佈置,慌亂的隋軍漸漸穩住了陣腳,並有序撤退,向隋潼關守將劉綱駐守的都尉南城靠攏,欲與劉綱合兵共同抵禦唐軍。
屈突通領軍退到都尉南城下不管怎麼呼喊,都叫不開城門,突然城樓上豎起一桿絳白大旗,上面書寫着一個碩大的黑色李字。
屈突通霎時大驚失色,突然都尉南城城門洞開,王長諧領軍殺出,隋軍陣腳大亂,被唐軍兩相掩殺,屈突通連忙讓擔任全軍“救火隊”的陌刀隊頂上去抵住唐軍騎兵,一面指揮部隊救濟傷員一路且戰且退向都尉北城靠攏,現在屈突通只能一個念頭希望都尉北城沒有陷落,否則大軍將無所依靠。
上天沒有讓屈突通絕望,都尉北城沒有被唐軍攻破,依舊在隋軍手中,屈突通露出逆境中的一抹喜色,連忙率軍退入都尉北城。
唐軍追兵見隋軍退入了都尉北城便勒馬城下隨後又如海潮般退去了。
屈突通滿是狼狽地站在城頭望着那潮來潮去的唐軍,微風吹拂着他的略有灰白的須髯,心中莫名升起一絲疲憊,難道自己真的老了?
屈突通歸營后清點兵馬,此次中伏大軍損失頗為慘重,全軍減員近萬人,輕傷不計其數,就連各軍統兵的將佐,甚至屈突通本人在內都多少掛了點彩,不過唯一讓屈突通欣慰的是,雖說損失不小,但總算保住了大軍主力,沒有被唐軍一舉擊潰,還有一戰之力。
隨後屈突通據守都尉北城,而唐軍則據守都尉南城及南山營寨,城、寨之間呈犄角之勢,互為依託。
隋、唐兩軍於潼關對峙,屈突通吃一塹,長一智,再不敢掉以輕心,灑出大量斥候探馬偵查敵情,經多方探查屈突通終於查清了對面唐軍統帥的身份,統帥就是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及一個叫劉文靜的人。
大約五六年前,屈突通隨皇帝秋獵曾在長安皇家獵場見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一個沉悶,一個飛揚,就向兩柄寶劍,一把塵封鞘中人畜無害,一把利刃出鞘鋒芒畢露,在當年的獵場上十四五歲的李世民可謂是一枝獨秀,丰神如玉的貴族風範,孔武有力的風姿,箭無虛發,風頭一時無兩,就連出席秋獵的突厥使臣都自愧弗如,大顯國威,隋朝楊廣親賞弓矢以為獎掖,眾臣也都視其為明日將星,未來棟樑。
相比李世民的木秀於林,李建成則要沉悶得多,平庸得多,在所有貴族子弟中他都不甚顯眼,是一個會讓所有人主動忽略的人,李世民天縱英才,假以時日或可成就一番豐功偉業,難得的是屈突通卻從李建成的眼裏看到了和李世民眼中一樣的光,不過這李建成遠比李世民要來得沉穩,絕非平庸之輩,而這次伏擊就是對他當年那一瞬間評判的最好例證。
屈突通退守都尉北城之後,一面安撫軍隊躁動的情緒,一面灑出大量斥候多方打探唐軍情報以備下一步戰略安排,而唐軍在初戰得勝之後並未急吼吼地趁勝出擊,而是嚴守壁壘擋住了屈突通南下的去路,同時也灑出大量斥候打探隋軍情報。
兩軍遙遙對峙,無數斥候探馬如過江之鯽般在兩軍之間穿梭,偶有兩軍斥候相遇,便是一場血戰。兩軍相峙月余,雖然小戰頻繁,但都十分克制,始終沒有爆發全軍決戰。
如今屈突通南下受阻,進不得進,後退則是滔滔黃河,屆時再加之唐軍尾擊掩殺,立時便是末路絕境,而長安形勢緊急,他也無法讓大軍飛過潼關,白皮監軍舉着雞毛當令箭一日三催,還動不動就把皇帝詔命搬出來壓人,讓屈突通一個腦袋兩個大,他少入軍旅,統兵數十年,歷經大小數百戰,有勝有敗,還從未像現在這般心灰意冷,內外交困的窘境使他本就疲憊的身心更加難以支撐了,有時他真想一死了之,但他不忍心拋下這些把性命都交託給他的將士們,更不符合他堅守終身的忠義信仰,於國於民於自己,他都必須要打這一仗。
這夜天色漆黑如墨,穹頂之上連半寸星光都沒有,伸手不見五指,隋軍趁着夜色秘密列陣於唐軍營寨之外。
屈突通集結全軍五千精銳猛士由桑顯和統率為攻寨主力,自己則統率全軍策應,另分派兩千騎兵隨時阻截都尉南城的唐軍援兵。佈置妥當后,桑顯和先派五百輕兵悄悄摸到唐軍營寨不足二十步處,用單兵弩射掉唐軍哨位后,隋軍輕兵連忙沖向唐軍寨牆,可沒曾想,卻碰斷了唐軍設在營外的警戒機關,霎時一陣響亮的警戒鑼聲驚醒了整座唐軍營寨,火光照亮了天空。
桑顯和知道已經無法隱蔽偷襲了,便索性下令直接猛攻,唐軍營寨設在兩山之間,五千人根本無法一次鋪開,桑顯和將五千攻城隊分成五隊輪番猛攻唐軍營寨,雖然唐軍反應迅速,但還是被隋軍打了措手不及。
最血腥的戰鬥攻堅戰打響了,隋軍攻城隊如怒濤海潮一般拍擊着堤壩,唐軍將士頑強地堅守着寨牆,迎擊着隋軍的一次次猛烈拍打。
如雨的火箭點燃了營寨兩邊的山林,火焰頓時蔓延開來,雄雄火光把天空都映得通紅,血光與火光交織在一起,令人無法分辨,亦無暇分辨,因為他們各自都只有一個目的――打敗敵人。
兩軍血腥廝殺了一整夜,及至黎明金燦燦的陽光從東山灑下,兩軍都已經筋疲力竭了,全憑一口氣硬撐着,隋軍已經攻破了唐軍第一道營壘,正在血戰第二道防線,劉文靜親臨前線督戰,桑顯和望見了人群中的劉文靜,彷彿隱藏在草叢中毒蛇望見了獵物,他開弓一箭直取劉文靜腹心,可劉文靜卻突然感到了襲來的危險,一側身箭矢猛地釘在了劉文靜的右肩,劉文靜吃痛翻身倒地,可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將軍中箭了”霎時唐軍士氣大減,加之隋軍猛攻,唐軍抵擋不住,陣腳開始鬆動,敗相已露。
劉文靜掙扎着站起身來,一時也難以重振士氣,只好下令自己的親兵頂了上去,掩護全軍退入第三道壁壘。
可這時本該一鼓作氣壓倒唐軍的桑顯和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竟以士兵過於疲憊為由,下令停止了進攻,就地埋鍋造飯,吃飯修整,也許他的想法就是已經攻下了唐軍兩道壁壘,大功即將告成,應該讓士兵休息一下吃飽了一鼓作氣徹底擊敗唐軍,可他萬沒想到的是,將士們惡戰了一整夜,全憑一口氣撐着,而這口氣一旦松下來,要再鼓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隋軍許多士兵一停止進攻,就像泄了氣的皮囊癱軟在地,踢都踢不醒,反觀唐軍,劉文靜見隋軍沒有趁勢壓過來,便立即下令全軍加固壁壘,清點人數,重新佈置兵力,準備迎擊隋軍,可這一清點,竟少了四五千人,心疼得劉文靜直咬牙,連肩頭箭傷都顧不上疼了。
桑顯和一連攻破唐軍兩道壁壘,使屈突通倍感欣喜,一連叫了幾個“好”字,可還沒多高興多久,隨即又聽到了桑顯和停止進攻的消息,屈突通只覺頭腦一陣暈眩,差點沒一口背過氣去,大呼“豎子誤國”於是艱難向前線桑顯和處奔去,到了前線,看着那些泄了氣,胡亂癱坐在地的士兵,屈突通更是差點暈厥,連忙命人把那些癱坐在地的士兵抽打起來,可那些士兵就像爛泥一般,抽了好幾鞭子才掙扎着爬起來,連身子都站不直。
屈突通找到桑顯和當頭就是一鞭子抽去,怒喝道:“誰讓你停止進攻的,你壞了本帥的大事。”
突然這時隋軍側後方突然大亂,數百唐軍騎兵突襲隋軍後背,而衝殺在前就是左統軍王長諧、段志玄,隋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頓時陣腳大亂,劉文靜忽聽隋軍身後殺聲驟起,連忙登上望樓查看,只見隋軍後方陣腳大亂,心知定是援軍到來,於是連忙下令全軍出擊反攻隋軍。
屈突通驚詫之際,傳令兵來報說:唐軍騎兵突襲我軍后陣。屈突通聽罷登時氣得是怒髮衝冠,暴喝道:“那兩千負責堵截南城援兵的騎兵呢?都死絕啦~”沒人回答他,屈突通猛地噴出一口老血,仰天嘆息道:“天意耶!”
劉文靜親率唐軍衝鋒在前,唐軍喊殺震天,如猛虎出籠一般猛地撲向桑顯和部的隋軍前鋒,可現下的桑顯和部隊哪裏還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許多士兵還沒來得及爬起身來便已倒在了血泊中,唐軍兩面夾擊,隋軍驟然崩潰了。
望着崩潰的隋軍,屈突通也無能為力了,只好傳令各軍將佐盡量收集散兵,退回都尉北城,能逃多少是多少吧!
這一戰,桑顯和部全軍覆沒,只有桑顯和一人逃回,隋軍主力覆滅,儘管屈突通儘力收攏散兵,也只僅僅保住了四五千殘兵退入了都尉北城。
退入都尉北城之後,屈突通反思戰敗原因,除桑顯和怠軍停戰之外,那支突然襲擊隋軍背後的騎兵才是引發隋軍大潰敗的始作俑者。而讓屈突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支數百人的騎兵是怎麼出現在隋軍身後的?戰前他曾做了充分偵查,摸清了戰場地形及大小道路,並做了相應佈置,每條與唐軍援兵相通的大道他都佈置了相應的阻擊兵力,凡能通過一匹馬的小道他也都佈置了哨位,同時他還佈置了兩千游騎隨時準備攔截唐軍援兵,可以說屈突通在攻打唐軍南山營寨時,便完全切斷了南山營寨與外界的所有聯繫,唐軍騎兵根本不可能悄無聲息的出現在隋軍身後,然而事實的當頭棒喝卻敲打得屈突通暈頭轉向!唐軍騎兵究竟是如何繞到隋軍身後的?屈突通滿心疑問,卻無人替他解惑。
唐軍戰勝后,並未趁勝攻打都尉北城,而是繼續按兵不動,因為李建成知道屈突通已經沒有能力救援長安了,只要屈突通窩着不動,他便不會攻城,當此之時,拿下長安,平定關中才是大局,只要無礙大局,他不會去招惹那頭困獸。
潼關激戰的同時,河東也爆發了激戰,李淵命河東唐軍猛攻蒲坂,堯君素沒有讓屈突通失望,擊退了唐軍,守住了蒲坂。這時候唐軍才意識到堯君素並不比屈突通好對付,就算沒有了屈突通蒲坂依然是塊硬骨頭。
河東唐軍攻城失利損失慘重,李建成連忙上書李淵言明利害:蒲坂困獸猶鬥,此時攻城必遭拚死抵抗,我軍損失必然慘重,故切不可強攻堅城,為今之要,重在長安,只要長安一破,蒲坂困境之敵其軍心民氣必遭重挫,屆時恩威雙至招撫即可,此不費一兵一卒爾,故為今之計,宜圍困蒲坂斷絕其與外界的聯繫,尤其是與屈突通殘兵的聯繫,使其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中,逐漸消磨其軍心士氣。
李淵看了李建成的上書深以為然,下令河東唐軍繼續圍困蒲坂城,斷絕其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嚴防死守勿使屈突通殘兵一兵一卒入城,違令者嚴懲不貸。
……
另一邊在李建成與屈突通對峙鏖戰的同時,李世民統率右軍出征渭北,三輔之地(馮翎,扶風,京兆三郡之統稱。)一馬平川正合唐軍騎兵馳騁,兵鋒所指,無敢抗者,皆俯首獻降。唐軍所到之處,官吏百姓,仕紳豪傑,無不扶老攜幼簞食壺漿前來迎候,李世民一律接見安撫給予賞賜,並招攬賢能有才者加以任用,唐軍招賢納士的消息一傳開,各地有識之士均爭相前來投靠。同時唐軍招兵大旗一豎,遠近百姓皆蜂擁而至,每日到軍門應募者多達千人,唐軍兵力迅速擴張,直到大軍行至涇陽時,李世民右軍的兵力竟擴充到了九萬餘眾,且擴張之勢絲毫未減,右軍兵力還在膨脹。
隨後李世民大破盤踞在涇陽地區的稽胡義軍劉鷂子。
這個劉鷂子雖說掛着義軍的羊頭,可賣的全是狗肉!劉鷂子本是稽胡商人,見隋朝衰敗,天下大亂之際,基於商人投機的本性,他認為這是他中興稽胡的天賜良機,於是他散盡家財招攬稽胡遊民,以稽胡人為核心拉起了一支隊伍,小則打家劫舍,大則搶州奪縣,無惡不作。曾與另一股反隋義軍劉迦論部合兵,后被屈突通殲滅於上郡,劉迦論戰死而他這隻鷂子卻溜了。劉鷂子兵敗之後,頗有些心灰意冷,本想就此隱姓埋名,了卻殘生,可誰曾想這天下更亂了,朝廷自顧不暇哪裏還管得了他,於是一無所有的劉鷂子賭徒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愛賭才會贏,沒有了賭本,他反而不怕輸了!劉鷂子重新召集舊部,又迅速在渭北糾集起了一支人馬重操舊業,直到李世民到來。劉鷂子知道自己不是唐軍的對手,但心想着自己手裏多少還有些籌碼,可以和唐軍討價還價,再不濟大不了帶着自己這一票人馬投誠過去,怎麼也得封個將軍、公侯,而且他早派人私下裏打聽了,就連孫華那點家底,投誠過去都封了個馮翎太守、武鄉公,自己這幾萬人馬投誠過去怎麼也得封個郡公吧!如是想着,劉鷂子就坐着自己的美夢等着唐軍來招安呢!
可李世民卻不這樣想!李世民到了涇陽之後,便派人打探過劉鷂子,發現劉鷂子這傢伙的風評極差,百姓們平日裏敢怒不敢言,但唐軍一到問起劉鷂子,百姓們無不對其咬牙切齒,捶心痛罵。李世民知道這傢伙作惡多端,身上積累太多民怨,是萬不能收歸麾下的,那樣只能髒了自己的手,不過正好殺了他為民除害,爭取更多民心。說實話,李世民還真沒把劉鷂子放在眼裏,劉鷂子匪軍軍紀敗壞,戰力並不強,說是烏合之眾都是抬舉他,平日裏也就欺負欺負老百姓,打打縣兵罷了!不值一提,但李世民做事素來穩重,就是明知敵人烏合之眾也沒有掉以輕心,暗中佈置兵力分三面布下口袋陣向劉鷂子營地罩去,並以輕騎絕其後,而李世民則親率八百玄甲重騎自任先鋒直接突擊劉鷂子中軍帥帳,擒賊先擒王。
果然如預料中的一樣,劉鷂子匪軍不堪一擊,李世民率八百玄甲重騎突入劉鷂子中軍,劍斬劉鷂子,縱馬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當李世民踏破劉鷂子中軍,舉起那顆滿臉驚駭的頭顱時,劉鷂子匪軍立時崩潰,三面大軍一壓到,匪軍紛紛棄械投降。
隨後李世民申明軍紀,兼并了劉鷂子的部隊。渭北百姓聽聞劉鷂子匪軍被唐軍殲滅,無不拍手稱快,奔走相告,直如過節一般,當地百姓皆拉牛牽羊至李世民軍營慰勞將士,可唐軍將士卻無一人敢取,軍門前前來勞軍的百姓越聚越多,擁堵着軍門,最後還驚動了正在與眾將議事的李世民。
“感謝將軍為民除害。”
李世民領着眾將一到軍門,百姓們伏身便拜,李世民也連忙拱手行了一個軍禮,說道:“鄉親們快快請起,本將安敢受此大禮,鄉親們都快請起吧!”
領頭的鄉紳族老拱手說道:“將軍仁義,我等敬仰將軍恩德,特來勞軍請將軍勿要推辭。”
“我義軍入關本為懲奸除暴,安敢言謝,更不敢言恩,鄉親們把東西都拿回去吧!恕本將不能領受。”李世民拒絕道。
“這……”
百姓們聽了李世民的推拒之語,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領頭族老沉思了片刻抱起一壇酒說道:“將軍,其他的東西您不收也罷!不過這壇酒請將軍務必收下,就算是鄉親們給將士們的慶功酒吧!”
李世民略做思索接過那壇酒說道:“好,那本將就替將士們收下這壇酒,謝過鄉親們,來人傳我將令,把從劉鷂子匪窩繳獲的財帛都分發給鄉親們。”
百姓們一聽連忙推辭道:“這怎麼能行?不行,不行,使不得,使不得……”
領頭族老連忙擺手說道:“將軍,萬萬使不得呀!”
李世民高聲解釋道:“義軍只為懲奸除暴,匡複天下,如今亂賊已除,這些不義之財本就取之於百姓,理當歸還,鄉親們生計也很艱難,切莫推辭。”
“將軍仁德,謝將軍。”
領頭族老領着一眾百姓再次參拜,李世民也連忙躬身還了一個軍禮道:“鄉親們,都起來,切莫再行此大禮了,本將實不敢當啊!”
李世民扶起領頭族老,族老順手拉過一旁的大約十六七歲的小夥子說道:“將軍,這是老朽的孫兒,就讓他跟着您打仗去吧!”
李世民順口一問:“老人家,您孫兒是家裏的獨子嗎?”
“原本不是,前兩年亂兵過境搶糧,他父親兄長都讓亂兵給殺了,母親也自盡了,若非老朽和這個孫兒藏在山洞裏躲過了一劫,恐怕此刻也是荒草一堆了。”老人說道傷心事竟傷感地落下淚來,旁邊的青年和周遭的百姓也都哭成了一片。
饒是見慣了生死李世民望着一眾哭泣流淚的百姓們,也不禁悲從中來,拒絕道:“他是您唯一的親人,恕我不能帶走他,義軍徵兵不取獨子。”
“將軍,老朽求您了,就讓他跟着去吧!這種苦日子鄉親們早就過夠了!老朽相信你,相信義軍,早點打完了仗,好回來過安生日子。”老人說著就要往下拜,李世民連忙扶住老人,眼中含着淚光道:“老人家,我……我不能讓你們家斷了香火呀!”
老人斬金截鐵的說道:“只要能讓鄉親們過上太平日子,斷子絕孫也值了,老朽看將軍也不過才二十齣頭,就已血戰沙場,老朽一個獨孫又有什麼捨不得的,將軍您就收下他吧!”
這時人群中走出數十個青年一齊拱手道:“將軍,我等小民願追隨將軍,從軍效命。”
李世民望着老人希冀的目光和那數十個青年堅定的眼神,他知道無論如何也不能冷了百姓的心:“好,你們我收下了,劉弘基。”
“末將在~”
劉弘基拱手道。
李世民說道:“把他們編入親兵營,隨行帥帳。”
“是。”
劉弘基應聲道。
隨後李世民打開那壇酒,命人給那幾十個親年都到了小半碗酒,高聲說道:“軍營有禁酒令,不準飲酒,但今日本將破例了,就以這碗酒敬鄉親們,也敬你們,希望你們不負眾望,為家鄉父老立功,百姓信我,我亦不負百姓,我李世民也在此立誓,他日若不還天下以太平,死不入土,任鳥獸吞食,干。”
李世民與眾人一飲而盡,頓時人群中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呼聲:“將軍萬歲,義軍萬歲~”
李世民掃視着興奮呼喊的百姓們,不禁心中慨嘆:百姓是水,社稷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千古興衰概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