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漸進
第三十節漸進
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中,太學教材書編好了,房屋等也完工了,由於太學生們見識了司馬衷的鐵血,都不敢違逆,司馬衷通過侍衛和自己的跟班們來挑選忠心的人進入自己的學生“大風”組織,由司馬衷親自編寫教材,把一些後世的觀點用現在的學術改造並說出來。每隔幾天就聚會一次,為他們進行自己的觀點學術宣傳,才開始都不信服,可是假話說一千遍都能成真的,更何況司馬衷在後世見識了輿論的厲害,知道要好好認真地宣傳理論,雖然現在才六十多個成員,但是司馬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論的種子種下了就會芽。
軍訓結束那天司馬衷把爺爺司馬昭和父親司馬炎請來觀看,他們來了那些大臣們也都來了,都很震驚,用這個方法訓練,普通人都能很快成為軍人,司馬昭知兵,讓侍衛去軍中推廣。並按司馬衷的意思親自為表現優異的太學生一人頒一個上好的硯台。硯台背刻“jīng忠報國”四個字。
後面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了,太學生們上課,就是加了一項早上跑步,做五禽戲。法律那邊本來是計劃編好幾年的,結果用了一年都快編好了,都一致說司馬衷的功勞。爺爺司馬昭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請了全國各地有名的神醫都來看了,都搖頭說撐不過三個月了。司馬昭把王位傳給了父親司馬炎,把司馬衷立為太子。
太學已經步入正軌了,司馬衷不去太學了,在家陪爺爺司馬昭,不能走動,司馬衷就把輪椅造出來,讓爺爺坐上面讓人推着在王府的花園逛。nainai和母親也跟隨左右。軍國大事都讓父親司馬炎來處理了,一些不好下決定的再來請示爺爺司馬昭。司馬昭也是從血海屍山的戰場上過來的人,對生死已經看得比較開了,沒事了就給司馬衷講自己的經歷,讓司馬衷對現在的冷兵器戰爭有了更深的了解,並和爺爺經常辯解自己的看法,讓爺爺不得不嘆服司馬衷是個軍事奇才,司馬衷聽了很是汗顏,現在的戰爭已經比較高級了,戰爭模式也很完善了,司馬衷主要是後世的電視看得比較多,一些想法現在的人不知道,但是一旦知道了肯定比司馬衷做的好,做的完善。
母親不讓司馬衷和爺爺辯論,讓爺爺好好休息,結果司馬昭不願意,說等自己死後有的是時間休息,眾人無奈只好讓司馬衷繼續陪爺爺。兩人就去沙盤室看沙盤,司馬昭遺憾自己沒有滅吳國,統一全國,兩人就滅吳進行演練,演練了幾天統一了結論,吳國能滅,但是需要有一個好的統帥在那裏做好幾年的準備才行,司馬衷推舉師傅羊祜,司馬昭也同意,司馬衷提出水路由蜀地進攻,從上而下,即可平定。經過挑選認為王濬比較適合,而且二人都很忠心,關係比較好,是羊祜把他舉薦出來的,可以使軍令一致。
司馬衷更擔憂北方游牧民族,認為需要派能文能武的大將鎮守,不服者剿滅,可以冊封那些歸附朝廷的部落領,讓他們去打那些不服的,我們就可以用酒和鹽等來換取他們的俘虜,用俘虜來修路,修水利等,不管歸不歸附都要在那些部落推廣漢服漢族禮儀,學漢字說漢話,在邊境實行招募制,招募他們族中的勇士當兵,滿二年者可以全家為漢族,等等一系列漢化的措施,從軍事到政治到經濟手段,聽的司馬昭一愣一愣的,感嘆若用此法十年之後無異族了。司馬衷沒這麼樂觀,得需要幾十年呢,關鍵是執行,司馬衷當然推舉杜預了,司馬昭也認可杜預的才能,不然不會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杜預了。怕杜預的威望不夠,讓叔父司馬孚遙領,意思就是司馬孚是杜預的上司,但是司馬孚已經86歲了,不可能去上任,所以地方上是杜預說了算。
司馬駿鎮守東北,司馬望鎮守北方,這樣晉朝初期的軍事格局就這樣定下來了,讓司馬衷很是感慨,在古代當皇帝就是爽。以後當討論軍事的時候,這幾個人也都在了,他們也為司馬衷的想法震驚,也很振奮,一些細節上也加以補充使之更完善,更根據各游牧民族的特點區別對待,更符合實際。
司馬衷更提出把道教定為國教,並派道士去傳教,眾人無語,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cao作,只好放放等司馬衷來做了,最後司馬昭有個願意希望由司馬衷來滅吳國,眾人都知道這是司馬昭給司馬衷製造威望,但是沒有一個人反對,而且見識了司馬衷的軍事才能都感覺自己差一點。但是司馬衷不讓他們對外宣傳他們回去就對自己的子弟說以後要跟緊司馬衷。
等沒人的時候司馬衷就對爺爺說自己的治國想法,建立驛站,驛館等,建立商業帝國,建錢莊,現在連錢幣都沒有,到時印銅錢,銀元,金幣等,整修城市街道衛生,水泥等等。才開始司馬昭還有jīng神和他辯論,到後來只是自己聽了,聽着聽着就睡著了。
父親司馬炎為加強對軍隊的統領,又設四護軍,來統率京城以外的軍隊。待因司馬昭、炎控制局勢,又根據大臣們的建議,下令各郡中正官,按六條標準推薦沉鬱在下,不得升遷的人員,以強王國實力,盡納賢良。這由賈充制定的六條標準:一是忠誠恭謹,奮不顧身;二是善事尊長,合乎禮儀;三是友愛兄弟,尊敬兄長;四是潔身自好,勤勞謙虛;五是講究信義,遵守諾言;六是努力學習,陶冶自身。這六項措施一推行,即受到了晉王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各郡中正官不論親疏,不論品級,無論遠近,紛紛為國家舉薦人才,那些有才有識之士便紛紛得到封賞、升遷或晉爵。一時之間,整個魏國內,人民感恩戴德,王公大臣躊躇滿志,莫不歸心於司馬炎。
經過一段時間的苦心經營,司馬炎的恩德普及四方,不僅是晉王國內,而且普天下的百姓、士子、將軍和王公大臣無不談晉王司馬炎的寬厚仁德,認為是一代明君問世,必將恩澤八方。